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譯文] 想當年我不愿在春花爛漫的時節與百花爭芳斗艷,如今卻還是無端地被秋風埋沒!
[出典] 北宋 賀鑄 《踏莎行》
注:
1、《踏砂行》 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2、注釋:此詞又名《芳心苦》
①回塘:環曲的水塘。
②別浦:水流的叉口。
③紅衣:此指紅荷花瓣。
④芳心:蓮心。
⑤返照:夕陽的回光。
⑥騷人:詩人。
⑦“當年”句:韓偓《寄恨》詩云:“蓮花不肯嫁春風。”
3、譯文1:
綠柳環繞、鴛鴦游憩,池塘中長滿了綠色的浮萍,連采蓮小舟來往的路也被遮斷了。不但蓮舟路斷,無人采摘,甚至連蜂蝶也不光顧,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漸褪盡紅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蓮心。
夕陽的余輝,照映減浦口的水波,迎來了晚潮,流動的云彩,帶著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風中輕輕搖曳,好象在滿懷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訴說自己的遭遇:想當年我不愿在春花爛漫的時節與百花爭芳斗艷,如今卻還是無端地被秋風埋沒!
譯文2:
楊柳遍布曲折的池塘邊,鴛鴦嬉戲在水流交匯處。水面長滿了綠浮萍。阻斷蓮舟往來路。絕沒有蜂蝶戀清香,荷花落盡蓮心苦。
夕陽返照回潮涌,飄浮的云朵降細雨。悲苦只有詩人知,與之低聲相泣訴:恥與春芳爭嬌妍,誰料遭際風妒。
4、賀鑄生平見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的詞頗得楚騷遺韻,在北宋自成一家。他心性曠達,詞風多變,既長于高曠之作,又擅寫哀婉之思。他的豪放詞,境界格調頗近蘇軾;他的婉約詞,與秦觀、晏幾道相近。張耒對賀詞大加贊賞:“賀鑄東山樂府,妙絕一世,盛麗如游金張之堂,妖冶如攬西施之袂。幽索如屈、宋,悲壯如蘇、李。”,陳廷焯也說:“方回詞,兒女,英雄兼而有之”。
賀鑄的胸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傷心之處。他的纏綿并非尋愁覓恨,有意為之,而是情郁于中,由筆端自然傾瀉,有著不可抗拒的感人魅力,《踏莎行》這首以荷花自喻的詠物詞就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踏莎行
大部分寫荷花的作品,往往是贊揚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賀鑄這首詞中的荷花卻生長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只能自開自謝,在秋風中花瓣落盡,只剩下孤苦的蓮心。
這樣的荷花,雖然不趨時附俗,不愿在春花爛漫的時節與百花爭芳斗艷,保持了所謂的氣節。可最后,還是無端地被秋風埋沒,在孤獨、寂寞、悲苦中度過一生,沒有人理解,沒有人賞識。
這首詞道出了詞人悲壯的一生,詞中的騷情雅意,幽索哀怨,讓人心痛,令人神傷。很難讓人相信,這么纏綿哀傷的詞,竟然出自相貌丑陋,人送外號“賀鬼頭”的賀鑄之手。
賀鑄精通音律,還善于用典,經常在詞中“偷”前人詩句,他的詞也有詩化的傾向。因此,在獲得無數贊譽的同時,《東山詞》也飽受批評,王國維竟說他在北宋名家中最次!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北宋詞壇,賀鑄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在美麗中訴說著凄涼,在高曠中吟唱著哀傷。梅雨終會過去,長久的陰晦之后是伊人燦爛的微笑。
5、上片起首兩句兩句互文同指,先畫出一個綠柳環繞、鴛鴦游憩的池塘,見荷花所處環境的優美。水上鴛鴦,雙棲雙宿,常作為男女愛情的象征,則又與水中荷花的幽獨適成對照,對于表現它的命運是一種反襯。回塘,意即曲折回環的池塘;別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第三句“綠萍漲斷蓮舟路”意謂因水面不甚寬廣,池塘中很容易長滿綠色的浮萍,連采蓮小舟來往的路也被遮斷了。蓮舟路斷,則荷花只能回塘中自開自落,無人欣賞與采摘。句中“漲”定“斷”字,都用得真切形象,顯現出池塘中綠萍四合、不見水面的情景。
四五兩句寫荷花寂寞地開落、無人欣賞。斷無,即絕無。不但蓮舟路斷,無人采摘,甚至連蜂蝶也不接近,“無蜂蝶”也包含了并無過往游人,荷花只能寂寞中逐漸褪盡紅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蓮子中心的苦味。這里儼然將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紅衣”、“芳心”,都明顯帶有擬人化的性質。“幽香”形容它的高潔,而“紅衣脫盡芳心苦”則顯示了她的寂寞處境和芳華零落的悲苦心情。這兩句是全詞的著力之筆,也是將詠物、擬人、托寓結合得天衣無縫的化工之筆。既切合荷花的形態和開花結實過程,又非常自然地綰合了人的處境命運。此二句形神兼備,虛實結合,將詞人內心的情感表達得極為動人。
過片兩句,描繪夏秋之際傍晚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形象地烘托了“紅衣脫盡”的荷花黯淡苦悶的心境。夕陽的余輝,照映浦口的水波上,閃耀著粼粼波光,像是迎接晚潮;流動的云彩,似乎還帶著雨意,偶爾有幾滴濺落荷塘上。
接下來一句,寫荷花晚風中輕輕曳,看上去似乎滿懷感情地向騷人雅士訴說自己的遭遇與心境。這仍然是將荷花暗比作美人。著一“似”字,不但說明這是詞人的主觀感覺,且將詠物與擬人打成一片,顯得非常自然。這一句是從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引伸、生發而成,“騷人”指屈原,推而廣之,可指一切憐愛荷花的詩人墨客。說荷花“似與騷人語”,曲盡它的情態風神,顯示了它的幽潔高雅。蜂蝶雖不慕其幽香,騷人卻可聽它訴說情懷,可見它畢竟還是不乏知音。
結尾兩句,巧妙地將荷花開放與凋謝的時節與它的生性品質、命運遭際聯系一起,一方面表現出美人、君子不愿趨時媚俗的品質和嚴肅不茍的態度,另一方面又顯示出他們年華虛度,懷才不遇的悲哀。嫁春風,語本李賀《南園》:“嫁與東風不用媒。”而韓偓《寄恨》“蓮花不肯嫁春風”句則為賀詞直接所本。
桃杏一類的花,競相春天開放,而荷花卻獨夏日盛開,“不肯嫁春風”,正顯示出它那不愿趨時附俗的幽潔貞靜個性。然而秋風一起,紅衣落盡,芳華消逝,故說“被秋風誤”。“無端”與“卻”,含有始料所未及的意蘊。這里,有對“秋風”的埋怨,也有自怨自憐的感情,而言外又隱含為命運所播弄的嗟嘆,可謂恨、悔、怨、嗟,一時交并,感情內涵非常豐富。這兩句同樣是荷花、美人與詞人三位而一體,詠物、擬人與自寓的完美結合。
作者詞中隱然將荷花比作一位幽潔貞靜、身世飄零的女子,借以抒發才士淪落不遇的感慨。《宋史》“雖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這些記載,對于理解此詞的深意頗有幫助。
6、“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二句。“嫁春風”,語出李賀《南國》“嫁與東風不用媒”。而韓偓《寄恨》“蓮花不肯嫁春風”則為賀詞直接所化用。這兩句是說荷花不肯與百花在春天競相開放,而獨自在炎炎夏日中盛開。但是,秋風一起,紅衣落盡,芳華消逝,便被秋風耽誤。作者巧妙地把荷花的開放與凋零與自己的內在品質、人生際遇聯系在一起,達到了詠物、擬人與自寓的完美結合,可謂是詠物詞中的珍品。
7、這是一處別樣的荷塘,花開得格外賣勁,卻被眾多的粗心人忽略。
四周綠柳環繞,臨水照影,紛紛探身垂釣。池中鴛鴦,在盡情地戲水,享受它們的幸福時光。浮萍茂密,讓那些身段秀美、姿態婀娜的柳樹們無限失意,找不到一點空隙來賞閱自己曼妙的身影。
浮萍肆意地占據著這一大片領地,仿佛要阻斷蘭舟進發的去路。只有鴛鴦獨據其境,獨享其樂。
荷花婷婷,開得正盛,笑得正愜意,卻不見蜂蝶的光臨,真是辜負了荷花的美意,辜負了荷花的靚麗青春!
風乍起,荷香陣陣,香遠益清。花開得如此熱鬧,四周卻是如此的幽寂。
那些早一些綻露芳顏的花們已經褪盡了撩人的紅衣,萬般風情都交付給了陣陣輕風,現如今正感無限冷落、萬般失意。人間的冷暖,世態的炎涼,生命的艱辛,仿佛都已嘗盡。現在,只有她們苦澀的心包容著這一切,品味著這一切!
那一池的荷花開得如此的孤獨。她只能孑身只影地迎送著日升日沉,以她的柔弱之軀抵擋著潮起潮落,以她田田的碧葉遮風擋雨。孤獨的荷花就這樣無奈地消磨著她的美好芳華,實在耐不了長久的寂寞,就小鳥依人般地點頭默語,仿佛在同我這般潦倒落寞的文人講述她們苦澀的心事。
相當年,自己太過孤高,不愿與春風為伍,現在卻又被秋風耽誤,想來,這真是天大的怨呀!
荷花的哀嘆亦正是你的悲吟。
想想人生也是如此。你的清高自賞,不染風塵,你的傲岸不群,少有知音,不也如這一池孤寂中自生自謝的荷花嗎?自己曾有過很好的機會,卻因自己的耿直任性而耽誤。現在回過頭來,嘆春風也好,怨秋風也罷,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荷花文人兩相惜!
在我讀來,那一池孤高獨艷的荷花宛如一位清絕脫俗的美麗女子。她的麗影高揚,她的清氣四溢,她的氣質獨運,都是一個幽潔貞靜、典雅賢惠的玉骨冰肌之女!她的飄零身世,她的年華虛度,她的高潔自賞,莫不與你的懷才不遇、一事不成的命運一致!
美人的遭遇即你的遭遇!
文人即是如此,自己心中天大的委屈卻不能如實道來,偏偏要尋個異類來曲折地表露心跡,可見你的良苦用心之深,悱惻用情之真。
讀這章《踏莎行》,讓我們再一次真真切切地明白,你這位“慶湖遺老”的心并未隨你的年齡一道老去!即使你又是以“慶湖遺老”自居,又是退隱鄉里,卻無法平息你心中依然熱血噴涌、依然熾情燃燒的希望!
唐韓偓《寄恨》有“蓮花不肯嫁東風”語,你深得妙意,化用而來,言蓮不愿將自己的芳顏妙姿交與春風,交付歲月。可是,照樣又被秋風無端地耽誤,被歲月無端地奪去。南唐后主的“菡萏香銷翠葉殘”只是引起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你這“賀梅子”則更進一步,以美人誤了嫁事來形容蓮花,以抒發自己的遲暮之嘆。
《白雨齋詞話》評曰:“騷情雅意,哀怨無窮。”此言精當,別無贅語。
8、“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這兩句歸納了紅蓮高傲品格和“一生”際遇,也是對詩人懷才不遇的概括。作者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沉淪下僚,終被埋沒,也是因為正直仗義、不阿權貴的緣故,就像紅蓮不肯嫁與春風(即不愿與百花一樣在春風中爭妍斗艷),理所當然落得寂寞的結果,到頭來,秋風肅殺,紅衣脫盡而芳心獨苦了(即被秋風耽誤)。因此,言下也有些許自我安慰之意,不同于尋常的愁苦之辭。
這句詞通過具體可感的紅蓮形象,將本來容易直接吐露的激憤、不平,轉化為含蓄深沉的傾訴,失意而不自卑,凄清而不羞愧,動人心魄,感人肺腑,因而常引起歷來懷才不遇者的共鳴,成為評價極高的名句。
9、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只是很喜歡這句詩而已...
似有那么一個憂傷而甜蜜的故事...
一朵孤花表春余.
我費勁心機遇見你,得到的卻是這么一個故事.
那些年,我曾經因為一句
“朝落暮開空白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傷心許久.
只為那曾經一個個如今已不在的人,一些些曾經讓我悲傷得不能自已的事情.
憂憂人世,竟無一個值得我留下的人,留下的東西,留下的回憶.
興許是自己太容易淡忘吧.
從前的那些事情仍記得,只是感覺已不在.
那些傷心的,快樂的,難過的,幸福的,居然喚不回我的心.
至今仍是在期待有個人可以帶我離開.我愿陪你一起灰飛湮滅……FROM寶貝 : 3月小記
10、 小窗晚坐,燈下夜讀。一杯淡茶,幾部閑書。閉門即是深山,開卷隨處凈土。心中花開花落,眼前云卷云舒。如此這般幾十年,讀興如初。
閑書并不“閑”,雜書也不“雜”。它們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寶,像春天爛漫的山花、夏天幽谷的清流,也像秋天霜林的明月、冬天飛揚的白雪。徜徉于閑書夜讀的精彩世界,似有一種“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感覺,十分賞心悅目。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也有人說,好書悟后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香。對于我,無意功利,不求聞達,只要文化有素養,數典不忘祖,讀出積極而平和的心態,讀出睿智的思考與洞察,大概就是閑書夜讀的本意了。
回憶當初夜讀閑書,如同劉姥姥踏進大觀園,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一路走來,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如此潛移默化,兼收并蓄。書讀不盡,精義不能窮通,“野鳥間關難解語,山花爛漫不知名”,這求解“未知數”的誘惑,正是夜讀不斷、讀而不厭的魅力與動力。
我時常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高中生活。那時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時值花紅柳綠之春,學生會在河畔林中舉辦篝火晚會,同學和老師興高采烈,徹夜歌舞,恰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這情景,永遠都不會從記憶中抹去。但轉瞬間,一批老師,特別是歸國華僑老師,幾乎同時在突變的風云中消失了,同學們也似乎一夜間在迷茫中成熟了許多。接著,大學里似乎連閑書也不能看了。不久,更是“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的10年,閑書最先被當作“四舊”遭橫掃,貽誤了一代青年人。“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熱血青年,也曾熱血沸騰過,可世道變化太快,轉眼兔死狗烹,便有了“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的逍遙。無所事事,便躲進小屋成一統,不管窗外風和雨,竟日讀書。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凡書箱里有的,別處能搜羅到的,蓋品讀不輟。沒想到蹉跎歲月,事業無成,卻有足夠時間讀書,也算是空虛中的充實,無聊時的收獲。(劉傳興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