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熬不過2015?企業接連倒閉寒流來襲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年關將近,大陸制造業這個農歷年恐怕并不好過?根據福布斯中文網的報導,近來大陸接連傳來工廠倒閉的消息,不少制造業面臨前后夾擊的困境,相較於2008年金融風暴的「急癥」,福布斯中文網示警,在通縮陰影蹲踞前方的轉型之路上,大陸2015年面臨的這場經濟「慢性病」可能更難熬。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標志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這個冬天,卻是寒流不斷來襲。

年關將近,本應喜慶迎接過年的時候,卻接連傳來制造業大省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制造企業破產倒閉,溫州的傳統制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

這集中爆發的制造業倒閉潮,與過年前后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不無關系。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制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

曾經一度,東莞塞車、世界缺貨曾經被人用來形容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但如今前后夾擊卻變成了如今中國制造的無奈現狀。一方面,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制造業上發力;另一方面,原本在華生產的外資高端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還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業的技術和產能。在通縮陰影蹲踞前方的轉型之路上,中國民間制造業是否還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企業接連倒閉

我們工廠有4條生產線,去年下半年開始便停了3條,只留了一條。一位不愿具名的溫州鞋企老板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時,周圍的同行就已經陸續停工了。他預計,過年后會有很多企業不能開工,甚至倒閉。

大型企業倒閉牽連更廣,一家企業的倒閉牽動著上下游更多企業。上述鞋企老板表示,制造業已經迎來了真正的寒冬,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在寒冬中凋零湮滅。

過年前,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廣東順德一家電器企業老板對記者表示,年前倒閉的企業數量可能會很多。人工成本上升過快是他們首要面臨的問題,過年后漲薪已經成為默認規定,如果企業盈利并不理想,將很難負担。

另一方面,則是前期過快擴張、成本上升及回款減慢,導致了大型工廠的資金鏈斷裂。比如兆信通訊的董事長高民就在遺書中寫:其實我們年后大批訂單都來了,但我沒有機會看到了。這家公司做了12年手機代工,主要針對東南亞市場,高峰期月出貨量約100萬部,但隨著雜牌智能手機的市場被品牌手機搶奪,兆信通訊的月出貨量降低到了20萬-30萬部。

但按照當年建月產能100萬臺手機的手機生產工廠的成本,設備投資需要4,000萬元;一個月的員工工資就要近90萬元,還不算水電、房租以及機器的折舊費等。加上山寨機價格戰,兆信通訊長期虧損經營,因為不開工的話,幾千萬元的前期投入等于打了水漂。據說很多類似兆信的手機代工廠,是一邊通過訂單拿到委托代工的預付款,一邊拖欠配件供應商的采購費,來維持工廠生產線的正常運轉。而今年海外渠道商延期付款,導致年關前兆信通訊資金鏈斷裂,截至高民自殺時仍欠供應商貨款約4,000萬元左右,另外還有數百萬元的工人工資。

還有老板透露,現在沿海地區的用工成本越來越貴,也令利潤薄如刀鋒的制造業雪上加霜。現在廣東用工成本已逼近臺灣地區,2014年,工人平均月工資又上漲了200元,達到3,200元,隨著人工、社保要求提高,一個廠一年增開支兩三百萬元。很多臺商已經紛紛將鞋廠遷移到東南亞。目前,珠三角用工成本大約是600~650美元,印度尼西亞大約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則更便宜,大約100美元。

事實上,2014年下半年以來,沿海制造業大省就不斷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

2月5日下午,知名鐘表企業的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并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此前,1月10日,有消息稱,微軟計劃過年前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該工廠近期正加快速度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同時,位于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

而在兩個月前,先是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布倒閉,隨后聯建的兄弟公司,位于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也相繼倒閉。

繼聯建、萬事達、聯勝之后,手機零件制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債1.35億元跑路,400名員工失業。另外,還有東莞手機制造企業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董事長高民自殺。

以上關廠的企業規模都不小,例如聯建科技曾是蘋果手機屏幕供應商,輝煌時有員工2萬多人,至倒閉前還有3000多名員工;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時共擁有員工7000人。大型企業尚且如此,小型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在廣東和江浙一帶,小型制造企業關廠倒閉的情景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2015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2014年12月下降0.3個百分點,時隔28個月再次跌破榮枯分界線,顯示制造業已進入衰退。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比2013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

熬過了2008卻熬不過2015?

進入2015年,一方面是投資的泡沫、資本市場的泡沫乃至房地產的泡沫,都在復蘇;另一方面,卻是實體經濟再入寒冬,而且與2008年那一場急病不同,2014年實體經濟得的是慢性病,無論下什么藥拉動經濟,對實體制造業都毫無療效。

隨著90后一代、觸屏一代的成長,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和零售業都在恐慌地發現,消費者消費傾向在變化,他們原來所熟悉的市場不見了,原來所熟悉的成本控制換利潤的模式走不通了。

曾經一度,中國的工廠主以為轉型自主品牌是一條出路。一家東莞鞋企負責人卻對記者說,這些年一直在摸索從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轉型,從設計到進入多家高檔商場,無奈出口訂單縮減加劇,而打造自主品牌前期需要投入巨大,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被迫去年關閉經營了20多年的工廠,只有做代工的簡單思維,沒有針對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敏銳市場觸覺,從加工廠轉型自主品牌談何容易。后來,中國的工廠主開始信奉互聯網思維,打算像小米那樣不賺錢先做大市場規模,未來再賺增值服務的錢,但類似兆信通訊這樣的先行者已經倒在了壯志未酬的路上。

專業財經作家吳曉波最近到日本開年會歸來寫了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在其自媒體平臺上獲得了260萬的點擊量,他的文章并不是為了宣傳電飯煲、馬桶蓋的,他更關注的是中國制造業該怎樣面對轉型困境。在他看來,中國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場換技術的后發戰略已經失效了,只有力求技術上的創新,才能抓住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華夏時報比福布斯 2015-08-23 08:45:23

[新一篇] 熱帖:2015年人民幣放這7個地方最危險!

[舊一篇] 王思想:打工悲歌與倫理(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