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人風骨?讀完這首詩就明白了,最后兩句很經典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 引言 -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平,崇禎帝朱由檢自縊身死,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崇禎其實是個很能干的皇帝,只是明末積患太多,已經無力回天。

周皇后以身殉國時,許多臣子也誓死銘志,比如著名詩人曹學佺亦投池自盡,幸得家人所救,但最終仍是入山自縊,其節可贊。

也有一些士子寧死不屈,心懷“反清復明”之大業,如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魏禧。

甲申之變時,魏禧21歲,雖身懷過人的軍事才能,卻不為清軍所用,誓不入仕,遂長隱于翠微峰。

隱居期間,魏禧積極聯絡明朝遺民和能人壯士,以圖復國。

但清軍入關后,很快打下基礎,民族矛盾開始轉化,階級矛盾也趨向緩和,所以39歲的魏禧又出山游走各地,結交天下名仕,在暗中積蓄力量。

到了53歲時,余國柱、李宗孔等人舉薦魏禧上京應試為博學鴻儒,他堅辭拒就,依舊不肯仕清。

但是此時的魏禧已經患上頭疾,再也無力去組織力量。早年,魏禧曾登南京雨花臺,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登雨花臺》,很經典,一起來讀一下。

- 詩文賞析 -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出自魏禧的《登雨花臺》

南京曾是明朝建國時的都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鐘山之上,南明福王也曾在此建都。

所以魏禧登雨花臺用意鮮明,深深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哪怕此時明王朝已經覆滅近20年。

詩文大意可解為:

忍受貧苦困頓已經40年,此時腳上穿著麻鞋登臺拜望故都,昔日的大好河山是怎么變成今日這般的?園陵中的松柏竟也凋零了!

牛羊肆意踐踏著春草,大片春色一片狼藉,偶爾車馬馳騁而過,也多半是前朝舊官顯驕橫;望著殘陽欲哭無淚,獵獵被風在江面吹起嗚咽之聲。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中的“麻鞋”引自杜甫的《述懷》: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朝廷愍生還,親故傷老丑。

杜甫詩為安史之亂后,抵鳳翔見唐肅宗得授拾遺所作。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后,魏禧借此表達了深沉的情感。

“生平四十”說明了詩人此時的年紀。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不僅是詩人的慨嘆,更彰顯了詩人此刻胸中的怒火。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后,閹黨余孽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積極備戰,反而倒行逆施,大興土木,恣意荒浮,遂使山河全部為清所有,甚至開國皇帝的陵墓也難逃厄運。

這種景象在詩人心中,實為一種恥辱。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這兩句很巧妙,因滿清為游牧民族,牛羊踐踏暗諷清人橫蠻,而“多新草”則寓意生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但令詩人失望的是,前朝舊官卻乘著華麗的馬車馳騁而過,趾高氣昂,這實在叫人憤慨。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這兩句最為經典,深深展現了文人風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悲愴的情緒,連江水也嗚咽怒吼、凄風悲號。

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達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

所以,這是一篇銘志正氣的經典佳作,值得復讀。

注:

翠微峰是國家森林公園,為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集險峰、奇巖、幽洞、秀水于一體。

在翠微峰的主景區內,聚集了以金精十二峰為主的數百處奇特勝景。這里丹霞絕壁,古峰林立,怪石峽峋,幽洞深邃,危巖排空;

翠微主峰直指云霄,林木隨勢生長,縱橫交錯,微風吹來,古木隨風搖曳,宛如綠波涌動,起伏連綿。


2022-12-08 19:05:42

[新一篇] 占卜得到復卦,問事業遇到此爻,謹防孤注一擲導致傾家蕩產

[舊一篇] 婚姻之外,男女關系越界后,身體是有反應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