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后的美國中東安全戰略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東是美國冷戰后調整全球戰略的重點地區之一。僅今年以來,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就兩次出訪中東,美國商務部長布朗、國防部長佩里也先后到該地區活動。今年5月17日, 美國國防部公布了《美國對中東的安全戰略報告》。這份長達40頁的文件全面闡述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長遠戰略利益,分析了冷戰后中東戰略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總結概括了海灣戰爭以來美在中東外交和軍事活動中的經驗,確立了美國對中東的安全戰略及其實施策略。這是美國國防部為了在中東地區貫徹克林頓總統提出的“參與和擴展戰略”而采取的重要舉措,也是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就中東安全問題所發表的一份最系統、最明確、最有分量的文件,它為我們了解和掌握冷戰后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走勢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材料。
      美國在中東的長遠利益及其面臨的挑戰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歷屆政府都把中東視為關系到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最為重要的地區之一。在70年代初期越南戰爭結束之后的20多年中,美國在中東采取軍事行動的次數和規模超過了其他任何地區。《報告》重申,冷戰結束后中東仍然是美國的“關鍵利益所在地區”,美國為了保護和擴展在該地區的利益將不惜動用任何手段,包括“訴諸武力”。美國國防部現已把中東地區列入它可能在全球同時打兩場戰爭的目標之一。
  《報告》指出,美國在中東的“首要的國家安全利益”是要“確保海灣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國際市場并保持穩定的價格”。海灣國家的石油儲量占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2/3, 其中僅沙特阿拉伯一國的石油儲量就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4%,相當于美國石油儲量的10倍;目前國際市場石油需求量增長的80%要由“歐佩克”組織提供,而其中的主要供應國則在海灣,《報告》認為,到下世紀初期,世界各國將比現在更加依賴海灣地區的石油,倘若海灣的石油供應受阻,國際市場的油價必然上揚,這不僅會給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再次造成“滯脹”的嚴重后果,而且會促使某些“侵略性國家”以更低的成本去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他“危險的項目”,從而破壞整個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
  美國在中東的另一項戰略利益是確保美國出口商進一步擴大對中東大市場的占領。自70年代以來,中東產油國由于油價上漲而財富劇增,對西方商品的需求量不斷擴大,目前該地區已形成一個“能吸收從高技術防備裝備和國家級基礎建設項目到五花八門消費品”的巨大市場。 1993年,美國對中東地區的貿易額達400億美元左右,比1970 年增長了近8倍,出口量約達190億美元,比1990年上升了近4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當美國與其他地區的貿易逆差居高不下之時,它對中東國家的貿易逆差卻由1990年的130億美元下降到1993年的10億美元左右。
  美國在中東的安全利益還在于保障該地區的海空戰略航道,以便它能順利開展全球貿易并在世界各地迅速調遣和部署軍隊,從而在冷戰后的國際經濟、政治和安全事務中保持高度的戰略主動權。中東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以及溝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樞紐。《報告》特別指出,該地區的五大海運“隘口”,即直布羅陀海峽、西西里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極易受到附近中東國家的影響、干涉甚至破壞,其中尤以海灣石油運輸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最為脆弱。因此,美國務必將它們牢牢控制,必要時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以保證這條“交通運輸生命線”暢通無阻。
  《報告》還把保護美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人權和發展民主以及維護美國在中東“關鍵盟友”的安全等,列入美在中東地區的長遠戰略利益。
  從美國國防部的《報告》可以看出,進入90年代以來,中東在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中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大增強。造成這一狀況的深層原因在于冷戰后美國全球戰略的大調整。冷戰結束后,隨著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上升,克林頓政府提出并大力開展“經濟外交”,制定了“新興大市場戰略”,而實施這一戰略則離不開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它在世界貿易和投資中的樞紐作用。此外,美國在冷戰后開始推行“參與和擴展”的新的安全戰略,其重點之一是解決由民族、宗教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所引發的地區沖突。從當前情況看,中東及其周邊地區已成為舉世矚目的熱點多發區;在世界格局轉換的整個過程中,這一“政治地震帶”都將始終處于“活躍期”——從“兩伊”(伊朗、伊拉克)到“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從波黑到索馬里、蘇丹、車臣、阿塞拜疆、阿富汗,動亂和戰火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這些都對美國的全球經濟和政治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美國在冷戰后不得不更加重視中東地區,不得不從軍事上、外交上加大在這一地區“參與和擴展”的力度。
  冷戰的結束給中東局勢帶來了根本性轉折,主要表現在:第一,美蘇兩霸爭奪中東的戰略格局被打破,美在中東的主要戰略威脅由來自地區之外而轉向地區之內,其主要對手由前世界大國蘇聯轉向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等反美地區大國,斗爭的性質也由爭奪世界霸權轉向通過迅速拓展在中東的利益而維護美在全球的霸權;第二,海灣戰爭和巴以、約以和談的突破性進展表明,美國已在中東事務中發揮著“中心作用”,這就為美在該地區擴展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第三,美在中東地區的現有防務能力達到了“空前高度”,與十多年前相比形成了“鮮明對照”。80年代末期,美在海灣地區僅有一艘指揮艦和兩三艘驅逐艦,而目前卻有20艘軍艦、數十個空軍中隊以及2萬名官兵。
  中東戰略環境的重大變化為美國維護和發展在該地區的安全利益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也帶來了“多種多樣和相互聯系的嚴重威脅”。
  從威脅的性質來看,當前美在中東的利益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海灣石油的生產和輸出仍受到反美地區大國及其他不安定因素的威脅;二是以中東為主要溫床的國際恐怖主義和伊斯蘭極端勢力不斷蔓延,對西方國家“構成了首要危險”;三是中東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重點地區,它不僅對中東而且對南歐、南亞、黑非洲和前蘇聯地區的安全均產生“破壞性影響”;四是該地區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水和其他一些重要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別過大、人口過多、宗教和民族矛盾交錯等原因,社會動蕩不安,國家關系復雜多變,仍然存在著爆發內戰乃至地區性戰爭的可能性。
  從威脅的策源地來看,伊拉克和伊朗對美在中東的戰略利益構成了“最嚴重的危險”。伊拉克雖然在海灣戰爭中遭受失敗并一直受到國際制裁,但仍是該地區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報告》稱,如果國際制裁取消,伊拉克可在一年內恢復彈道導彈以及化學和生物武器的生產,并在不到10年內制造出核武器。《報告》認為,伊朗也“懷有在海灣稱霸和擴大對激進伊斯蘭力量影響的野心”,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幾個有爭議的小島部署軍隊“對進出海灣的商船構成了威脅”。
  從威脅的對象來看,美國的戰略伙伴以色列以及沙特等海灣六國首當其沖。《報告》承認,由于伊拉克戰敗以及阿以和談的進展,以色列面臨的威脅已降至“歷史上的最低水平”,但阿以和談尚未取得最后成功,前景還難以預料;海灣六國單憑自己的人力和軍備力量也無法抵御伊拉克或伊朗的進犯。因此,《報告》強調,這些國家安全與否同美國利益攸關,美國必須竭盡全力去“保護它們”。
      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及其特點
  美國最近發表的《中東安全戰略報告》以及近幾年來美在該地區的活動表明,美國在冷戰后經過一系列調整,已經初步形成了新時期的中東地區總體戰略,其戰略目標可以概括為:軍事、外交、經濟三管齊下,東遏“兩伊”,西控“兩亞”,中促和談;以海灣為重點,加強前沿部署,力爭快速反應,逐步建立一個以美軍為核心、以地區盟國為主體、費用分担的周密而靈活的防務網絡。這樣美國就不僅可以牢牢控制中東石油這一戰略資源以及貫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航道,增強西歐盟國的南翼安全,而且能夠將西歐、中東、南亞、東亞四大戰略區連成一片,對俄羅斯、中國等主要對手形成戰略包圍態勢,從而使美國保持和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在全球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和政治利益。
  從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來看,美在中東的安全戰略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全面參與、前沿部署和快速反應“三位一體”,構成“美國中東安全戰略的基本內容”。
  全面參與即保持和發展同美在該地區“關鍵國家”的“安全伙伴關系”,擴大與它們的經濟和文化交往,促進地區沖突的和平解決;“參與”是美軍實施前沿部署、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的必要前提。
  前沿部署是為了對可能出現的“地區侵略行為”實行威懾。在海灣附近,美軍通常保持著一支航空母艦編隊和一支兩棲作戰部隊,以便對該地區出現的危機迅速作出反應;在地中海地區,美軍也活動著一支航空母艦編隊和一支兩棲作戰部隊,主要保護美在蘇伊士運河以西的安全利益并可隨時進入紅海,向東策應。在阿拉伯半島和土耳其美國部署了空軍力量。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還在海灣地區增加了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部署,目前駐扎在中東地區的美國陸軍每年要定期舉行20次軍事演習,其中最長的要持續75天。上述部署構成了一個海、陸、空交叉的立體防御體系。
  快速反應則是在威懾一旦失敗之時,迅速地“部署和運用決定性力量”來打擊任何“潛在的侵略者”。美軍今后的目標是,將發生危機時美軍完成大規模調遣部署的時間由海灣戰爭時的5 個月減少到數天之內。為此,美軍將進一步提高該地區軍事指揮系統的統籌協調能力;增強快速反應部隊的反裝甲作戰能力;特別是要在該地區“擴大重型武器裝備的預先儲備”,以便保證調入的美軍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戰備狀態。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已在阿拉伯海的后勤艦隊上儲存了兩個裝甲旅的全套裝備以及一些陸軍和空軍的支持設備,目前還準備在海灣沿岸地區再儲備一個重型旅的裝備。
  第二,將中東大戰略區分為海灣、地中海東岸和北非三個次戰略區,形成一個中間“求和”,以“軟”為主,“軟”中有“硬”;兩頭“威懾”,以硬為主,“硬”中有“軟”的“啞鈴式”安全構架。
  在地中海東岸地區,美國的戰略是繼續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溫和務實派,推動阿以和談,通過外交手段最終將阿以雙方都“納入該地區的戰略和經濟結構之中”。巴以關于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的談判有可能在近期內取得實質性進展,敘以談判也有希望在可預見的將來出現重大突破,為此美國明里暗里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仍在繼續努力。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地向以色列、埃及、約旦等國提供軍事援助,幫助它們鎮壓伊斯蘭極端勢力,并通過在海灣屯積重兵和加強對伊拉克、伊朗的軍事威懾從側面增加對敘利亞的壓力,力爭以壓促談。
  在北非地區,美國以它在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以及駐扎在南歐的空軍部隊為主要力量,通過發展與該地區的安全伙伴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的軍事合作,對所謂的“恐怖主義國家”利比亞形成了包圍封鎖,同時對政局動蕩的阿爾及利亞實行戰略性警戒,以免該國的伊斯蘭極端勢力向外蔓延,威脅到美在中東和歐洲的利益。
  海灣地區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實行軍事前沿部署的“重中之重”。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目標是全面遏制伊拉克、伊朗,而目前的攻勢重點則在伊朗。當前,美國通過在海灣和地中海分別部署的第五、第六兩支艦隊以及在沙特阿拉伯半島和土耳其部署的空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對兩伊進行嚴密封鎖,并構成南北夾擊之勢。
  第三,逐步建立一個以美軍實力為后盾、以地區戰略伙伴為骨干、以各類雙邊軍事協議吸收有關國家廣泛參與的中東安全體制。
  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宗教、民族矛盾錯綜復雜,地區沖突此起彼伏,所以一直未能形成一個地區性的安全機制。美國盡管在中東有重大戰略利益,可是考慮到其地區盟友之間以及它們與阿拉伯世界之間敏感而微妙的關系,迄今為止尚未在該地區簽署過任何正式的雙邊或多邊防務條約。這是中東地區與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在安全建設上的一個重要不同點。
  海灣戰爭以來,美國一直在抓緊構筑具有地區特色的中東安全體制。美國防部的《報告》明確提出,“無論是美國還是它的地區盟友都無法獨自確保中東的安全,因此有必要進行集體的努力”,而這些努力又“必須在一個與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安全框架內實現”。美國在加強前沿部署和快速反應的同時,積極擴大該地區的集體防御體系,具體做法是:
  首先,從經濟、軍事和政治上大力支持以色列、埃及這兩個“戰略伙伴”,使它們在維護中東安全方面發揮骨干作用。自1986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年向以色列提供18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還同它簽訂了許多軍事技術分享協議;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13億美元的軍援,幫助它實現軍備現代化,同時全力支持它開展經濟改革,并在地區事務中發揮積極影響。最近埃及和蘇丹因穆巴拉克遭襲擊一事而關系緊張,美國立即同英國、埃及在紅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對蘇丹進行威懾,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埃關系的重要性。
  其次,通過單方面發表聲明、口頭承諾以及簽署一系列具體協議,在許多中東國家得以駐扎軍隊,貯藏彈藥和后勤物資,開展聯合軍事演習,搜集軍事情報,執行“禁空”、“禁海”任務等。目前,在中東地區的18個國家中,美國已與10個國家進行了高層軍事交往和定期軍事磋商,同它們達成了可以派駐軍隊的協議并在其中5 個國家實施了軍事部署;美國還同11個國家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向15個國家派遣了軍事代表,向14個國家提供了教育和訓練項目,美國的軍艦已訪問了9 個國家的港口。很明顯,美國目前已在中東地區建立了一個比較廣泛、嚴密而又機動、靈活的集體防務網絡。
  再次,將海灣作為探索構筑冷戰后中東安全框架的“試點區”。美國國防部的《報告》透露,當前美正在構筑一個“由三個層次組成的海灣安全合作體制”。具體地說,就是首先鼓勵海灣六國加快國防現代化的步伐,增強各自的防務力量;其次,促使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加強軍事合作,擴大“半島盾牌行動”的常備聯合部隊,增加多邊軍事演習的次數;再者,提高美國及其盟國同海灣國家軍隊共同作戰的能力。
  第四,借助安理會的力量和西方盟國的支持,采用軍事和外交手段,防止中東國家,尤其是敵對國家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報告》強調,“中東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區都更加緊迫地需要限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細讀這份文件,人們就不難發現,美國在執行這一政策時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比如,以色列已擁有核武器,而且至今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埃及也沒有參加《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可是《報告》對此幾乎只字未提,而是把矛頭集中對準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這三個反美情緒最為強烈、對美國的利益威脅最大的中東國家。為了對付兩伊和利比亞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首先,依靠安理會有關決議,利用經濟制裁手段,力圖迫使伊拉克銷毀并放棄生產各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國防部“大力支持”檢查伊拉克武器的聯合國特別委員會,向其提供了人員、設備、技術咨詢和其他多種服務。鑒于這一政策效果顯著,估計美國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不會輕易放棄對伊拉克的制裁,而是會尋找各種借口促使安理會繼續對伊施壓,這樣既可以祛除伊發展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潛在威脅,又能夠以壓促變,以靜制動,從中獲利。
  其次,聯合西方盟國共同對兩伊和利比亞嚴格實行核技術、導彈技術的禁運。為達此目的,美國加強對這些國家的海空封鎖,對懷疑裝載導彈零件的過往船只密切跟蹤,直至強行檢查;此外,它還采取外交手段,企圖阻止俄羅斯、法國等向伊朗提供用于發電的核反應堆。
  再者,增強美國及其地區盟國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防御能力。美國在以色列、沙特和一些海灣國家部署了反彈道導彈系統,并正在同以色列聯合研制最新型的“箭式”反戰術導彈防御系統。美還為其前沿部隊配置了防化學、防生物和防原子武器的先進裝備,并經常開展“三防”軍事演習。
  第五,根據“有效益的國際主義”原則,與中東地區的防務伙伴和西歐盟國分承軍備負担,力爭以較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安全利益。
  美國防部的《報告》承認,美在中東的主要合作國家已承担了“相當比例的防務負担”。就國防開支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說,摩洛哥、突尼斯分別達到4%,超過了大部分北約國家;沙特、阿曼、 以色列等國超過了10%。就服役人數占本國人口的比例來說,美國在中東的11個主要安全伙伴中有8個超出了北約國家的平均水平。
  美國的中東安全伙伴除了提供可觀的作戰力量之外,還同意美軍免費使用該地區的一些軍事基地、軍事港口、軍用倉庫、生活設施等,沙特等國還為美國在西南亞的軍事活動提供了大量的經費。
  美在維護其中東安全利益的過程中還特別強調與該地區之外的國家,尤其是西歐盟國進行合作并分担費用開支。目前,英、法兩國仍在與美國共同執行對伊拉克的“禁飛”以及在海灣地區的“禁海”任務;去年10月,英國向科威特派遣了一個營的皇家海軍陸戰隊,法國在吉布提也常駐著兩個陸軍營。據美國防部的《報告》透露,目前美正在極力勸說更多的盟國參與對兩伊,特別是對伊朗的軍事遏制行動,現在至少有5個盟國已同意在本年晚些時候出動海軍力量, 參加美國在海灣地區的“禁海”行動。
  當前,中東各國的政治、經濟和防務結構以及國家關系正處于重大轉折時期,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阿以和談雖已取得長足進展,但仍有不少棘手問題;美國在中東的主要安全伙伴如埃及、沙特和一些海灣國家等,自身都面臨著各種政治和經濟難題;美國所宣揚的西方式的人權觀和民主觀與伊斯蘭文化傳統也發生著沖突,給美國介入中東事務造成了很大阻力。另外,美國國內政治斗爭和經濟政策變化也影響到美在中東“參與和擴展”的力度和廣度;俄羅斯、法國等大國在中東地區的縱橫捭闔也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美國在該地區的活動。所以說,美國在推行和完善其中東安全戰略的過程中將會不斷地遇到嚴峻挑戰。
  作者單位:新華社國際部
  責任編輯:邢永平*
  
  
  
西亞非洲京1-6D7國際政治劉江19961996 作者:西亞非洲京1-6D7國際政治劉江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8:26

[新一篇] 關注人的精神世界

[舊一篇] 冷戰后的美國新孤立主義思潮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