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錄》 自序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自序(1)
------------
 
  自序
  呵呵,算起來俺也是出過書的人啦,那就寫個序吧。 
  其實《五胡錄》這本書的產生是很偶然的,一開始我并沒有寫歷史書的打算。除了這本書以外,我這輩子出過的其他印刷體作品就只有學術文章了。所以現在自己居然整出一本書來也是蠻讓人意外的啦。 
  大約是2000年左右,由于工作很清閑,就想著怎么搞點東西來玩。當時準備寫一個以三國時期為歷史背景的電腦游戲,并為此收集一些素材——當然也包括歷史方面的素材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網友mesh的大作《參合陂慕容垂》,看完后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讓從前的歷史書都見鬼去吧,它們的死期到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可以用一句峰回路轉來形容啦。從看完《參合陂慕容垂》的當天起,我醞釀的那個電腦游戲的歷史背景就變成五胡十六國時期了。為了搜集素材,我把《晉書》、《資治通鑒》之類的大部頭的相關史料狠狠地溫習了一遍,于是乎我的想法又變了,變成了為了熟悉歷史啦。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就尋思著先動手寫點歷史隨筆玩玩吧,于是就有了《五胡錄》這個小說不像小說評論不像評論的東西。 
  這好像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味道吧。可事實就是這樣,后來又有了《二讀之煮酒論英雄》,然后這些文章就開始在網絡中流傳啦,而且是越傳越廣。其實客觀地說,我的這部作品只是中上水平,卻被網友們捧得太高了,幾乎和《圣經》一樣,這是極不正常的。網絡具有放大的作用,一點點成績就被捧成是重大發現,一點點瑕疵就被打擊得萬劫不復。所以我得先給自己潑潑冷水,說說這個東西的毛病先。 
  我對《五胡錄》系列的綜合水準一直是不滿意的,由于天資所限,自己的文筆又并非一流,寫出來的東西距“美文”的標準還很遠。我常混的論壇里高手多得滿街站,天才更是燦若星辰,如果誰敢在那里說一句自己文章寫得好的話,馬上就會有一大群人向你扔板磚!所以我只有不停地給自己打氣說“要寫有思想的文章”。但是何謂“有思想的文章”,不同年齡段的我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寫《五胡錄》系列的時候我二十三歲,那時候以為《二讀之煮酒論英雄》系列就算得上是有思想的文章了。多年以后回頭再看自己那時候的作品,只有啞然失笑,心里又再次反復地告訴自己說“每個人都過有青春激揚的時代”。 
  我個人以為,文章寫到一定的容量后,僅僅文筆好是遠遠不夠的,架構與思想才是長篇文章的靈魂。我對《五胡錄》系列主要的不滿就在于此。本來就歷史小說而言,整體架構受到固有的歷史事件的限制,并非難以控制。但由于沒有寫長篇的經驗,所以我寫《五胡錄》時起筆過于謹慎,中間又放得太開,末尾收不住筆,整體呈現蛇頭、虎腰、熊屁股的態勢,整部作品前面幾章每章只有四五篇,后面部分卻動輒十幾篇一章。這種先天不足雖經反復大改卻也很難得到根本解決。 
  和先天不足的架構相比,思想底蘊的缺乏更是致命的問題。說實話,在當初寫《五胡錄》的時候,我連到底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性,什么是有思想性的文章也沒有搞清楚,只能依據本能的想法來寫。等寫完后才發現,文章的“思想性”絕對不能忽視。看看那些頂尖的長篇小說,比如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先有第一流的思想,然后才有第一流的地位。那些只重視文筆而忽視內涵的作品,比如南朝散文,它們雖然詞藻華麗,但內容空洞,乍一看很能抓住讀者的眼球,但很快就會讓人失去再讀第二遍的興趣,其原因就在于這些作品大都缺乏思想性。 
  在歷史類作品當中,文章的思想性的地位更加重要,人們常常將其稱作“史觀”,它決定了長篇歷史文章水準的高下。缺乏思想性的歷史小說,可能會因為華麗的文字而受到一時的追捧,但卻很難成為不朽之作。比如一些日本作家所創作的所謂主流歷史小說,大都過于注重敘事,而不注重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與綜合,他們慣于用大段的文字來描寫所謂“華麗壯觀的戰斗大場面”,讀者第一眼看過去的感覺是“哇,太炫了!”,接著第二眼、第三眼再看,多看幾篇之后就膩了,味同嚼蠟。從這一點來說,文章不是電影,不能指望靠視覺效果來抓住觀眾,這一“大”類歷史作品的成就,反而不如文字平平的《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主要的功夫都用在了描寫戰前的部署與斗法上,真正的戰斗場景往往是寥寥幾句一筆帶過,給人們留下了足夠的想像余地,讓讀者合上書本后能夠有所思有所悟。就這樣一本樸實無華的歷史小說,卻讓廣大讀者翻來覆去百看不厭。目前所有續寫和重寫的三國類小說,其成就全部加起來都不抵《三國演義》的零頭,我想其中的奧妙,大概就在于羅貫中對作品思想性的偏重上吧。作者思想境界的高遠使得《三國演義》平字見奇、陳字見新、常字見險、樸字見色。要知道“超越前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超越前人的精品。《三國演義》的藍本是《資治通鑒》中的“三國”部分,其水準之高可謂世界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卻能夠另辟蹊徑,發前人所未發,想前人所未想,僅用不多的點睛之筆就將這段歷史進行了全新的詮釋。《三國演義》有近70%的內容源于《資治通鑒》,羅大師稍加點綴就使作品完全擺脫了《資治通鑒》所固有的冗長乏味、長篇大論的舊貌,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新顏。所以說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名著,并不在于文筆的流暢和語言的華麗,而在于是否反映出了作者超越時代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
自序(2)
------------
 
  “史觀”說白了,就是作者自身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折射。要想寫出好的歷史作品來,作者就必須全身心投入地去創作,所以長篇文章水平的高低其實就是作者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大比拼。價值觀與人生觀并非從天上掉下來的東西,也不是人腦子里固有的東西,它需要作者歷盡人生的磨難,嘗遍世間的冷暖后才可能得到。古人云“文章憎命達”,說的就是: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遭厄運、倒大霉。到目前為止我的運氣一直都不算壞,這也就意味著我還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做鋪墊,寫出來的長篇自然就底氣不足。這種現象不僅我身上存在,即便是像金庸這樣的天才大學者,其三十歲時創作的第一部長篇歷史類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與他后面的作品相比就明顯不在一個檔次。原因大概就在于作者三十歲時各方面都還沒有定型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五胡錄》的確是寫得早了,書也出得早了。現在我還不到三十歲,還處于知識和閱歷的儲備期。大家看到的這本《五胡錄》,只能算是我的一個投石問路性質的試驗品,我期待著將來有一天自己能夠成熟一些,那時再把東晉的歷史重新收入,從而完成真正的《五胡錄》。 
  如此看來,寫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所應具備的條件還是蠻嚴格的,寫《五胡錄》的經驗也告訴我確實如此。寫文章搞創作千萬要順其自然,絕不能人為地趕工期。在創作《五胡錄》期間,由于受到讀者的追捧,我曾有過兩天寫五篇的趕工記錄。而在創作《二讀之煮酒論英雄》時,我記取了教訓,每篇文章從構思到下筆至少要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這樣一來,自我感覺《二讀之煮酒論英雄》遠比《五胡錄》寫得好。充足的時間(包括積累底蘊、閱讀素材、思考架構、動手寫作,都要足夠。),絕對是出精品的必備條件。溫習一下中國的歷史著作,很多傳世名著的作者往往是窮其一生才打造出一部作品,這些作品的藝術成就至今無人能夠超越。而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蔡東藩,他的作品前期的要比后期的好,原因就在于作者寫到后來就寫疲了,于是便狂趕進度,結果后期作品大都言語無味而面目可憎。 
  舉上面的例子并不是說我這輩子只寫一部《五胡錄》別的啥都不干了,而是表示我決心多思精寫,不出文字垃圾。所以在《五胡錄》系列作品完工后曾有多家出版社想推出此書,都被我婉言謝絕了。這不是我玩清高,也不是在擺譜,而是覺得文章千古事,拿一個很不成熟的作品給讀者看,其實是在浪費紙張。雖然我把這些道理都跟中國三峽出版社的同志講明白了,可人家鍥而不舍地死纏爛打,非要先推出個搶鮮版,以后再進一步做修訂。鑒于此,我也就不得不自食其言了。承蒙中國三峽出版社的楊小虎等編輯不棄,對文章進行了精心的修訂,使其最終得以面世,我在這里向列位老師表示深切和衷心的謝意。 
  將來的《五胡錄》怎么寫,我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計劃,而且《五胡錄》有個“法定”的續集就是《南北朝》,這是很多讀者都知道而且也急于一見的(雖然在本次修訂中把正文里所有出現《南北朝》的地方都給“修訂”掉了)。但空喊了這么多年到現在也沒有寫,其原因就在于我自己對《南北朝》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它能夠全面超越《五胡錄》系列,這就需要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突破,這也實在是超出了我當時的能力,而現在又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寫這個長篇。將來如果寫的話,我在遣詞用句上會比較嚴肅(當然冷幽默還會保留),但總的來說不會像《五胡錄》這樣惡搞。這一點也許是和瀟水兄的系列作品相區別之處。好在目前網上已有一些非常好的關于“南北朝”的作品,比如網友xiaotian和endlesswalts合作的《南北志》以及網友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的《華麗血時代》都是極為出色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閱讀這些作品。 
  西西河論壇(http://www.cchere.com)的網友老兵帥客曾在2004年寫了“《五胡錄》評注與評論”系列文章,其大作意境高遠,水準出色,是我看過的寫得最出色的評論《五胡錄》的文章(個人認為其水準已經超過了《二讀之煮酒論英雄》的。因為其觀點正好彌補了我的原文的不足,和我的文章相得益彰。)。中國三峽出版社的編輯認為老兵帥克作品的風格與本書不甚一致,經反復考慮最終只能割愛,這是本版《五胡錄》中最大的遺憾。為免遺珠之憾,我將老兵帥客兄的《五胡錄評注》修訂后放在我的blog里供大家詳覽,同時對老兵帥客兄致以深深的歉意。 
  歷史是人類群體活動的記錄,它是人類性格特征的總結,也是先祖經驗教訓的升華。唐太宗把歷史當作自己內省的鏡子,銅鏡可以讓人明白美丑,朋友可以讓人明白得失,而歷史可以讓人明白興廢。對歷史的深入了解可以影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它能夠讓人從幼稚變得成熟,從張揚變得內斂,更能使人歷練出過人的文采,擁有豁達的心胸,進而獲得知曉過去與把握未來的能力。歷史的獨特魅力如同陳年的醇酒,不知不覺就讓人醺醺然陶醉;歷史又如同廣袤深邃的大海,對它了解越多就越讓人為之傾倒。但端方凝重、低調內秀的歷史之美,并不會被大多數的人所欣賞。就像那高峰雪線上怒放的雪蓮花,只會被真正尋找它的探險者得到;更像那淡淡的夜來香,只為真正等待它的人羞澀地盛開。所謂“學無止境”,對歷史的研究和學習是沒有終點的。而且一旦得到了這些知識它就永遠不會貶值。有很多才華橫溢的作家在完成了成名作之后往往會陷入“江郎才盡”的窘境,再也寫不出像樣的作品,其原因就在于好的文筆易得,好的題材難尋,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一步步地萎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無窮無盡的題材可供挖掘。創作歷史題材的作品,雖然積累資料的過程比較煩瑣,但是產量穩定,而且歷史知識的積累會隨著經驗的豐富而日益增加,絕無過時貶值之虞。用不同風格的創作思想來詮釋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又組合出千變萬化的故事腳本。比如忠實地再現歷史的蔡東藩的演義作品,還有在史實的基礎上加上合理想像進行二度創作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以及借助歷史背景編故事的金庸作品,還有掛著歷史的名頭滿嘴跑火車的黃易作品。就算千篇一律地用一種觀點來看待歷史,由于歷史進程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寫出來的作品也不大會出現雷同之處。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歷史事件,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此外,歷史事件可以和多個學科交叉衍生出新的寫作題材,其中的發展模式可謂是包羅萬象,這就使得歷史題材作品的寫作空間變得異常廣闊。這些年來我雖然沒有再寫過大型的長篇作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從此就不再和歷史題材打交道了,開篇提到的《五胡錄》電腦游戲也可以看作是我的一個關于歷史題材的衍生作品。 
  前面我說過因為工作清閑所以想寫個電腦游戲玩,這個東西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寫出來(其實已完成的《五胡錄》和計劃中的《南北朝》系列文章,都是我最初規劃的《五胡錄》電腦游戲的腳本。)。因為寫到半截時我發現自己欠缺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這需要大規模地應用極其復雜的數學理論和運籌方法),又找不到能學習這些知識的地方,所以干脆又跑回學校讀研究生,專門研究做這個游戲所需要的計算理論與非線性優化算法,用來解決我在寫《五胡錄》游戲的時候所遇到的困惑。我讀的雖然是計算機軟件理論專業,但方向比較偏數學。而且經過這些年斷斷續續的研究,深覺其中韻味無窮,我也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甚至產生了過幾年再去攻讀運籌學與控制論博士的想法,因為計算機和數學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實就是一種學問的不同表現形式。但由于我本科期間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就數學思維而言遠遠不如科班出身的人有競爭力,而數學這個專業不拿到博士學位讀起來也就沒什么意義,所以大部分數學碩士畢業后又都接著讀博士去了。這樣一來,就使得該專業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有鑒于此,這些年我會一直比較忙碌。這也使得《五胡錄》游戲的開發工作經常出現中斷。聊以自慰的是我在決策分析方法以及數據的快速訪問與存儲算法等基礎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關于該游戲的截圖和開發進度等方面的情況大家也可以參見我的blog。 
  寫到這里發現好像還沒有做自我介紹。不瞞您說,作為理工科的學生而寫歷史小說,被周圍的人知道了會笑話的,老師聽說了也會罵俺不務正業,同學聽說了更會把俺看成是個怪物,總之是不會讓俺能有現在這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就這么介紹一下,大家看行不行? 
  是為序。 
  火焰塔 
  2005年12月8日

火焰塔 2013-08-22 22:15:44

[新一篇] 五胡錄 火焰塔

[舊一篇] 《五胡錄》 前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