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韓寒事件”:始于文藝,終于二逼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自2011歲末至春節臨近的新浪微博,韓寒成為持續話題熱點。雖然與以往如郭美美之類的負面話題人物性質完全不同,但整個脈絡沿續下來,“大模樣”似乎相同:起始于正劇,最后將終于鬧劇。現在,鬧劇仍在高潮中。這大約是中國網絡世界的一個定式,誰成為熱點話題人物,都逃不掉。
韓寒此次成為話題,源于《談革命》。
這是篇讓人驚異的文章,驚異首先在于韓寒的思想轉變。在后來被群起而攻后,韓寒解釋其實他的轉變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這個解釋當然是真實也是合理的,思想不是孫悟空,說變就變,自有其龍行蛇蛻之跡可循。但這只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則如同燒水,又自有其為標志性由不開到開的臨界點。《談革命》就是其轉變的標志性臨界點。
但真正的驚異更在于他用自己的轉變,給在網絡上似乎漸趨主流的“變革”馬上就要來臨的思潮兜頭潑了一大桶冷水,讓人猝不及防。
我這里用的是“變革”,不是“改革”,也不是“革命”。因為前者,其實人們已然對其不抱真的希望,雖然天天在呼吁,而后者,則又是這些人葉公好龍的那條龍。
再說直白些,網絡上的主流思潮其實是在邊逃避現實邊發春秋大夢。而韓寒,這次做了《皇帝的新裝》中的那個孩子。
如果掉書袋,以偽論文或自慰體來要求的話,《談革命》并不是篇好文章。但換個標準,《談革命》卻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好就好在它以直覺直感得出一個讓人窒息的結論:中國革命革不起,改革改不了,改良也沒戲。前者成本大到幾乎整個社會的任何一個階層都無法承受,而后兩者又必須依靠上層的主動,但在當下現狀中,對上層言,毫無這方面的利益趨動,因為目前的現狀才是他們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時期。
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結論。但必須說,這個結論并不是韓寒一個人的天才發現,他只是靠直覺與直感形象地描繪出這個事實。而另一些人,則靠理性觀察與分析,同樣得出這樣的結論。
比如@財經網 近日對《鄧聿文:誰是中國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一文所做的兩條連續微博摘編:
【鄧聿文:誰是中國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中央部委特別是有很大審批和管制權的部門、地方政府及其相關官員、國有壟斷企業特別是央企和地方重要國企及其高管、跨國資本及其國內代理人、房地產開發商、大的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依附于上述各類利益集團之上的部分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http://t.cn/z0eAVZi
【鄧聿文:中國的四類利益集團】上述七類人可歸類為權貴資本利益集團、金融資本利益集團、實業資本利益集團,知識資本利益集團,基本囊括了中國既得利益集團,是中國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但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也是中國改革的最大反對力量,雖然他們往往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現。
仔細看看鄧文列出的這一“陣容”,相信對“改革”、“改良”有幻想者,都會為之氣結。而“革命”,想想你的房子你的車你的iphone你的LV你的各種飯局你的數千到數萬不等的月薪,這些壇壇罐罐你舍得嗎?
其實,這種冷靜而理性的判斷一直就存在。但在網絡,尤其微博這個世界,往往被一種非理性的氛圍所籠罩,許多自以為理性者也常常變得不理性,撫摸著鍵盤幻想著高潮的馬上到來。對于理性的聲音總是有一種天然的自我屏蔽。而韓寒的聲音與一般嚴肅學者不同,能在網上引起相當大的關注,也就打擾了許多人正從自我前戲走向自我高潮的夢境。所以,引來了許多原本以其為同道者的反擊。
可能是微博時代碎片化的特征,這種反擊因缺乏系統性從一開始就淪于人身攻擊,“不讀書”、“沒邏輯”等,成為批判的武器。在這種反擊的互動下,韓寒又相繼寫出《說民主》、《要自由》。
雖然事后韓寒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訪時表示,三篇是早就想好的。但從其文本內容看,后兩篇顯然是回應之作。總得來說,是在以解釋自己為主,間或順手反擊兩把。因此,作為整體評價,后兩篇與《談革命》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拋開讀不讀書這種無聊的說詞,作為一個作家,直覺直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深刻最有價值的。韓寒《談革命》的價值正在于此。這篇東西所實質表達出的絕望,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真實。
也在近日,經濟學者@趙曉 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趙曉 :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同意中國改革的形勢非常緊迫,或許已到最后關頭。但中國改革的一個最大的糾結在于,中國未來的執政掌權者也許只具備當年鄧小平百分之一的權威,但其面對的改革重担卻是鄧小平當年的一百倍。”
這其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的絕望。
這個絕望就是:革命無法承受,改革基本無望。
韓寒《談革命》,只是談出了這么個感覺而已。
本來,《說民主》、《要自由》兩篇出來后,這個話題漸漸趨冷,將近無疾而終。但孰料,元旦過后又出了個麥田先生,既不談革命也不說民主更不要自由,搞出一大篇自以為是的推理,論證“韓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寫作班子。如此,把這場革命、民主、自由為主題的正劇,在其將要落幕時,一把推入鬧劇中。
幾個回合下來,麥田道歉了,方舟子又閃亮登場。
如果說這場鬧劇在麥田時代,還有推理論證為遮羞布,看起來象一出超級蹩腳的私家偵探劇,進入方舟子時代,則開始淪為徹頭徹尾的無聊口水單噴,何時收場和如何收場,就要看主角的精力能旺盛到何時了。
套用三類青年的“典故”總結一下事關韓寒的這場超長微博熱點話題:
一個普通青年說了些讓文藝青年不開心的話,文藝青年們紛紛諷刺挖苦這位普通青年不讀書沒文化。普通青年不服,又繼續說了些表示自己有文化的話。也就這么大點事兒,大家都罷手準備過年了。不料,斜刺里殺出個二逼青年。得,別樣高潮突起。
中國文人之爭往往如此,始于文藝,終于二逼。 
    


老槍 2012-01-31 00:04:01

[新一篇] 吳思:何謂公正?

[舊一篇] 美國為何支持馬英九連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