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給我多寫點信 鳳凰副刊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請繼續給我多寫點信

木葉


從容寫信的藝術如今是越來越難見到了。前幾年谷林先生出版《書簡三疊》,揚之水私下便贊道,這是中國最后的信。這當然不是說現在就沒人寫信,相反,網絡時代人們寫信和收信的頻率和數量,其實是大大提高了,比如說我的雅虎信箱里就存著兩千多封信,還僅僅是最近三四年時間里的。只不過,它們絕大多數都是事務性的往來,簡短,直接,從中看不到寫信人的神情,看不到生活的痕跡。假若用周作人自編書信集時的選錄標準,“只取其少少有點感情有點事實,文句無大疵謬的便行,其辦理公務,或雌黃人物者悉不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能入選的信件,實在少得可憐。


但我不太喜歡僅僅用高科技來解釋并哀嘆書信的沒落,這樣歸諸于外因的思考方式,永遠無益于我們自身的豐富。我相信只要文字依舊存在,大多數人的生命中必然仍會有一個渴望用文字來表達、傾訴,交流以及聆聽的階段,即便未來的一千年也是如此。“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只要里爾克的這番描述依舊能打動人,就會有新的信件出現,只是它的載體不斷變得豐富,可能是紙張,但更多的會是電郵、手機短信,甚至論壇回帖和博客。


只不過,這樣的熱情更多總是會出現在年輕的時候,出現在對生活充滿好奇心卻相對孤獨的年齡,當一個人慢慢老去,熱情會消褪,向外擴張的心會漸漸收拢。于是,“不好謁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這原是舊時中年人的心境,但超常忙碌的現代都市人卻更為迅速地感知到它。而唯有在這種情境下,現代通訊技術的豐富才開始對書信產生影響。因為,無論一個人多么懈怠,他和外界總還存在諸多事務性的溝通,但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可以讓事務性溝通與情感交流相脫離,讓社會人單純而簡捷的事務性溝通成為可能,于是,一個悖論便出現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愈多愈快捷,反倒愈發加速了內心漸漸的沉默。作為對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情感交流和事務溝通是被迫結合在同一種古老的通訊方式中的,鋪開一張紙,即便是向陌生人交代一件事,至少也要湊滿八行書吧,而且信件往來又慢,既然寫了,總歸會想想是不是有更多的話要一起說。就是這樣簡單而實際的限制,讓那些對自己生活的私人講述自然成為書信敘述中必備的潤滑劑,和事務性的溝通融合在一起,構成了過往實用而日常的書信藝術。


E.B.懷特的書信集最近有了中文版,讓我們再次得以領略這種書信藝術的美妙魔力。這本《最美的決定》要比懷特那些家喻戶曉的隨筆和童話都厚,卻只是其英文原版的節選,從他30歲那年選起。而立之后的懷特,寫信自然更多源于日常事務性溝通的現實需求,有不少信是寫給他的出版編輯厄蘇拉的。“請繼續給我多寫點信”,在一封短箋里懷特請求厄蘇拉,接下來,作為報答,他繪聲繪色講述了他去小鎮買羊的事情。買羊和出版書稿有關系嗎?講究效率的當代寫信人或許會疑惑萬分,但在懷特的時代,這樣的問題是荒唐的。


“請繼續給我多寫點信。”這句話透露出一個秘密,即便筆力靈動如懷特,也不可能一個人來唱書信的獨角戲。寫信原本是一件類似禮物交換的行為,用事務交換事務,用生活交換生活,一個從不送人禮物的人,沒有資格抱怨禮儀的喪失。


摘自木葉《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1:02

[新一篇] 經典書信體小說九種 書單

[舊一篇] 八十年代訪談錄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