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譯文]  隔著門墻外面的楊柳樹,那柔弱細長的枝條,就好像那十五歲少女纖柔美好的細腰。

  [出典]  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其九

  注:

  1、    《絕句漫興九首》杜甫

     隔戶楊柳弱裊裊,  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   狂風挽斷最長條。

  2、注釋:

  3、譯文:

    隔著門墻外面的楊柳樹,那柔弱細長的枝條,就好像那十五歲少女纖柔美好的細腰。誰道只一個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風扯斷了最長的枝條。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閑翻胡適精品集,《<絕句一百首>的后記》中抄了杜甫的一首《絕句漫興》九之一,詩曰:“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詩后胡適的“后記”寫道:“《神會語錄》:‘問,若為生是無念?答,不作意即是無念。’我引老杜此詩解之。”

說實話,對胡適的禪意沒什么會心處,倒是杜甫所謂楊柳腰更有意思一些。古人對女人的審美著眼點很多,但細腰相對突出。查《詩經》沒有找到材料,不過,楚王好細腰的典故人人知道,以至“楚腰”此后就成了細腰的代名詞,有“楚腰纖細掌中輕”以及“荊歌艷楚腰”之類的句子。

腰單是細也不能說是完美,還要靈動,而靈動莫過于“弱柳扶風”的樣子,于是楊柳腰就是最常見的形容了。好像白居易也有詩說到這個,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曾去廣州游覽,廣州有塔,別號“小蠻腰”,大約即由此來,有種粉色的曖昧在里面。最大膽的是《水滸傳》中的描寫,潘金蓮與西門慶偷情時,有段色情意味極濃的韻文,其中兩句是:“楊柳腰脈脈春濃,櫻桃口呀呀氣喘”,與白氏的大作像是一對。

從詩的內容看,比喻細腰的楊柳應該不是樹干,而是樹枝,這才稱得上“楊柳依依”這四個字,否則就沒有感覺了。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篇說:“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要說女人的腰已經“十圍”,狀如水桶,那簡直沒法再看,所以,楊柳腰就是腰如柳枝。

如果有興趣去查書,此類的說法一定很多。杜甫是個正派人尚且如此寫,輕薄浪子就更不消說。如果憑私意猜測杜詩的后兩句,雖說看起來像寫天氣,狂風折柳,但是不是也有一點喻意在里面,像《紅樓夢》迎春判詞所謂“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是特別惹人憐愛的,遺憾的是“狂風”無憐香惜玉之心,毫不解風情,以至使杜甫有“挽斷最長條”的感嘆。大約也正是這一無知無識的“不作意”,被胡適藉以解釋“無念”的吧。狂風可以,人做不到。


6、柳,是公認的“報春者”。唐朝杜甫曾在詩中詠道:“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那么,柳樹報春是否有科學道理?

  據研究,柳樹之所以能夠“迎得春光先到來”,正是因為柳對溫度的變化特別敏感。只要初春氣溫稍有回升,氣溫達到10℃以上,柳就會爭先發芽長葉。而氣候學家一般是以五天一候的候平均氣溫達10℃時,作為春天的開始。所以,柳樹吐芽的物候現象,正道出了春天的來臨。所以,農諺說“柳樹發芽報春曉”、“柳樹萌芽早,初春來得早”,說的都是這個理兒。

  不過,若有興趣觀察這一物候現象,有一點要注意。人們常說“春風楊柳萬千條”,“楊柳”在詩人筆下常是不分彼此的,可是柳和楊盡管都屬楊柳科,親緣較近,但卻并不是一回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清楚地說明:“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軟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但是,自古以來,常把“楊柳”兩字連用指代垂柳,說道:“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卻難免讓人誤解了。

  俗語說:“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有很強的生命力。春天,只要氣溫、濕度、日照等氣象條件適宜,你隨便折根柳條插在土里,便會生根發芽并長成柳樹,所以能四海為家。

  詩人詠柳處處可見,什么“尋逐春風捉柳花”、“楊柳花飄新白雪”、“會得離人無限意,千條萬絮惹春風”等等,數不勝數。古人送行更有折柳相贈的習俗,有道是“今古憑君一贈行,幾回折盡復重生。”春天,不妨賞柳去。


    7、仲春,楊柳發芽抽絲,成了多情的報春使者。春風楊柳萬千條,漫游郊野,翠綠裊裊的柳枝兒隨風澹蕩。那輕盈婆娑的豐姿,展示著儀態萬千、欣欣向榮的青春氣息,把大千世界裝飾地嫵媚動人。楊柳—柔情的象征,多少文人墨客依楊柳為題,作詞作賦,留下多少佳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詩中碧綠的柳枝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中,與春雨洗滌過粉紅色桃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陽春三月,生氣盎然的景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朝詩人賀知章在《詠柳》詩中形象地刻畫出楊柳曼長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姿態。

  古人多以楊柳來描摹美女。柳枝纖細苗條,柳葉瘦長微翹,都比似美女的身姿、眉毛。“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以柳葉喻女子美好的眉毛,成了人們贊美女子容貌的習慣用語。“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杜甫在他的《絕句漫興》中,把柔弱細長的柳枝,比作十五歲少女柔美纖細的腰肢。形容青春少女體態輕盈美好,嫵媚而動人。白居易在《楊柳枝》詞中唱道:“依依裊裊復青春,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柳絲條弱不勝鶯.”把綠柳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圖。

  春風楊柳美景,是戀人們談情說愛的最佳去處,明月作證,楊柳為媒,楊柳自然也就成了愛情的象征.歐陽修的《生查子》:“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海后。”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甜美情景,表達了對自由愛情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親人送別時有折柳的習俗.送戀人,送丈夫出遠門,折支柳枝相贈,表達留戀不舍之意,借柳來祝福遠行人。柳絲長,風吹澹蕩纏綿,難分難離,表達依依不舍之情。雍裕之的《江邊柳》:“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中女主人雖沒有折柳曾別,卻希望綿綿不斷的柳絲,把情人的船兒系住,不要分離。五代·佚名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柳花曼曼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借問話來表達送行者的離別之情。唐·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古在南京市區南,是古人送別的地方,此亭附近栽有很多柳樹,古人送別都折柳相贈。)勞勞亭,就是人們送別時最傷心痛苦的地方。輕柔的春風也知道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會使柳條又變成青色。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的生命力不但為人們所贊頌,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柔情的象征,以柳來抒發人的情感。而流通纖翩,隨風曼舞,多是借助風來使然。人們有往往諷喻那些依附權勢和隨風倒的勢利小人。“亂條猶未變初黃,以得東風勢更狂。借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曾鞏的《詠柳》詩以柳喻人,把那些依仗別人的權勢而張狂、為非作歹的小人描繪的淋漓盡致。

  在民間,柳樹還一直被視為降除瘟疫的象征。端午節門前插柳,便是如此。名醫扁鵲,用柳葉骨熬膏治療疔瘡、癰腫。神醫華佗用柳枝治療骨折。連現代醫院外科用的手術刀,也仿柳葉狀制成,俗稱“柳葉刀”。連我們常見的觀世音菩薩像,也是一手托凈水瓶,一手拿柳枝為人間播灑甘露的造型。可見楊柳與人有很深的情懷。


    8、楊柳與美女有關。她有婀娜的身姿,柔軟的長條,狹長的嫩綠的葉兒,在微風中裊裊動人。這使詩人不由自主地把她與美女結合在一起。如杜甫的“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劉禹錫的“弱柳從風疑舉袂”,許渾的“細搖柳臉牽長帶”……

    柳在《辭源》中組成的詞還真不少。如柳眠(柳條下垂靜止之狀),柳幄(柳條下垂如帷幄貌),柳腰(柳樹的長條)等。這些詞把柳樹形容得那么美好,在她周圍一定發生過許多可愛的愛情故事吧?當然羅。

    柳禹錫寫過一首《竹枝詞》,曲曰:“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楊柳青青江水平”正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楊柳垂青,江水映影,首句為我們設置了一個非常優美的環境,也渲染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朱淑真的《生查子》詞云:“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平凡的愛情故事,但經久不衰。其中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更寫出了一種情人約會時奇妙的意境,被人們廣為傳誦。

    當然,這些都是戀愛中的人們眼中的楊柳,在失戀的人眼中可就不同了。如陸游的“滿城春色宮墻柳”,表面寫得瑰麗多姿,春色融融,其實卻飽含著作者的一片癡情和傷心。


    9、一貫憂國憂民、不茍言笑的杜甫獨坐書齋,隔窗遠眺,竟然被春天的楊柳打動了。你看:“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在古代,15歲的女孩子長發盤起,已到成年了,她們充盈著青春的嫵媚,扭動著纖纖的腰肢,美麗的人生拉開了帷幕。我想,一個再嚴肅、再憂郁的人,也會被這樣生動的柳枝觸動內心溫暖、溫情的部分。

依依的楊柳是女性和春天的象征,寄托著美好與祥和。古代文人愛柳: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歐陽修謂之“歐公柳”,蒲松齡別號“柳泉居士”。“柳”與“留”諧音,古代就有“折柳送行、吟詩話別”的習俗,以柳起興,寄托著濃郁的離情別緒和牽腸思念。“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有一種用真情修煉而成的春色,如影隨形,善解人意,伴隨著友人寂寞的行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聽歌的少女,內斂著性情,含蓄地端坐在民歌清新的旋律上。

 

 楊柳從中國文化的深處而來,遙遙迢迢走了幾千年的路,到今天依然鮮嫩如初,充滿昂然的生機。


 

10、嚴冬剛過,料峭的春寒還在時暖時冷,卻驚喜的看到,河邊柳樹已綻出鵝黃的嫩芽,那枝條也隨著春的腳步柔軟起來,在微風中飄舞著。

我愛所有的樹木花草,其中最愛的有柳樹。不是有句老話說:“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么?柳樹就像出身于窮人家的孩子,對生存條件要求不高,隨便插一根枝條,它就生根發芽,不用幾年就長成大樹了。

柳樹雖然生命力很強,但卻總給人一種柔弱的感覺。正如杜甫的漫興詩寫的:“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柳樹那曼妙的身姿,真像少女扭著細腰在舞蹈。

我沿著河邊走著,憶起兒時,總在初春時節,柳樹枝條柔軟尚未長出嫩葉的時候,折一柳枝,按所需長短用小刀橫著切斷柳皮,抽出里面的白木,把一頭的樹皮削得很薄,然后制作成“柳哨”,和一群小伙伴吹得嗚哇嗚哇的,好不快樂!更不要說酷夏時節我們頭上帶的柳條帽了!

說到柳條帽,便想起白居易,他晚年從京城回到東都洛陽,在自家庭院中遍栽柳樹,揮毫寫下《種柳三詠》:“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不及栽楊柳,明年便有蔭。春風為催促,副取老人心。”每當清明,門上必插柳枝,并讓子孫都帶上柳冠,常言“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那么柳樹為什么又叫楊柳呢?據民間傳說,隋朝隋煬帝楊廣,一次他巡游江南,采納大臣建議,在通濟渠兩岸栽柳成蔭,并御書賜柳姓“楊”。于是柳樹又被叫做“楊柳”。

柳樹在春天還會飄出雪白的“柳絮”,似花非花,似雪非雪,像霧一樣漫天飛舞,輕到無法度量,拿在手里又會消失……正如女兒家的思緒,難以捉摸。于是 李商隱就寫了詩來戲謔柳樹:“已帶黃金縷,仍飛白玉花。長時須拂馬,密處少藏鴉。眉細從他斂,腰輕莫自斜。玳梁誰道好,偏擬映盧家。”

說到第五句,又想起人們夸女子眉眼漂亮,總愛說“柳葉眉,杏核眼”。柳葉真的可以用來形容眉毛的美麗么?賀知章曾寫下千古絕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是春風裁出的如眉的美葉么?那萬條垂下的絲絳呢?有一種叫做“金絲垂柳”的柳樹,真的像極了女子飄飄的長發啊!

春天沿岸的柳樹,冒出嫩綠,遠遠望去,如同綠色的煙霧,又像是綠色的紗罩朦朧著河岸。到了夏日,那隨著微風搖曳的萬千柳條,好像是一片碧綠的波濤在涌動,又像是一排綠色的瀑布飛流下來,伴著許多綠色的精靈在半空舞蹈,讓人看了,魂思天外。

在眾多的樹木中,最多情者要數柳樹了!柳樹、柳條、柳葉、柳絮,處處都是情,處處都是詩。劉禹錫的詩里說:“……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白居易曾把柳樹比作多情的美女:“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清風似舞腰”“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與留諧音,于是又成了親友離別之寄托。《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王維在渭城曲里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劉禹錫也寫過:“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雖然舍不得,還是要離開啊!于是這柳樹寄托了多少離情別意!

我沿著河邊走著,一株一株的撫摸著柳樹,思古念今,魂游方外,仿佛我也成了一株柳樹,在春風中舒揮長袖,任衣袂與長發都飄飄如仙,搖曳著那“恰似十五女兒腰”的身姿,在春天的和煦陽光下輕歌曼舞,宛若我那翻飛上下數千年的思緒。

多才多情的柳樹啊,我何等的喜愛你!


11、春日的夕陽,柔柔的灑落大地,縷縷霞光從你的秀發里穿過,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湖面里倒映著你的倩影,裊裊娜娜,風姿綽約,直把人的靈魂震顫。楊柳,你這飄逸多情的精靈,什么時候翩然于人們贊賞的目光里?什么時候婀娜在詩人的意境里?什么時候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站在你的跟前,我想到很多,想得很遠。

    柳色如畫,綻放著春天美麗的本色。南宋詩人楊萬里說“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情只淺黃。”一抹淡黃,隱約可見,綠柳的新姿,躍現眼前。你是春的使者,淡青的柳色,引領春天涂抹出綠的主色調。

    柳意如煙。輕淡的柳色,如煙如霧,淡雅朦朧。你彌漫著春的羞澀,春的繾綣。我似乎聽到詩人高鼎在輕輕吟唱:“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柳色如煙,春色如煙,絲絲縷縷,沁人心田。我仿佛聽見杜甫在說:“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條。”楊柳吐青,春光乍泄,多美的意境?

    柳枝依依,纏繞著親朋好友間的絲絲柔情,難分難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離人不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這你這依依漫漫的楊柳之中了。

    柳條如簾,卷起一片春色。“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難怪詩人賀知章對你情有獨鐘了。真想把這簾子卷起,把春色留住,把春色收藏。

    柳影裊裊,倒映著嫵媚,倒映著溫柔。“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楊萬里的詩句寫出了柳影的曼妙。微風吹過,湖水蕩漾,柳影搖曳,心也搖曳。

    最愜意的是,撐一葉小舟,隨意地蕩進平靜的湖里,穿行在楊柳垂掛的湖面上,學著北宋詩人徐府搖頭晃腦的樣子,吟道:“夾巖桃花蘸水開,小舟撐出柳蔭來”。輕輕撩開拂面的柳枝,聞著柳葉的清香,陶醉其中,流連忘返了。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楊柳嬌羞、裊娜、飄逸、朦朧的美,是其他樹所不能比的,這也是我在眾多樹中獨愛楊柳的原因。

   楊柳,你裊娜在綺麗的古詩文中,裊娜在纏綿的唐詩宋詞里,也永遠裊娜在我的心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3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