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藝術—第二章 發掘你內在的成功機制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二章 發掘你內在的成功機制

這是一個看來奇怪但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在十年以前,科學家們還搞不清楚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如何“有目的地”工作,如何達到其目標。他們通過長期而細致的觀察認識到某些現象,但是沒有任何一種理論總結出各種原則,來把這些現象聯系成一個有意義的概念。

然而,當人親身動手建造“電腦”、構思自身追求目標的機制時,你必須發現和利用某些基本原則。在發現這些原則后,科學家不禁反躬自問:人腦是否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工作?造物主在制造人類進度,是否也賦予我們一套比人類所夢想的電腦或制導系統更具有奇特威力,但根據同樣的原則發生作用的輔助機制?著名的控制論科學家,例如諾伯特.威那爾博士、約翰.馮.紐曼博士等人,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這些還鮮為人知罷了。

你的內在制導系統

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套內在的制導系統或者目標追尋系統,造物主把它放在生物內部幫助它達到目標——這個目標廣義地說就是“生存”。在生命的比較簡單的形式中,“生存”的目標僅僅是指個體與種族的實體存在。動物的內在的機制僅僅限于尋找食物和住處,躲避或戰勝天敵和自然災害,以繁殖來保證種族的延續。

對于人來說,“生存”不僅僅意味著活下來。人具有某些情感和精神的要求,尋是動物所不具有的。因此,“生存”對于人來說,超過了肉體的存在與種族的繁衍,還需要某種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滿足。人的內在“成功機制”的內涵也比動物的要大——除了幫助人躲避或戰勝危險,除了產生“性本能”幫助種族繁衍外,人的內在成功機制還能幫助他解難答疑、發明創造、寫詩作曲、管理企業、銷售貨物、探索新的科學領域、求得心境的安寧,發展良好的個性,并在與他的“生存”或者追求美滿生活的其它一切活動中取得成功。

成功的本能

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實,就能把果實囤積起來過冬。春天出生的松鼠從來沒有領略過寒冬,但是秋天一到,就可以看到它忙于采集果實留待沒有果實可采的冬天享用。小鳥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飛行,甚至能飛上數千里,飛越茫茫大海。

要解釋這些現象,我們通常說動物有某種指引它的“本能”。你分析這些本能就會發現,它們幫助動物成功地適應環境。簡而言之:動物有一種“成功本能”。

我們往往忽略這樣一個事實:人也有一種成功的本能,它比其它任何動物的本能都更為奇特,更為復雜。

動物不能任意選擇目標。它們的目標(自我保護和繁衍)可以說是既定的。它們的成功機制也僅僅限于這些既定的對象,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能”。

相反,人具有動物所沒有的東西——創造性想象力。因此,人作為萬物之靈不僅僅是一個被創造者,而且是一個創造者。人利用想象可以設計不同的目標。只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指導成功機制。

我們常常認為:“創造性想象力”只適用于詩人、發明家之類的人。但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想象力都是創造性的。歷代偉大的思想家以及頭腦冷靜的實干家都承認這一事實,并關于利用,雖然他們不明白想象力為什么和怎么樣去開動創造性機制。拿破侖曾經說過:“想象力統治著世界。”格林.克拉克認為:“人類所有的才能之中,與神取相近的就是想象力。”杰出的蘇格蘭哲學家杜格爾德.斯特華特說:“想象的才能是人類活動最偉大的源泉,也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毀壞了這種才能,人類將停滯在野蠻的狀態之中。”享利.凱瑟爾宣稱:“你可能想象你的未來。”他把他在事業上的成就歸功于創造性想象的建設性的,積極的利用。

如何開動成功機制

“你”不是一部機器。

但是,控制論科學上的新發現導致一個結論:你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構成一套供你使用的伺服機制,它的操作過程很象一部電腦和一種機械的目標追尋裝備。你的大腦與神經構成一套目標追求機制,它自動地開動,達到一個特定的目標,就象一個自動瞄準的魚雷式導彈,尋找出它的目標并引導達到目標的途徑。你的內在伺服機制既可以作為一種“導向系統”,自動引導你沿著正確的方向達到既定目標,或者對環境作出正確反應,又可以作為一種“電腦”,自動地解決問題,給出必要的答案,提供新的想法或者“靈感”。約翰.馮.紐曼博士在《電子計算機與人腦》一書中說,人類的頭腦兼有模擬計算機和數字計算機的兩種功能。

科學能制造計算機,但不能制造操縱者

威那爾博士說,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還不能建造一部各方面都能與人腦比美的電腦。他說:“我覺得那些喜歡小玩藝兒的大眾現在還不明白電子機械同人腦相比所具有的優點和缺點。人腦中開閉裝置的數量大超過了已經發明的任何計算機的開閉裝置,甚至會超過不久的將來人們所設計的計算機。”

即使高級的計算機能建造成功,也缺乏一個“操作者”。計算機不具有前腦,也少一個“我”。它無法對自己提出問題,也沒有想象而不能確立自己的目標,它無法決定哪些目標有價值、哪些沒有價值,它沒有感情,不能感覺,只能提供操縱者輸入的新數據、提供它從自己的“感官”和過去存貯的信息中收集的反饋數據來進行工作。

思想、知識和能量是否有一個龐大的貯藏室

歷代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相信:人類“儲藏信息”并不局限于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所見所聞。愛默生說過:“人人都有一顆同樣的心。”他把我們每個人的心比喻為汪洋大海中不同的水域。

愛迪生也承認,他的一些想法是從別人那里起源的。J.R.萊因博士通過實驗證明:人類除了個人的記憶,或根據經驗和學習積累的信息之外,還可以從其他途徑獲得知識、事實和觀念。萊因博士說:“我們已經發現,人類有一種超越感覺功能的求知力,這種超感覺的能力可以使我們獲得確切客觀知識的近似的主觀知識——對于事物的認識和很可能是對于心靈的認識。”

據說,舒伯特曾告訴他的一個朋友,他的創作過程就是“回憶起”他自己和別人都不曾想到過的一支曲子。

很多創造性藝術家同研究這種創造過程的心理學家一樣,對于創造性靈感、突然的啟示,直覺和一般人的記憶所具有的相似性有著深刻的印象。

尋求一個新的觀念或回答一個問題,實際上非常類似于追憶一個你所忘卻的名字。你知道有那么一個名字,否則就不會搜尋記憶。大腦中的掃描機就在儲存的記憶中掃描,直到“認出”或“發現”所需要的名字為止。

現存的答案

我們尋求一個新的觀念或者解答一個問題,也要運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必須假定答案已經在某處存在,然后動手去發現它。諾伯特.威那爾說過:“科學家動手解決一個確實有答案的難題時,他的整個態度就改變了,他實際上已經找到了一半答案。”

你從事創造性工作時——無論銷售、經營企業、寫詩、改善人際關系,還是其它事情,如果心里有一個目的,一個要實現的結果,一個“目標”答案,它可能模糊不清,但最終必須能夠辨認出來。如果你對工作認真,就要有強烈的欲望,一開始也必須從各個角度周密地考慮問題——你的創造性機制就要開動——我們前面說到的“掃描機”就要在儲存的信息中掃描,或者說“摸索”著尋找答案。它在這里選擇一個意念,在那里找出一個事實,把一系列過去的經驗加以聯系——或者說,把它們結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使你欠缺的地方得以彌補,完成你所需要的方程式,或者“解決”你的問題。當這個答案浮現在你的意識中時,你可能正在思考別的問題,甚至像你的意識休眠時出現的一種夢幻,你覺得有某種東西“咔嚓”一聲,你立刻“認識到”這就是你所尋找的答案。

練習——構思新的自我意象

郁郁寡歡的失敗型個性不能依靠純粹的意志力或者勉強的決心去發展新的自我意象。人必須要有理由、有證據確認舊的自我意象是錯誤的,因而要發展相應的新的意象。你不能僅僅想象出一個新的自我意象,除非你覺得它有事實為依據。經驗表明:一個人改變自我意象時,他會覺得由于某種原因他“看到”或者認識到了他的本來面貌。

本章所敘述的事實可以消除你舊的不適當的自我意象,但需要你經常讀一讀它,仔細思考它的含義,并把其中的道理“灌輸”到你的頭腦之中。

科學已經證實了哲學家、神秘主義者和其他直覺主義者的一貫主張:任何一個人都會由他的主宰“指引著走向成功”,任何一個人都有大于自身的力量,這就是“你自己”。

正如愛默生所說過的:“人無所謂偉大或者渺小。”

如果你被指引著走向成功和幸福,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和“注定”要失敗的自我肖像必然是錯誤的。

在頭二十一天之內,每周至少把本章讀三遍,仔細研究并加以消化。在你的經驗和你朋友中尋找例證,證明創造性機制的確在發生作用。

請記住下面的基本原則——你的成功機制就是依據它們進行工作的。要操縱你自己的“伺服機制”,你不一定非是工程師或者物理學家,正如你不必為了開汽車而設計汽車一樣。不過,你必須熟悉下列原則。因為你把它們記住之后,它們對你以后要做的事會有新的啟發。

(一)內在的成功機制必須有一個“目標”。你必須想象到:這個目標“現在已經”以實際的或潛在的形式“存在著”。成功機制的工作或是把你引向一個已經存在的目標,或是“發現”已經存在的事物。

(二)自動機制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說:它永遠指向“最終結果”,向目標運轉。達到目標的所“憑藉方法”或許不明確,但不要因此而喪失信心。自動機制的功能是在你提出目標后向你提供“憑藉方法”的。如果你考慮到最終結果,所憑籍的方法就會自負其責。

(三)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暫時的失敗。所有的伺服機制都由否定的反饋去實現目標,或者繼續前進,在前進中一旦發生錯誤,立即加以糾正。

(四)學會各種技巧都要經歷考驗,都會犯錯誤,犯錯誤后要用心改正目標,直到實現“成功的”行為。在此之后,忘掉過去的錯誤,記取成功的反應,使它能夠得以“模仿”,這樣你便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就會繼續取得成功。

(五)你必須學會信任你的創造性機制,不要過于担心它是否能夠開動,或者過分有意識地努力強迫它而使它受到干擾。你必須放手讓它工作。這種信任是必要的,因為你的創造性機制是在意識的水平以下工作,而你無法“了解”意識水平面以下的工作情況。而且,它的本性是根據目前的需要而自發地工作。因此,你事先得不到它的保證。它只是在你行動的時候,在你行為發布的指令下開動。你不能等到有了證據才開始行動,你必須象是確有證據一樣行動,證據就會顯露出來。愛默生說過:“付諸行動,你就會得到力量。”


獨眼易龍編輯整理 2013-08-28 12:58:01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一章 自我意象:美好生活的關鍵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三章 想象力——開動成功機制的第一把鑰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