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20萬字,三個家族,數十個人物、幾代人的悲歡。在《群山之巔》中,遲子建將云端精靈拉下滾滾紅塵,讓十惡不赦的人最終得到眾人原諒……雖然對這些奇觀化的命運設計不置可否,但溫潤沖淡的苦難處理仍使人掩卷釋然。與這部繁復而厚重的命運長河相對應的,是本期入選春季榜的《幾乎沒有記憶》。生活的橫截面,戲謔卻深刻。在莉迪亞•戴維斯筆下,都市的日常生活瑣碎、疏離、陌生,而她傾入的哲學思辨,又揭開了當下生活或荒誕或絕望的本質。就像握著一把手術刀一樣,她的敘事冷靜,細節極具穿透性,對筆下的人物毫不留情,而這表明的殘酷背后,卻同樣隱藏著一種悲憫。 有些作家制造苦難,有些作家解剖苦難,而有些人,生來就注定要去承受苦難。“我不甘心這樣的命運,我也做不到逆來順受,但是我所有的抗爭都落空……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污染的沒有一處干凈的地方,而回到詩歌,我又干凈起來。”對余秀華來說,詩歌是她的一根拐杖。也許你會質疑她詩歌的藝術性,但翻開《月光落在左手上》你會發現,這些詩至少不故作艱深,不道貌岸然,不虛偽造作。無論你是誰,都能從中讀到點什么,說到底,文學所表達的,本就該是普適的。 當然,文學所表達的情感中,愛情是極具普適性的一種。“終于,真正的生活開始了,我的心安然無恙,注定會在百歲之后的某日,在幸福的彌留之際死于美好的愛情。”這是馬爾克斯《苦妓回憶錄》一書的結尾,但卻很難令人信服。每夜,老年作家都會躺到裸身少女的旁邊,靜靜的撫摸著熟睡的她,而這個她,只是他眼中的她,一個所謂的愛情的象征,她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使他變得完整。 沒錯,歷史上東西方,女性都被看做是男性的附屬物,是男性作家們的繆斯,繆斯不能有自己的思考,不然就會變得癲狂。《閣樓上的瘋女人》,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圣經》。其中有一章寫到男性筆下的女性形象和有關文學父性特征的隱喻,這也許可作為評析《苦妓回憶錄》的一個入口。相比之下,東方的厭女癥往往顯得更加嚴重。在中國,女性獲得獨立于家庭的身份認可不過百年,而父權式的儒家哲學則被看作是此現象的成因。《儒學與女性》一書則嘗試著分析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與歷史上中國女性觀的糾葛。事實上,在儒家的話語系統中,男女兩性從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調和的兩面,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琴瑟和鳴。雖然,這其中的女性,只是社會關系中女兒、妻子或母親,從不獨立指向自身。 如果說女性在東西方歷史上都不具有言說身份,那這本《感官的教育》,則更要引起關注。該書中,彼得•蓋伊在開頭盡情地引用了一位布爾喬亞少婦的情愛日記,文字大膽、詳盡、毫不隱晦。因為是不會付梓的日記,所以她才能毫不掩飾,無論是對于感官享樂的渴望,還是對情愛的需求。而這即使在19世紀的布爾喬亞時代,也具有先鋒性意義。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接受女性言說自身,我們便在何種程度上走向現代。到了當下,感官的欲望獲得了極大解放,我們走進了窺視文化的時代。社交媒體的興起和真人秀節目的流行表明了人們對于隱私的態度,他們寧愿用私生活的曝光來換取情感的宣泄、他人的注目。我們為什么想知道關于別人的一切,也希望別人知道關于自己的一切?《我愛偷窺》一書則詳盡地分析了這一社會現象。 如果說對女性言說和感官欲望的正視,是思想上步入現代的標志,那么二戰的爆發則是現代歷史揮之不去的陰影。本次入選春季榜的還有《零年:1945》和《阿倫特手冊》。前者紀錄了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后,世界上一些曖昧不明的歷史。而后者,則聚焦于對二戰以來盛行的反猶主義、革命、極權等話語體系有著深入剖析的漢娜•阿倫特。 ✈✈✈✈✈✈✈✈✈ 苦妓回憶錄 作者: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5-3-1 一個老記者為了慶祝自己的九十歲生日,給妓院老鴇打電話,要找一個處女過夜。他信誓旦旦要重溫舊年激情,但不知為何,當真正面對少女時卻無動于衷。更荒唐的是,他發現自己瘋狂愛上了她。在這個沉睡的美人兒面前,他回憶起自己一生的風流與荒唐,歷歷在目的情欲與混亂之愛的軌跡,拼圖成了他的一生:墮落而孤獨。 幾乎沒有記憶 作者: (美) 莉迪亞·戴維斯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楚塵文化 出版年: 2015-1 布克國際獎2013年度獲得者最重要作品。85篇各具特性的小說,給人全新感受,極富沖擊力,形式靈活,適合各類新媒體傳播。其作品為首次引進。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作者: 余秀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余秀華,1976年生,湖北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村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致使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后賦閑在家。2009年開始寫詩。本書從余秀華近年創作的2000首詩歌中精選100余首,主題涉及愛情、親情、生活的困難與感悟,生活的瞬間的意義等。 群山之巔 作者: 遲子建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群山之巔》是著名作家遲子建暌違五年之后,最新長篇小說。寫作歷時兩年,是嘔心瀝血、大氣磅礴之作。小說分“斬馬刀”、“制碑人”、“龍山之翼”、“兩雙手”、“白馬月光”、“生長的聲音”、“追捕”、“格羅江英雄曲”、“從黑夜到白天”、“舊貨節”、“腎源”、“暴風雪”、“毛邊紙船塢”、“花老爺洞”、“黑珍珠”、“土地祠”等十七章,筆觸如史詩般波瀾壯闊,卻又詩意而抒情。 感官的教育 作者: [美] 彼得·蓋伊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榮休教授彼得·蓋伊五卷本心理分析史學巨著《布爾喬亞經驗》之開篇鴻制。彼得·蓋伊盡情引用梅貝爾·托德——這位布爾喬亞少婦大膽、詳盡、毫不隱晦的情愛日記,捕捉她對于感官享樂的渴望和對情愛的需求:性知識的獲得、性啟蒙的困惑、與丈夫和情人的關系、生育的焦灼……在彼得?蓋伊看來,性與愛是所有經驗的起點,是對時代變遷的最原始反映。托德無微不至記錄下的19世紀布爾喬亞的性本能表達,實則是拉開了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序幕。 閣樓上的瘋女人 作者: [美] S.M.吉爾伯特 / [美] 蘇珊·古芭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當簡·愛和羅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異,終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結合時,一個瘋女人的出現粉碎了簡`愛的一切夢想,這個瘋女人就是羅切斯特的妻子——伯莎。這個瘋女人毀掉了莊園,弄瞎了羅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簡·愛與羅切斯特的姻緣。 本書問世前,大多數讀者對伯莎這個瘋女人并不太重視,自從有了本書,人們忽而重新發現了一個類別。這些瘋女人公然無視“婦道”,花枝招展、野心勃勃、作惡多端、自取滅亡……但本書作者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告訴我們,每個溫順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著一個癲狂的影子。她們將這個瘋女人從閣樓上請下來,就是為了抨擊父權主義文化對女性的精神束縛。 零年:1945 作者: [荷]伊恩·布魯瑪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零年》是對作為二戰尾聲的1945年所發生的事的回顧。一個世界走到了盡頭,另一個煥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開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權更迭,無論是亞洲,還是歐陸大地,均隨處可見。之后的權力斗爭往往相當殘酷,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世界。 阿倫特手冊 作者: [德]沃爾夫岡·霍爾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這本手冊的目的是展現漢娜·阿倫特的思想發展過程。按一個簡短傳記的方式,描述了她哲學、政治和文學的背景和狀況,介紹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這些著作對理論界和社會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這些著作的評價和解讀。此外,這本手冊還闡釋了比如反猶太主義、邪惡、權力、革命、共和國和民族國家、極權主義等一些貫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關鍵性概念和構思。 儒學與女性 作者: [美]羅莎莉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 本書主張通常被認為厭惡女性的、父權式的儒家哲學并非自其創立以來便是如此,盡管在歷史上儒學與壓迫現象相伴隨,但它卻包含著許多能夠推動兩性平等的理念,作者依據儒家倫理并結合中國歷史對守節、纏足、納妾等現象進行了深刻探討,羅莎莉的這些研究為未來儒家女權主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并使儒學成為婦女解放過程中一個可供選擇的道德范疇。 我愛偷窺 作者: [加拿大] 霍爾·涅茲維奇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5-1 社會評論家霍爾·涅茲維奇以詼諧又尖銳的筆觸深入窺視世界:他加入各種社交網站,在聊天室發言,開設博客,窺探鄰居,應征真人秀節目,和在網上張貼裸照的空巢期夫婦一起喝酒,舉辦“Facebook”派對。一部分的網絡世界游記、一部分的日記、一部分思索,加上多位比小說更離奇的真實世界人物,構成了本書。《我愛偷窺》反映了越來越多人的渴望與困惑,讓他們愿意用私生活細節換取情感的宣泄、他人的注目,以及遠播的臭名。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1:0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