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坐得住冷板凳的學者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據說是史學界前輩范文瀾老先生的名言,但是,即使在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史學界,這些年來,真正能實踐這句名言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很多大牌學者,尤其是有著各種顯赫頭銜的學者,不是各種長,就是什么獎的學者,手上課題一大把,享受多種高額津貼,多個學校的兼職和大筆的補助。他們最顯著的特點,不是冷,而是熱,超熱。頻繁出席各種會議,參加各種評審,大小的慶典,也少不了他們的捧場。而且,這樣的大牌,成果也相當多,多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好多做了校長、副校長,院長副院長的人,公務繁忙,經常一年有小半年在國外,小半年在會議和酒席上,小半年在飛機上,但每年成百萬字的著述都能問世。
當然,這樣熱的學者,寫出的文字,即使有人代勞,也只能是假大空,不是半句空,而是整篇整本地空。只要把課題費花掉,書出版,壽命也就結束了,不會有人再多看它們一眼的。
不過,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在糊弄之外,也是有辛勤工作的。中國之大,堅持坐冷板凳的人,還真就是有,剛剛去世的南京大學歷史教授高華,就是一位。
這個年頭,即使是歷史界,選擇做時髦學問,歌德式的學問,即使不一定出名,但利益多半不小。即使利益不大,也肯定沒有風險。反過來,如果選擇做冷學問,難做的學問,甚至多少帶有一定風險的學問,那么肯定會遭到冷遇。成果不多,發表很難,因此發表量就少,拿不到課題,評職稱就難,至少會比別人落后。一步趕不上,就會步步趕不上,房子、票子、車子就全泡湯。如果做的東西有風險,那么生活中肯定也會有風險。
高華是一個做冷學問的人,這個選擇,是他自己找的。本來,在民國史重鎮的南京大學,他作為一個出道很早的民國史專家,選擇做民國史,尤其是抗戰史、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拿課題容易,得資助容易,出成果容易。以他的才華,數年之內,碩果累累,順便賺大筆的課題費,易如反掌。但是,他偏要一頭鉆到難做的中共黨史里去,炒冷飯。在他做延安整風研究的時候,他還住在南大的一間筒子樓里,晚上寫作,為了不妨礙夫人和孩子休息,就搬一張小桌子,坐在廚房里,一盞20瓦的燈泡,從天花板垂下來,資料鋪得滿地都是。冬天的南京很冷,風從門縫里吹進來,所以他總是感冒生病。他那些影響巨大的著作,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十年磨一劍磨出來的。
即使成名之后,高華依然很貧寒,因為他拿不到課題,沒有補助,也沒有什么高額津貼。直到去世,一家人依然住在不大的三居室里,所有的房間,包括過道和廁所,都堆滿了他的書籍和資料。即使這樣的房子,也是他借錢買的。后來他那本書出版后,才一點點還上。
人們都說,做學者要甘于貧賤,可是,自古以來,守愚容易,守貧難。可惜,偏偏只有能守得住貧寒、守得住寂寞的學者,才能做出經得起時代檢驗的東西。
 


張鳴 2012-01-15 19:57:01

[新一篇] 臺灣大選日 “幸虧中國有個臺灣”微博走紅

[舊一篇] 資中筠 章詒和 楊照:走出瞞天罩地的時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