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 43.市場經濟的基礎:優勢交換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43.市場經濟的基礎:優勢交換

到美國不久便感到有買1輛自行車的必要。因為哈佛大學的校園很大,從一個課堂趕到另一個課堂自行車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很巧,有一家日本人回國,出買的物品中就有自行車。花了15美元,這輛日本產的八成新的自行車就歸我了。和中國產的車比較,日本車用料講究,鏈和飛輪加工精度高,騎起來非常輕巧。但瓦圈電鍍太薄,已開始生銹,尤其是坐墊做得太脆弱,所以騎不了多久就拿到修車鋪去修了。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美國的自行車鋪,它和我印象中的北京車鋪非常不同。其特點是寬敞、干凈、整車和零件陳列得琳瑯滿目。但最大的區別是師傅修車時是站著干活,不像北京車鋪里師傅都蹲著干活。因為美國車鋪里有一套輕巧而靈活的懸掛裝置,可以把車調整到任一高度。我曾經做過一年機械鉗工,所以對修車的活計并不陌生。據我的觀察,這位師傅的手藝純熟,經驗豐富,特別是他的工具配置齊全,所以工作效率特別高。舉一個小例子,他裝卸螺絲,一概不用活口扳子,而用小套扳子。日本是采用公制的國家,而美國則采用英制,兩種制度下螺絲的尺寸有細小的差別。這位師傅不但配備有兩種制式的扳手,而且用扳手時判斷準確。看他干活,輕松利落,沒有猶疑和返工,不一會兒工夫,車座和車輪全都換上了新的。對他的技術我越看越覺得佩服,忍不住問他,干這活有多少年了?他說從30歲干到現在45歲,已經15年了。他原是修汽車的鉗工,因為和老板不和,一氣之下自己開了自行車鋪。

中國也有手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修車師傅。但配備的工具多半不及美國的同行。我作為一名顧客能享受高手藝的修車師傅的服務,和享受高手藝的廚師燒的菜并無本質的不同。而這一切都是社會分工的結果。

試想一個沒有分工、自給自足的社會內,生產和消費是什么情景。在那里每個家庭為自己生產所消費的東西,他們也不消費其它家庭生產的東西。因此這個社會中不發生任何交換。又因為每個家庭都要保證維持生存最起碼的條件,都要解決衣、食、住三大需要,因此每個家庭不得不從事大體上相同的生產活動。事實上即使某個家庭想擴大一些消費的數量和種類,可能性也極其有限。因為人與人體力上的生產能力相差無幾。市場經濟中富人和窮人的財產可以相差萬倍,這在自給自足經濟中是完全不可能的。這些原因造成了自給自足經濟的單調和一致,整個社會由同樣的家庭細胞所構成,他們從事大同小異的生產和消費,而且彼此獨立,不存在橫向往來。

一旦分工和交換發生,家庭與家庭問的差異便發生了,有的專門釀酒,有的專門造紙,如此等等。于是產生了“職業”這個名詞。人們的消費變得五花八門,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社會成為互相依賴的一個整體,任一個家庭乃至個人的生產會影響到一大片的人。一個人制造偽劣產品,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食其苦果。同時,每個人可以就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一種能滿足別人需要的職業。這時候,市場和交換成為須臾不能離開的活動。如果我們想要享受名廚的菜肴、音樂家的演奏、文學家的小說、工程師設計的汽車和飛機..等等;同時想要發揮自己的專長為大家的需要服務,那么我們必須讓市場和交換順利地進行。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一個人要維持生存,在自給自足經濟中,就要種田、織布、蓋房子等等;在市場經濟中就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從事一項職業以謀生。當然也有少數人以求乞、掠奪、欺詐、剝削來生存,但這少數人的生存以多數人從事生產為前提,所以他們只能以寄生的方式存在,永遠不可能成為社會的主體。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人從幼年受教育開始,就要為今后成人謀生做準備。他必須逐漸培養出一套對社會有用的本領。職業學校、大學分科,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美國各州對強制性義務教育的年限有各自不同的規定。多半規定6歲到16歲是就學年齡。但完成了10年的普通教育,只是成為一個具備基礎文化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謀生能力。如果此人沒有繼續接受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他只能以一個普通勞力的身份進入社會,從各種機會中尋找適合社會需要又符合個人志趣的工作,從實踐中學習。如果這個過程順利完成,他可以成為一個具有專業技術的社會一員,或是電工、或是水暖工、或是打字員等等。這一專業技術成為他不同于其他社會成員的特點,成為他的比較優勢。當他進入市場與社會其他成員交換時,比較優勢是他進行交換的資本。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培養出自己的比較優勢,只好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臟的忍耐精神,干那些又苦又臟又累,甚至還有危險的活,這也成為他們僅有的一點比較優勢。有些婦女走投無路,最后只好出賣肉體,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

每個人憑自己的優勢參與市場交換,這一優勢來自各人的體力、智力、天賦和興趣,也可能來自他所處的地理環境、掌握的礦產資源、氣候特點等等。地處交通要道或旅游勝地的居民,可以利用地理特點以謀生,熱帶居民可以種植熱帶作物出賣給市場。由于人們需求的日益多樣化,還可以不斷開辟出新的謀生之道。例如在美國有專門的開彩公司,因為許多商業企業利用彩票吸引顧客,為使顧客相信彩票不是企業設計的圈套,所以企業愿意將開彩委托給一家客觀公正的開彩公司。事實上彩票從設計到開彩有一系列專業性很強的問題要解決。中獎率和獎金分配涉及到概率論;彩票是一種準有價證券,從印刷、運輸到分發都要有嚴密監視;開彩所用的工具必須保證獎券中獎的概率相等,而且便于公眾監視,有根高的透明度;萬一發生糾紛,還涉及到法律業務。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差錯會使整個活動前功盡棄或留下無窮后患。最近北京某企業自己用撲克牌開獎,引起群眾的懷疑。如果我國也有開彩公司,問題就不會發生,而且整個開彩工作由有經驗的人去完成,質量可以大大提高,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減少了支出,開彩公司可以賴以為生。

一個人如何能確定自己在某一方面是否具有優勢?這不能由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因為優勢是比較的結果。只有將自己從事一項活動的效果和其他人從事同樣活動的效果作比較才能察知自己是否具備優勢。市場提供了鑒別比較優勢的客觀標準。一個人從事某項活動,由于成本比較低,收效比較大,從而能賺錢,這就證明他在這方面具備比較優勢。前面提到的修理自行車師傅,十幾年的經驗已穩固地培養起他的比較優勢。最近我在北京的一個朋友辦了一家“綜合貿易商行”,我問他做什么生意,他說不一定,只要有機會什么生意都做。這說明他沒有培養起比較優勢。我估計,除非幾年之間他能發現并培養起自己的比較優勢,否則到頭來難免關門大吉。許多準備下海的朋友都有類似的問題,他們放棄了自己從事多年的業務,要下海賺錢,以為只要肯下海,賺錢就不成問題。他們不懂得市場的基礎是優勢的交換。一個人如果沒有別的優勢但擁有一筆錢,這也可以成為他的優勢,譬如他用錢聘請專家開辦專業化生產工廠。一般來說,個人很少擁有可以辦廠的大筆資金,資金是靠籌集來的。所以籌集資金的能力是個人的優勢所在,而這種能力的基礎是信用和企業經營能力。很多騙子給人以信用和能力的假象,從而騙錢集資。

各人用自己的優勢在市場中交換,會發生供應和需求是否匹配的問題。舉例說,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人群中有音樂才能或者有音樂抱負的人超過了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結果將有一些可能成為音樂家的人不能得到機會發揮。所幸人的才能有相當程度的可塑性,而且比較優勢有強弱之分。市場的價格信號可以精確地鑒別出一個人的優勢有多大。歌星有世界級、國家級、地方級、卡拉OK級,這些都不是自封的,而是市場鑒別的結果。仔細想起來,這是一件令人叫絕的平衡,人們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消費愛好,各人有千差萬別的天賦秉份,市場通過價格信號使每人都能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整個社會處于最佳地利用它所具備的人力資源的狀態。顯然,這不是“服從領導安排”的計劃經濟體制所能實現的。

小結:市場培育了各人的相對優勢,提供全社會一切成員都能利用的優勢機會。優勢是通過比較而體現的,并用價格信號準確地傳達給社會中各個成員。市場實現了各種專長的精細的供需平衡。


茅于軾 2013-08-23 15:39:08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2.再談交易費用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4.囚犯難題和市場規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