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朝的終結---伯顏攻取臨安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伯顏攻取臨安,是宋元鼎革之際的最后一次重大戰役,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軍攻占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進占臨安(今浙江杭州市),歷時1年,中經溧陽之戰、獨松關之戰、常州之戰、五牧之戰等激戰,以南宋朝廷投降元朝而告結束。


  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顏率水陸大軍沿長江順流東下,勢如破竹。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軍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趙嵌櫻紀乘徑紀持菩焱躒俚瓤喬虢担謊校劑旖怠T冀島螅張殺ソ抵芪У鬧匾欽潁婕垂ハ菡蚪刂屏私厙⑵鷂裙痰哪轄亍S氪送保樂沽交此尉舷戮仍霰亓頤⑹趼示山а鎦蕁0⑹踉諮鎦荻系墓現扌拊炻ラ鄭芍握驕擼衷諮鎦莩峭馕髡ぃ拗峁痰謀だ莩のВ囟狹慫尉鱸慷櫻峙傷Χ陸亟妫刂屏順そ煜眨暇慫尉山暇攘侔駁耐ǖ饋D纖緯⒘⒐且猿そ老擼交次椋爸乇宰⊙鎦藎侔慘兄亍薄T劑旖担а鎦藎フ劑交矗纖味汲橇侔餐耆チ似琳稀T誚敵菡螅缸悖蕉妨Ω憂渴媸弊急腹ト×侔玻υ誚サ撓欣匚弧


  在元軍大兵壓境的形勢下,南宋朝廷內部矛盾重重,主戰主和舉棋不定。雖然朝廷屢次詔令各地宋軍入衛臨安,終因元軍全面進攻,荊湖、川陜戰場宋軍自顧不暇,兩淮宋軍被元軍阻隔無法渡江赴援,只有郢州(今湖北鐘祥縣)張世杰、江西文天祥等將帥和兩浙、福建部分廂禁兵到達臨安守衛。但這些小規模增援根本無法扭轉整個戰爭局面。1275年5月,宋廷命主戰派張世杰率軍出擊元軍外圍防線,沒能打通。6月,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命姜才等打通援救揚州的通道,兩軍在揚子橋激戰,宋軍死傷萬余人,姜才只帶數騎逃回揚州。為確保臨安,宋廷組織焦山之戰。張世杰約殿前都指揮使張彥率兵出鎮江,以圖控制長江南岸,揚州李庭芝出兵瓜洲,從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師陳兵鎮江以東的焦山江面,約定三路俱進,與元軍決戰。但揚州宋軍沒有按時趕到,鎮江張彥拒不發兵,使張世杰孤軍深入。元將阿術、阿塔海、張弘范等在石公山居高臨下指揮戰斗,命萬戶劉深沿長江北岸繞至宋軍背后,董文炳、劉國杰從焦山左右兩邊進擊,萬戶忽剌直沖宋軍大陣。元軍乘風放火箭,宋船紛紛起火,陣勢頓時大亂,宋師全軍覆沒,損失戰艦700余艘。焦山之敗,宋朝軍隊損失殆盡,朝廷或主議和,或主南逃,分崩離析,一籌莫展,南宋滅亡指日可待了。


  至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忽必烈最后下定滅宋決心,命伯顏率領元軍直逼臨安。伯顏受命后,召集攻宋將帥布署方略,確定了“分諸軍為三道,會于臨安”的作戰布署。這年十一月,伯顏分兵三路會攻臨安,西路由參政阿剌罕,四萬戶總管奧魯赤率領蒙古騎兵出建康,向溧陽、獨松關(今浙江安吉縣東南)進軍;東路由參政董文炳、萬戶張弘范、都統范文虎率水師沿江入海,向海鹽、澉浦(今浙江海鹽縣南)進軍;中路伯顏帶領諸軍,率水陸兩軍出鎮江,向常州、平江(今江蘇蘇州市)進軍。


  西路軍主帥阿剌罕率軍南下,直趨溧陽,遭到南宋守軍的抵抗,結果宋軍損兵折將,殘部南撤。元軍乘勝追擊,在溧陽西南銀林東壩再次打敗宋軍。元軍在追擊途中受到南宋援軍的阻擊,雙方展開激戰,后來元軍派蒙古騎兵沖殺,宋軍抵擋不住,突圍南逃。溧陽之戰,宋軍損失將校70余人,士卒近2萬人,傷亡慘重。西路軍于十一月下旬逼進建康通往臨安的要隘獨松關(今浙江安吉縣東南),南宋守將張濡率兵北上阻擊元軍,與元軍騎兵交戰。宋軍雖是精兵強將,但只有數千人,而且都是步兵,雖然奮勇沖殺,但卻難以阻擋強大的蒙古騎兵,終于被擊潰,主將張濡被殺,士兵死傷2000余人,元軍控制了臨安的北大門。


  中路軍伯顏率兵進攻常州,常州是拱衛臨安的前陣,是元軍整個攻取臨安計劃的關鍵,伯顏派兵擊潰宋增援部隊后,親自指揮攻城。元軍在城南筑高臺,把炮放在臺上向城內猛轟,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內一片火海。伯顏命元軍架云梯、繩橋攻城,元軍攻入城內。常州守將姚巖率將士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沒有外援而失敗。姚巖、王安節等陣亡,僧人萬安、莫謙之長老率僧兵赴援,500名僧兵全部戰死。伯顏下令屠城,只有七人幸免于難。常州之戰是宋元戰爭中最悲壯的一役,影響很大。


  至元十二年(1275年)冬,正當常州軍民艱苦抗敵之際,宋廷派張全率2000余人由淮入援常州,文天祥也派部將尹玉率兵偕同赴援。伯顏得報后,命懷都、王良臣領兵在五牧(今江蘇常州東南)阻擊宋軍。戰爭開始后,文天祥部將麻士龍與元軍交戰,由于張全按兵不救,麻士龍戰死。在元軍攻擊下,張全退到五牧,文天祥部將朱華奮起抗擊,擋住了元軍。尹玉指揮宋軍與元軍決戰,元軍損失慘重。元將王良臣配合懷都水陸夾擊宋軍,宋將張全始終按兵不動,尹玉失敗,潰軍南逃,尹玉力戰被俘,為元軍所殺,所部將士大部分戰死。張全見大勢已去,率軍逃離五牧,致使救援失敗,沒能解常州之圍。伯顏攻破常州后,派都元帥^里帖木兒,萬戶懷都率兵攻無錫、平江,在元軍大兵壓境下,兩地宋軍投降元軍。


  東路******以范文虎為先鋒,順江東進,由于長江兩岸已無宋軍把守,元軍進軍順利。當時長江口活躍著一支由貧苦漁民組成的******,由朱清、張u率領,不受宋朝管轄。元軍主帥董文炳認為可以利用這支力量,便招降了這支海上武裝,朱、張二人帶領人馬和海船隨元軍南下攻取臨安,增強了元軍海戰能力。東路軍出長江口后沿海商下,十二月逼近錢塘江口,從海道包圍了臨安。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軍近逼臨安,隨時準備攻占臨安。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東路軍董文炳一部登陸,抵達鹽官縣(今浙江海寧市),宋守軍投降。


  董文炳率東路軍與中路伯顏大軍會師,西路軍阿剌罕也率部與中路軍會師。在大軍壓境形勢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亂,丞相陳宜中請太皇太后出海避敵,張世杰、文天祥主張決死一戰。宋廷既沒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軍拒絕,于是奉璽書向伯顏請降。伯顏遣董文炳、呂文煥、范文虎入城安撫百姓,禁止殺掠,封閉倉庫,收繳宋廷冕、圭璧、儀仗、圖籍以及大批財寶、器物,運往大都(今北京市)。伯顏親自入臨安城安置宋廷人員,把宋帝趙顯皇太后全氏以及其他朝官、宮廷人員監護起程,浩浩蕩蕩北上。至此,臨安被元軍攻取,南宋朝廷滅亡。


  元滅南宋的臨安之戰,從建立建康基地到攻取臨安,只用了一年時間,從戰略來看,元朝采用圍困逼降的策略,步步進逼,除武力進攻外,一直遣使招降。如忽必烈派禮部尚書廉希圣、工部侍郎嚴忠范到宋朝勸降,伯顏派張羽等人招降。在南宋朝廷舉棋不定之際,伯顏屢次派人勸降,只不過是為穩住宋朝君臣。元軍利用戰撫并用策略,取得了整個戰局的主動權。在戰術方面運用得當,如焦山之戰使用兩面夾攻,中央突破的方法,把過去蒙古騎兵慣用戰法用于水戰;五牧之戰中打援戰成功地阻截了南宋援軍,保證了常州之戰的勝利。南宋方面基本上是消極防御戰略,和戰不定,逐漸失去了抗擊元軍的有利形勢,最后歸于失敗。南宋抗戰派領導軍民在蒙古軍隊進攻面前英勇抵抗,保衛國土,如常州抗元可歌可泣,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網載 2013-09-10 20:55:36

[新一篇] 南北朝的開端---北魏統一北方

[舊一篇] 南明永歷帝流亡緬甸前前后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