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如果你像我一樣,從立夏開始就堅持喝姜茶,那完全可以放心地在三伏天喝黃芪粥。因為,在前兩個月通過姜的發散作用,體內的病邪應該都散得差不多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此時濁氣已去,正有利于培養正氣。正氣一足,外邪自然不易入侵了。
一夏無病三分虛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難過的一個月,可也是防病養生的上佳時機。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懂得了“冬病夏治”的道理,這幾年在三伏天貼敷穴位頗為流行。每年入伏的時候,各個中醫院擠滿了人,全是貼“三伏貼”的。
除了貼穴位、拔罐等外治法,三伏天養生更需要注意的是適當進補。夏天本來就是生長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旺盛,營養消耗量很大,需要好好補養。正所謂“春夏養陽”,以利于“秋收”和“冬藏”。
然而夏天又是特別難調養的季節。天熱,人吃不好,睡不好,容易傷身。三伏天更是暑熱難耐。
中醫認為暑熱最能耗傷人的正氣。氣溫高,人體大量出汗,體內的正氣也隨著汗水往外走。汗就是津液啊,出汗太多就會造成氣津兩虛。伏天雨水也多,濕氣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脾氣虛,消化功能減弱。此外,夏季心火旺又會克肺。所以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就是這個道理。虛者補之,要匡扶人體的正氣,就一定要在三伏天進補。
黃芪補氣數第一
論補氣良藥,黃芪當屬第一。中氣不足的人,身體比較虛弱,一動就出汗,肺活量比較小,甚至內臟下垂,最適宜用黃芪進補。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元氣,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輕易使用。而黃芪是補中氣,相對溫和,效果卻不遜色,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
中醫講黃芪性溫,味甘,入脾、肺二經,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氣的功效是最強的。脾肺之氣增強,就是增強人體的運化功能,因此黃芪可以強健三焦、補益五臟,可以解脾濕、升肺氣、強心、益腎氣、補肝虛。
黃芪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壓,老年人吃黃芪,可以防治中風和高血壓。年輕人吃黃芪,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黃芪還有利尿消腫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僅適合腎炎、水腫病人做食療,對于虛胖的人,還有減肥的作用。
皮膚長瘡或有潰瘍的人,吃黃芪能使膿毒排出,促進傷口愈合。
金代著名的醫家張元素,對黃芪的藥效總結得最好。他說,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
黃芪有如此強大的功效,所以中醫治療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以及對于大病初愈的調養、促進手術后傷口的愈合,都會用到黃芪。
網載 2012-01-10 20:47:2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