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全棧員工,才是你企業的未來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鈦度要點:全棧員工擁有超強的綜合技能,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他們可以在快速演進、變革的技術浪潮中如魚得水。他們可以在事實稀缺、觀點橫飛的過剩信息中憑直覺做決定。簡言之,全棧工程師就像一把瑞士軍刀,身兼十八般武藝,能夠利用各種技能獨立完成各種工作。




鈦媒體注:“軟件正在吞噬整個世界”,2011年,網景創始人Marc Andreessen吹響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4年過去了,我們已經一步步陷入手中、腕上、身上的移動設備里的軟件中無法自拔,軟件也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


日前,Google+的主設計師,在線群組討論組織方式的發明人 Chris Messina提出了全棧員工(full-stack employee)這一概念,預示著我們未來的工作也在向軟件開發的思路靠拢。


兩年前,國外 IT圈開始流行一個詞——full-stack engineers,全棧工程師,在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什么是全棧工程師》中,“全棧”被定義為7層:1.服務器,網絡和主機環境;2.數據模型;3.商業邏輯;4.API層面,執行層面, MVC;5.用戶界面;6.用戶體驗;7.理解用戶和業界的需求。簡言之,全棧工程師就像一把瑞士軍刀,身兼十八般武藝,能夠利用各種技能獨立完成各種工作。


這個概念自出現以來雖然爭議不斷,卻反映了創業公司的用人模式正在蔓延至整個 商界,傳言說 Facebook 就傾向于招聘全棧工程師,知乎“怎樣成為全棧工程師”這一問題已經獲得了6000多人的關注,聚集了120多個回答。


從全棧工程師到全棧員工,軟件吞噬世界的步伐又進了一步。以下是 Chris Messina的文章,由鈦媒體編譯:



在我離開 Google快兩年之后,我開始意識到職業環境正在發生的變化。傳統的管理紀律正在漸漸瓦解。要想在職場上成功,需要的技能比以往更加多樣而難以定義。如今,要想在職場上有所成就,你必須成為一個真正的博學者,成為一名全能全棧員工。


什么是全棧員工(full-stack employee)?


聽起來他就像超人。


就像“全棧工程師(full-stack engineer)”和“全棧創業(full-stack startup)”一樣,全棧員工(full-stack employee)擁有超強的綜合技能,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他們可以在快速演進、變革的技術浪潮中如魚得水。他們可以在事實稀缺、觀點橫飛的過剩信息中憑直覺做決定。全棧員工能夠熟練運用設計語言,明白使用卡通字體無異于犯罪行為,輕車熟路地嘲弄Keynote、Sketch抑或是Skitch。他們清楚用戶界面(UI)和用戶體驗(UX)的區別。


他們可以和人討論工程問題,能搞清楚算法、編程,也能理解前端的等級和后端的等級根本不是一回事。雖然他們可能并不親自編程,但他們知道GitHub、StackOverflow都是做什么的。如果必要,他們會暴力破解一段“復制粘貼”的腳本,在CSV文件中進行基礎分析。


他們是最新銳的社交應用的用戶,深諳自我推廣 之道。他們既可以在聽眾面前循循善誘地耐心講故事,也可以在看了3分鐘kickstarter視頻后就能指出:亮明要點的時間不能長于一段Instagram、Vine短視頻。注意力就是這個時代的硬通貨。


全棧員工對新的想法、最棒的實現路徑、提升生產力和與愉悅度的事情有著“貪得無厭”的胃口。他們對世界及其運轉規則充滿好奇心,想知道如何留下自己的印記。正是這一點使他們與過去時代的人們區分開來。開始一份工作時,全棧員工不會戴上“眼罩”埋頭苦干,而是始終與行業的發展保持同步,因為他們清楚:變革往往出現在邊緣地帶,不能只盯著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一名全棧員工是什么樣子的?


有了24小時在線的移動設備,工作和非工作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既然工作正在變得碎片化,全棧員工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隨之變化,比如使用整體式單色衣柜、功能明確的廚具。


成為全棧員工意味著要在兩極之間來回切換。他們既要適應單兵作戰,自給自足(比如自己安排時間,使用自己的設備工作),也要能和團隊高效協作。過去,在大型團隊中,往往需要有一名 IT經理來決定使用何種技術。如今,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個人設備工作,員工需要自己來搞定跨設備、跨平臺溝通等問題。就拿企業協作工具來說。Slack可以整合所有東西,而微軟卻只對自己平臺上的工具開放特權。如果你不能接入其他人的 API,你已經落后于時代了。全棧員工也是如此——他們至少應該熟知所有最新的應用,這樣才不會落伍出局。


全棧員工必須要在自己的領域有深刻的洞見,同時也要機動地應對優先事項的轉換,勝任不同的安排。組織的扁平化已經不是新現象,變革的動力可能來自頂層,也可能來自底層,有時候需要個體來決定事情的優先級。現場服務工程師(FSE,Field Service Engineer)應該遍布組織內部,卻又不能分布的過于稀疏。即使不用監控每一位員工,他們也應該知道每一個人在做什么,保證他們在不熟悉的事情上不會手足無措。


要成為一名全棧員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報卻也很豐厚。首先,他們可以更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Teleport等服務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價廉的工作地點)、喜歡的時間工作。他們可以使用最新的工具,自給自足,自我管理。由于他們的工作涉及多領域、多學科之間的協作,會帶來更寬廣的視野,更豐富多彩的經歷。在組織內部,他們的影響力也會不斷上升,對組織的成敗也將担負起更大的責任,團隊的成功與否更加休戚相關。


這對雇主和管理者意味著什么?


對于企業和管理者來說,在人力市場上爭奪全棧員工意味著很多準備工作。首先,你們做好準備來吸引、留住這些人才了嗎?其次,你們團隊的工作風格是否明確,你們對遠程辦公的支持如何?再次,你們允許的工作時間,支持員工自主安排工作計劃嗎?最后,你們會給他們留出健身、養生、陪伴家人的時間嗎?


Google雖然充分考慮到了員工的健康、精神需求,但反過來也要求員工高度負責。 Google的員工可以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工作,只要能最大程度發揮創造力。但它同時希望員工能夠隨時參加一場臨時安排的快速議事會。你的團隊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不妨一試,來感受下”全棧員工“的工作環境是什么樣子的。不同背景的人們在一個公共空間內彼此協作。他們一直在線,通過Slack等協作對話平臺交流。大多數全員協作空間都是臨時搭建,多種實體、虛擬的工具混合使用(白板、投影儀、會議室、視頻會議設備等)。


對于職員和管理者來說,最需要培養的是”同理心“——員工和管理者都要對彼此有一種“同情的理解”,在彼此溝通、協作、要求時能夠提出具體的需求。因為未來的工作需要高度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給自己下達工作命令、工作指標。管理者的角色依然是必要的。


未來的工作是什么樣子的?


說未來的職場將由全棧員工引領,無疑有些夸張,但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毫無疑問,工作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員工的最大價值是應對不確定性,能夠從海量的信息中提煉出有效的戰略、戰術。


而且,在工作機器人大規模“入侵”之前,我們只有10年的時間。他們正在取代體育新聞、駕駛、快遞等重復性工作,人們要重新思考適合自己的角色。感知和綜合的能力將是第一位的,而語言、辨析力和同感力在進行復雜、敏感的任務是都是必備技能。全棧員工將幫助我們向未來過渡,將成為新的混合經濟中的關鍵角色。(鈦媒體編輯張遠/文)


鈦媒體 2015-08-23 08:48:26

[新一篇] 探討游戲中替代玩家死亡及復活設計的創新方法

[舊一篇] 做ASO注意了:小心被對手用拼音關鍵詞抄了你家后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