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壞脾氣 排名的重要性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排名的重要性    
  安、史都是武夫和老粗,不過,老粗在唐朝那種遍地是詩的環境里,也未必能耐得住。果然,當他們打兩都樹起大燕國號之后,居然也做起詩來了。說的是一日史思明在東都洛陽嘗了新摘下來的櫻桃,感覺甚好,忽然詩興大發,賦詩一首,詩云:“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一半寄懷王,一半寄周贄。”(懷王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周贄據說是他兒子的老師)寫完之后,遍示群臣,左右群臣都說好。半晌,有一人嘟囔道,好是好,不過,要將第三句和第四句調一下,也許就合轍壓韻了。不想,史思明聽罷大怒,說:你胡說,怎么能讓周贄壓在我的兒子之上呢!?此人腦袋是否因此丟了,書上沒講,估計沒有什么好果子吃。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把史思明的這個逸聞當成笑話,其實,笑話固然是笑話,但其中未必沒有一點道理。史思明不肯改詩,里面有個排名先后的問題,而所謂的排名,實質是個禮儀秩序的問題。要知道,此時的史思明既不是當年在邊境游蕩的小卒,也不是玄宗手下總是生事的邊將。他已經打到長安,做了大燕國的柱石。昔日劉邦一介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小亭長,做了皇帝也知道禮儀的重要,何況安、史反的時候已經當了唐朝這么多年的重臣,也不知隨班參見了多少次,豈有不知排名重要性的道理?從另一方面說,就算安祿山對此不明白,但安祿山手下,不乏文人學士,連當時名滿天下的大詩人王維,不也被他網羅在帳下,其中懂得朝廷禮儀的自然不在少數,自然要教會安、史點什么,否則他們存在的價值何在?當年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儒生叔孫通百無一用,好不容易出個主意封六國,之后還被證明是餿的。結果到了天下已定的時候,當年的高陽酒徒搖身一變為制禮的博士,才有了用武之地。  
  歷史告訴我們,不論是流氓還是草寇,登基做了皇帝,自然都要講禮儀、排班次。即使他不講,群臣也要勸他講或者說逼他講。禮儀的要緊處,就在于等級排名,在公共場合露面,文武兩班,班次森嚴,地位、官階、資格一路排下來,誰在先誰在后,半點也錯不得。禮是儀式,更是秩序,秩序就要講排名。不論排名,上下位置亂起來,天下也就亂了。做詩也要政治掛帥,你怎么能讓人家把自己的兒子排在周贄的下面!  
  不過,史思明畢竟還是個武夫,雖然對排名非常敏感,也粗知“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親自出面吟詩,大有偃武修文之勢。但卻不知道這種“建設”,其實是可以做假的,自己做不好詩,讓手下的文人代筆就是,當時沒人敢追究真假,后世則莫辨其真假,落到誰的名下就是誰的。后來的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一介舞槍弄棒的武夫,可是人家傳下來的幾首詩,都合轍壓韻,中規中矩的,后世又有誰能說得清到底是誰的手筆?當然,現在我們這么說,多少有點苛責人家史將軍的意思。人一旦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就難了。史思明做了詩敢于遍示群臣,就說明人家覺得自己的詩做得好,不允許下面的人除了叫好之外,再說三道四,這也是一種自信,有了這種自信,當然也就不屑于勞人代筆了。  
 


張鳴 2013-08-22 16:34:00

[新一篇] 歷史的壞脾氣 雞犬升天之后

[舊一篇] 歷史的壞脾氣 尊嚴與權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