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誤導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雜志社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七所全國重點大學聯合舉辦的號稱“挑戰中國語文應試作文教育”的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引起了全社會特別是語文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媒體稱此為“中國語文教學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賽一反傳統的作文命題模式,鼓勵學生打破舊觀念和舊規范的束縛,尋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膽想象,開拓創新,確實具有突破傳統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們認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覺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學弊端的良方,在某種程度上,它也許比傳統作文教學走入了更深的誤區。
    一、指導思想定位的錯誤
  “新概念作文”倡導者的目的,是“為了文學后備人才的發現和培養”。《萌芽》舉辦“新概念作文大賽”,“這樣,具有語文創造活力的優秀作品……也可為中學語文教育提供正確的導向作用。”(《“新概念作文大賽”倡議書》)組織者一開始就把大賽與文學聯系在一起,定位在“發現和培養文學后備人才”上,并試圖以此指導中學語文教育,這個指導思想無疑是與中學作文教學的規律相悖的。
  中學作文教學處于基礎地位,夯實基本功是教學的根本,這個基本功便是利用作文這一交際工具進行交流的能力。再具體點,就是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用文,做到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并力求有創意。“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參賽對象是中學生,而文學創作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導。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進行文學創作必須具備相當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文化底蘊和人格涵養。高中語文新教材雖然增加了大量文學作品,但仍側重于閱讀和鑒賞的層面,并未上升到創作的高度來作要求,這是很科學的。我們還是提倡中學生應多寫些說理性的、評價性的、鑒賞性的文章,以利于寫作能力、思維能力、鑒別能力的提高。當然,也不能一概排斥文學作品的創作,少數學生有這方面的天賦愛好,也不妨一試,它確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審美力。但絕不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把作文大賽定位在文學新人的培養,以之來否定學校的作文教學,這本身就違反了中學作文的目的要求,再要求整個語文界按此教學,這樣,就把“新概念作文”引向一個與中學作文教學不甚相干的死胡同去。每一個學生學有所長,發展前景各不相同,作文于他們而言,功用也各不相同,怎么能都以文學新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呢?中科院院士孫敬良在討論時說:“我不反對這項競賽,但覺得其想法有點理想化。我覺得文學是人的喜好,我就喜歡一些富有情感的、寓情于景、見景生情的文字,(文學創作)是需要一定功底的,需要多讀書。”(《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以下簡稱《作品選》)A卷P15)不考慮作文教學本身的規律,不考慮寫作文主體本身的特點,何以“給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新思維”?何以“為中學語文教育提供正確的導向作用”?
    二、“新概念”內涵的模糊不清
  何為“新概念”?組織者這樣闡釋:“新概念”就是兩新一真: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新概念強調創造性、發散型思維,鼓勵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在寫作上不受題材、體裁的限制,希望青少年們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特別是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而做到這一點,更關鍵的還是取決于有真實的體驗,真切、真誠地關注、觀察、體察生活。(《作品選》A卷P22)“新概念作文”提倡的“兩新一真”的概念,不就是當前作文教學所要求學生的觀念嗎?中學的作文教學,從來提倡要寫真實的體驗,要有個性的發現,并且也從來就有不少符合“新概念”要求的好作品。試問,傳統的作文教學何時反對過“個性化的語言”?何時不強調“真實的體驗”?那么,這個“新概念”何新之有?從大賽獲獎作品來看,其概念也不見得是和“篇幅短小精悍,內容幽默風趣,緊密結合生活”的“新概念英語”之“概念”一以貫之的。
  “新概念作文大賽”高舉所謂創新大旗,試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以“鮮明地和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區分開來”,并可對“已面臨巨大的危機,已經遠遠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的中學語文教育“提供正確的導向作用”。然而,由于無視傳統語文教育所重視的作文基礎教育,沒有公正客觀地認識語文教育的客觀現狀,并且完全割裂了創新與傳統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因而最終導致其對自身認識的不明確,當然只能對概念作籠統的闡釋了。細究根源,創新只是一面大旗,“新概念”繞了一個圈,仍舊回到了原地。你能說“賣豆腐”的作文題與傳統的材料作文有多大區別?那啃了一口的蘋果也許只能使大多數中學生不知所措。參加大賽的無錫一中高三學生韓智勇在他的復賽作文《關于“賣豆腐?》中有一段這樣的話:“但究竟所謂‘新概念’怎么個新法,我懷疑不但我們每個考生不明了,評委們也未必能有個準確的定義。所以我要做的,是迎合評委們的口味,他們說新就是新了。”(《作品選》A卷P436)“舊概念”有舊框框,“新概念”卻竟成了“評委們的口味”?
  不過,有識之士的分析還是很客觀的,中科院院士江歡成說:“我認為基本功最重要,而思想活躍,開放程度與整個社會、時代有關,不是一門語文課可以代替的,也不是單純學校教育可改變的。……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是綜合的,不是寫文章本身能造就的。……這不是語文課的問題。”(《作品選》A卷P16)這就站得更高,因而看得也更全面。
    三、從作文教學的規律看新概念作文的誤導
  寫作能力的提高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多項積累:課外閱讀、生活觀察、情感體驗、思維訓練、寫作技法等等。積累是有過程、有層次的,積累是多方位、多形式、多內容的。積累越深厚,提高越迅速。作文教學,即便是記敘文教學,各個年級的要求也不同,從初中學生的觀察到描寫,到高中記敘的雙線結構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教學有一個漸次展開加深的過程。因此,從選擇材料、結構文章到語言表達等方法,都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這正是作文教學應遵循的規律。離開了這個前提,任何形式的創新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新概念作文”不遵循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不深入了解中學生的寫作知識結構,也因此而給中學作文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最主要的是助長了急功近利、不切實際的不良文風。具體表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1.過于淡化文體、章法,寫作變成自由主義。“新概念作文”反復強調“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以還學生充分的創作自由,以致使許多學生認為講章法技巧即是僵化的教條,是形式主義,是“新八股”;強調文體特點便是強加條條框框,束縛心靈、扼制個性。于是產生了許多不倫不類的“四不象”作文,成了寫作的自由主義。這種全開放性的作文理念也影響著2000年高考作文命題,然而,結果卻未必如人意。這實在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文無定法”不是不講究章法技巧。文章的最高境界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章法技巧從容自然了無斧鑿之痕,這絕不是輕易能做到的。對于初學寫作的人,首先需要的是學習規矩,遵守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因此,我們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地進行各種文體及寫作技法的全方位訓練,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寫作技能,真正推進素質教育。“新概念作文”的理念不切實際。從第三屆大賽的冷落不亦可窺見一斑嗎?
  2.胡編亂造,以游戲的態度對待作文。目前,許多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憂慮:對“新概念作文”的過于夸大的宣傳使許多學生誤以為小說創作就是編故事,只要離奇、古怪就有了新意,就是創新,而思維片面、結構混亂、邏輯錯誤、語言零亂等卻全不在乎,更何來真情何來實感?于是乎“在不少學校,學生寫小說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女生鐘情于愛情小說,男生則擅長寫武俠、科幻小說”。
  不錯,每個學生都有創新的潛能,但創新也是有前提的,離不開一定的生活、知識、能力的積淀,離不開寬松的環境氛圍和良好的心態,否則就只能為了創新而創新,使“新思維”變成“瞎說話”“亂編造”。隨便揉個紙團扔進水杯,隨口咬個蘋果放上講臺,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老師的監考下,發揮創造性思維,隨意想象,對普通學生而言,因缺乏真切的體驗,難以抒寫真性情,胡編亂造便成了走投無路下的唯一選擇。這背離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初衷的結局,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更有學生抱著游戲的態度對待寫作,走進極端狹窄的思維空間。他們個個自以為有錢鐘書般的奇才,又“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眼中盡見社會弊端,筆下全是諷刺挖苦,仿佛這就是有深邃的思想、高揚的個性、豐富的心靈、入微的觀察和健全的人格。這是什么樣的文風?這是什么樣的時尚?“新概念作文大賽”中走出來一個韓寒,其文學天賦確實非比尋常,但韓寒現象給我們帶來的也許更多的是憂慮,對韓寒現象的炒作于中學作文教學也許弊更大于利。我們還是不要把我們的學生過早地推入急功近利、盲目創新之浮躁時風的洪流之中!還是讓他們能靜下心來好好讀點書,好好想點事吧!
  新概念作文大賽中涌現出一些佳作,其文筆的老到,構思的精妙,說理的透徹,形象的豐滿,確實令人贊嘆。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難道不正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優秀成果的展示嗎?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培養創造性思維,什么樣的題目可以真正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創造空間,也是作文教學中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們絕不想掩蓋語文尤其是作文教學所存在的種種弊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確實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懈地探索。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須清醒地認識“新概念作文”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誤導。
教書育人哈爾濱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顧小敏20022002 作者:教書育人哈爾濱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顧小敏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49:11

[新一篇] “整體教育”的哲學基礎

[舊一篇] “有意義的”教育思想從何而來    ——由教育學界“尊奉”西方話語的現象引發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