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道德化”教育的存在主義意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英國女哲學家蘇姍·曼德斯提出了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現象”這一概念。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的現象有著濃郁的存在主義哲學的道德教育意蘊。存在主義的道德相對主義、個人本位主義、注重個人選擇和個人的責任在道德中的地位等思想,在“除道德化”的教育中都有所體現。
    存在主義者注重存在與自由、選擇,他們又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存在主義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積極意蘊,而曼德斯夸大和誤解了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的悲觀現象,實際上,道德教育的價值不是在教育中被除去了,而是被改變了。多元化社會呼喚具有時代性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觀指揚州教育學院學報京56~59G1教育學厲愛民20042004近代以來興起的現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單子式個人主體性為核心。這種普遍的行為態度深刻地影響著教育,造成教育培養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價值的關懷。教育的內容為科學世界所獨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實證主義帶來的客觀的、科學的知識觀,使知識喪失了情境性和主觀性,使教學成為對知識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單子式的個人主體性,使教育過程呈現出主客對立關系,取代了本該存在的主體間的平等交往關系。教育的現代性,異化了完整的人,也異化了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現代性,進而超越教育的現代性,使教育“返璞歸真”。本文所說的英國,實際上只限于英格蘭,基于習慣仍稱為英國.王燕/楊秀文Steps to Happiness馮建軍 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97) 作者:揚州教育學院學報京56~59G1教育學厲愛民20042004近代以來興起的現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單子式個人主體性為核心。這種普遍的行為態度深刻地影響著教育,造成教育培養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價值的關懷。教育的內容為科學世界所獨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實證主義帶來的客觀的、科學的知識觀,使知識喪失了情境性和主觀性,使教學成為對知識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單子式的個人主體性,使教育過程呈現出主客對立關系,取代了本該存在的主體間的平等交往關系。教育的現代性,異化了完整的人,也異化了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現代性,進而超越教育的現代性,使教育“返璞歸真”。本文所說的英國,實際上只限于英格蘭,基于習慣仍稱為英國.王燕/楊秀文

網載 2013-09-10 20:49:15

[新一篇] “閱讀作文”拓展了小學作文教學的新思路

[舊一篇] “預測——發展——成功”法在語文課內自讀課教學中的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