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久病成醫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久病成醫
    南方周末    2004-10-14 16:08:50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校門斜對面有一家中藥鋪,五間門面,四扇櫥窗。櫥窗里有蚺蛇、白蛇、烏梢蛇標本,盤在樹枝上,還有虎骨、熊掌、犀角、鹿茸、龜板,還有一只五彩斑斕的錦雞,放學后,我常在窗前盤桓,留連忘返。屋里傳出“咣當”、“咣當”的聲響,走進鋪子,見老中醫在碾藥材。“韓伯伯,讓我蹬碾子吧。”韓伯伯留著一撮白白的山羊胡子,他起身把凳子讓給我,讓我蹬碾子。太陽落山前,我幫韓伯伯把曬在后院笸籮里的藥材收了,臨走前,他抓一把山楂給我吃。藥鋪里很安靜,不碾藥時,我趴在韓伯伯的桌邊寫作業,他閉著眼睛背湯頭歌訣,我也搖頭晃腦跟著他念:“河車大造膝蓯蓉,二地天冬杜伯從,五味鎖陽歸杞子,真元虛弱此方宗……”他拿筆桿敲敲我的腦袋:“別跟我念,專心些。”
  初二那年秋天,我在崖畔打酸棗,忽然一陣頭暈,滾下山崖,左臂脫臼,右腳扭了筋,大腿肌肉拉傷。父親回老家了,母親帶我去看病。韓伯伯為我接好左臂,驚嘆不已:“從兩丈高的崖坡滾落下來,沒摔斷骨頭磕壞腦袋,真是命大。”母親求韓伯伯:“您給他好好看看吧,這孩子最近總說頭暈、腿抽筋。”韓伯伯號脈后,對我母親說:“舌苔薄凈,脈象弦軟,血虛肝燥,風火相煽。血不上榮,故頭暈目眩;血不養筋,故抽筋腿痛。”韓伯伯寫完藥方,囑咐我母親:“平肝息風,滋血養營,短時難以見效。讓孩子先休學靜養,精心調理飲食,不出一季,便可痊愈。”
  母親到校給我請了一個月病假。從此,我成了母親和韓伯伯眼中的病人,我也把自己當作病人。早晨,同學們上學的時候,我背著書包到中藥鋪抓藥,我覺得,每天多聞一聞藥材的氣味,身體就會早點好起來。后院葡萄架下有石桌椅,我在這兒做幾道數學題,便站在石桌上摘葡萄吃。有時,我坐在韓伯伯身邊,靜靜地瞧他診病。
  我二姐夫從青海回來休探親假,他1950年代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到冷湖煉油廠工作,他雖學的是石油煉制專業,但卻特別喜歡中醫和哲學,隨身帶的書大都是《癥因脈治》、《黃帝內經靈樞集注》、《老子本義》、《莊子集釋》之類,頁面上用紅藍鉛筆圈畫的密密麻麻,他說:“我像你這么大時,能把靈樞背下來。古人云: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醫。為什么?清人薛雪這樣解釋:‘人之稟體毋論,其他六淫戕其外,七情賊其中,茍不知節,鮮不病且殆也。為人子者,可以父母伯叔兄弟妻子及諸眷屬付之庸醫之手乎?故不可不自知之。’你不能光讀詩文史傳,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著想,也要讀幾本醫書,掌握一些醫學常識。”我說,您給我推薦兩本。他想了想,從箱子里找出兩本書:“這本《內經知要》是明人李念莪輯注的,他把《內經》中的靈樞、素問原文,節取、歸類、注釋,提綱挈領,條分縷析,是初學《內經》的入門之書。這本《得配本草》,是清人嚴西亭、施澹寧、洪緝庵編纂的,選取常用藥物647種,每種說明性味、主治以外,還注重于藥與藥之間的相互作用。讀這兩本書,一可通曉中醫治病的原理,二可熟悉中藥的品類和性味,對中醫有個基本的了解。”
  《內經知要》88頁,每天讀兩頁,不懂之處,聽姐夫講解,再不明白,我就去問韓伯伯。《得配本草》,我是在中藥鋪讀完的,甘草、天麻、白術、黃芩……韓伯伯手把手教我認藥材。以后,韓伯伯診病時,我拿本子坐一旁記錄,把他望、聞、問、切的過程全記下來,把他開的藥方也抄下來,店員抓藥時,我立在柜臺邊一味一味地辨認。
  我把書上的“寸關尺分配臟府圖”用鋼筆畫在手腕上,右手,關:中焦、人部、外內、胃脾……晚上,洗手時,臉盆里的水變成了藍色。那時,我三姐在人民醫院上班,正學針灸,天天捧著書在我身上找穴位,我照著書上的人體穴位圖,把穴位畫在腿上、胳膊上,旁邊寫上名稱。父親從老家回來那天,帶我去浴池洗澡,我脫了衣服,父親看著我胳膊腿上鋼筆畫的圈圈點點,哈哈大笑:“你快成了中醫院教學用的人體模型了。晚上把你姐夫給你的醫書收起來,明天上學去吧。小孩子家的,還沒發育成熟,哪有什么血虛肝燥?不要喝湯藥了,吃飽飯、睡夠覺、多運動,身體自然就好了。”(之十六)
 


范福潮 2013-08-20 14:05:46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想起了王照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歪批《論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