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自然的距離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曾幾何時,在夢想中奔跑的我如此感動于它賜給我的動力。然而,當我放慢了腳步,享受晨光沐浴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倘若自然界的花兒都是常開不敗,那么詩史上還會有文人騷客留下的“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的動人佳句嗎?四季中還會有“秋去冬來,春暖花開”的驚喜嗎?突然明白:生命之花只有熨帖著大自然心臟的跳動,才會盡情綻放它應有的美麗!
    自然界的物質循環永無停息,自然界的生命也正如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因此,茫茫人海中,有“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苦苦追尋者,漫漫長路上有高呼“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長途跋涉者。然而,“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心靈總會遇見“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茫然困惑。此時此刻,短視的人便被困惑的煙霧蒙住了眼睛,從此看不見光霽日明的日子;聰明的人卻給自己的生命放了一個假,讓自己的心靈與自然來一個親密接觸,盡情感受天空均幽遠和大地的廣闊,用心領略高山的沉穩和流水的靈動……
    萍水相逢,體會“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忘我恬淡。
    獨倚危樓,品味“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超凡脫俗。
    登高望遠,感受“心遠地自偏”的悠閑寧靜,“飛鳥相與還”的祥和寬解。
    泛舟江上,聽漁歌唱晚,眺萬頃碧波,領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傲然
    讓我們的心靈和自然的心靈心心相映,映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讓我們的身體與自然緊緊相擁,擁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驚喜與悸動。
    然而,人活著就是要經營生命,經營自己的追求,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有一群人,他們把握時代的脈搏,和著時代的節拍,用腦力和智慧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以及他們與現實共舞的精神,才創造了我們今天高度發達的文明……
    馮友蘭先生說:“中國的圣人是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然而孔子卻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可見,只要人人都能做到既入世又出世,那么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 
    心和自然的距離,宜近則近,宜遠而遠,只要用智慧調節,便能調節出生命的絢麗與多彩!
【點評】
本文意蘊豐厚,采用辯證思維的方式,議論說理,憑其廣博的積累,信手拈來,將“心靈”的距離透視給我們看。“宜近則近,宜遠則遠,用智慧調節”的觀點新穎,避免了失之偏頗,給人以啟示。


高考范文 2012-10-04 17:35:16

[新一篇] "云銷雨霽,彩徹區明"這句詩的含義

[舊一篇] 琴操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