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人生若只如初見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的《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后來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還是停留在初見時的美好為好”。此外,亦有與此同名的詩詞書籍歌曲及影視。

 

目錄

展開
原文
出處
人生二句
等閑二句
驪山二句
何如二句
講解
輯評
 

編輯本段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干。(通本做“雨罷”。娛園本做“語罷”。)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該詩被收錄于《飲水詞》)
 

編輯本段出處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柬友》全篇。
 
  “故心人”也有作“故人心”的,這是清人集納蘭詞時刻版錯誤造成的,流傳至今已造成許多文章引用錯誤,最為廣泛。“故心人”有典故,下方有詳細介紹。
 

編輯本段人生二句

  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后來產生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還是停留在初見時的美好為好(人生在世就應該像剛出生的寶寶那樣,沒有怨恨和嫉妒,與人無爭,無需為任何事情去煩惱)”。 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與合德讒害,退居冷宮,后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編輯本段等閑二句

  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這兩句詩中蘊含著有兩個典故,出處就在謝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相逢詠荼蘼,辭寵悲團扇。
 
  花叢亂數蝶,風簾人雙燕。
 
  徒使春帶賒,坐惜紅顏變。
 
  平生一顧重,宿昔千金賤。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
 
  謝脁這首詩,也是借閨怨來抒懷的,其中還用到"悲團扇"的典故。謝脁詩的最后兩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來基本被確定為"故心人",這正是容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一語之所本。兩個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別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說你這位故人輕易地就變了心,卻反而說我變得太快了--當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釋,但大體都還是圍繞著這層意思的。
 

編輯本段驪山二句

  《太真外傳》載,唐明皇楊玉環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于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后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編輯本段何如二句

  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連起來,意中人相處若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又怎么會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編輯本段講解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于詞題“擬古決絕詞”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托了,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但更多的我個人認為是納蘭對于“人生若只如初見”這種高尚愛情之向往,對于“何事秋風悲畫扇……”這種愛情之抵制與厭惡。
 

編輯本段輯評

  于在春《清詞百首》
 
  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1984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
 
  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1988年遠流出版公司)
 

編輯本段來源

  相約淥水亭——納蘭性德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作者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納蘭性德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于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吳江葉元禮親為之撰墓志銘,繼娶官氏,賜淑人。妾顏氏,后納江南沈宛,著有《選夢詞》“風韻不減夫婿”,亡佚。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于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

詩作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游,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
 

編輯本段納蘭詞

  納蘭詞初名《側帽》,后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
 

編輯本段納蘭家族

  納蘭家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臺石在對抗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祖父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明珠生于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従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后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 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后識》。因為立儲問題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生耿氏。由于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從“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杰書第八女,是為郡主。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并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永壽于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來做了乾隆弘歷的舒妃。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岳丈皇九子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于皇四子胤禛,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后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并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顏氏也“并誥贈一品夫人”。
 
  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并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擴展閱讀:
  • 1

    襲自《納蘭詞》

 


百度百科 2012-02-26 20:49:40

[新一篇] 陌上花開緩緩歸 愛情故事

[舊一篇] 人生若只如初見-安憶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