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譯文]   站在西廂下等待月兒上升,輕風把門兒吹得半開。映在墻上的花影來回晃動,是我那可愛的情人來了嗎?

       [出典]  元稹《會真記》

      注:

      1、《會真記》的另一個題目叫《鶯鶯傳》,唐貞元十五年(799)前后,21歲的元稹游學蒲州,遇到了一家遠房親戚。這位中年寡婦正路過蒲州回長安,當地的兵荒馬亂讓她感到很不安全,碰巧元稹認識守將,于是請求他為寡婦一家提供保護。麻煩很快就過去了,寡婦對元稹的幫助非常感激,專門為他舉行了一場宴會。宴會上,元稹認識了寡婦的十七歲的女兒,被她的美貌和氣質打動。他主動向她表達愛慕之情,寫詩給她,通過她的侍女傳達消息。經過努力,他終于如愿以償,同她發生關系。兩人同居了一段時間后,他離開了這個女孩子。他把她寫給他的感人至深的書信在朋友圈子中流傳,把他們的戀情講給大家聽。他向別人解釋自己變心的理由:對方是上天派來的“尤物”——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非常奇異的女人,美貌,聰慧,具有某種神秘的破壞力——“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他的德行不足以降伏妖氣,所以不得不忍痛割愛。

      2、《會真記》,后來被改編成很多版本。在多種改編文本中,以王實甫《西廂記》影響最大。

       王實甫《西廂記》的改編,故事繼承了董版《西廂》的大部分情節,主要有兩個特點:大大增強了紅娘這個角色的人物性格;把崔張二人的分手改寫成終成眷屬。——對于后者,歷來褒貶不一。貶低的態度多以近現代觀念為參考,認為削弱了應有的悲劇色彩。

     3、【迎風待月】 唐元稹《鶯鶯傳》記張生遇崔鶯鶯于蒲東普救寺,張生致詩挑 逗鶯鶯,鶯鶯復詩,約以私會,其詩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后因以“迎風待月”表示男女密約私會。

 

      4、中唐詩人元稹,寫了一篇著名的傳奇《鶯鶯傳》,后世跟據它的內容,編寫了很多小說和戲曲,例如《會真記》、《西廂記》等等。《鶯鶯傳》實際上是元稹年輕時的親身經歷,故事大知是這樣的:唐德宗貞元年間,有一個讀書人叫張君瑞,因外出游行而住在蒲地的普救寺中。這時有一姓崔的貴官的孀婦回長安,路過此處也暫住普救寺。當時蒲地有位著名將軍去世,他的部下乘喪擾亂搶劫,崔家既有錢財又帶著年輕女兒,害怕被劫驚慌不知所措。幸好張君瑞與蒲地一位將軍是好友,請來了一些軍隊保護,得以安全度過。幾天后新將上任亂軍歸營,蒲地安定了,崔家設宴招待張生(張君瑞)表示感謝。張生在席上看見崔家姑娘鶯鶯美艷非常,愛上了她。托婢女紅娘多次知意,鶯鶯不理。后來紅娘告訴張生,姑娘喜歡文詞。于是張生寫了兩首七絕,托紅娘轉送鶯鶯。其中第二首是:《春詞》(選一)元稹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等閑弄浮水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詩的意思是:那草木茂盛的深院中悄無一人.嬌懶的黃鶯她不做聲藏在樹陰里(此處嬌鶯暗指鶯鶯姑娘)。閑時戲玩水中浮游的花瓣,讓它流到門外去傳送消息給情郎。

  次日紅娘又來,給了張生一張彩箋,說是鶯鶯給的,張生打開一看,其中有一首:《答張生》(明月三五夜) 崔鶯鶯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此詩非常有名,改編的戲曲《西廂記》,名稱即從第一句詩而來。詩的意思是:站在西廂下等待月兒上升,輕風把門兒吹得半開。映在墻上花影來回搖動,是我那可愛的情人來了嗎?
  張生揣摩詩意,認為是叫他晚上越墻而過去約會,去后崔鶯鶯真的來了,可嚴肅的批評了張生一頓,張生失望而歸,病倒在床。過了幾天,突然紅娘來告訴他說:“來了來了,你還躺著干什么!”不久鶯鶯來了,見了張生幾乎不能抬頭,張生病立時好了。從此二人私下往來了前后幾個月。后來張生因要進京趕考,只好與崔氏分別,約定考取后回來求親。誰知沒有考取,張生只好留在長安不歸。
  兩年多以后,崔已嫁別人,張也另娶。后來張生經過崔的夫家,說是崔的表兄求見,崔始終不見,張生有些生氣,崔知后寫了寫了一首詩給他。《寄詩》(絕微之)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微之是元稹的字,絕微之即與元稹(即張生)斷絕來往。詩的意思是:分別后人已消瘦容貌憔悴,千思萬想懶得下床.不是因為別人不起來,我為你傷心憔悴卻為你薄情而羞愧。
  過了幾天,張生要走,崔又賦詩一首謝絕張的探望之意。《告絕詩》崔鶯鶯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詩的意思是:你拋棄的如今已隔得那樣遠了,當時是那樣的相親相近。你還是將過去對我情意,來愛你現在夫人吧。 
 
       5、《會真記》中,張生始亂終棄,將鶯鶯拋諸腦后,而《西廂記》中,張生衣錦榮貴,與鶯鶯終成眷屬。無論從感情上還是理智上,我都會強烈排斥《西廂記》這種俗套的大團圓結局:用廉價的圓滿來彌補缺憾的現實,這是文人們精神上的意淫,是軟弱和無力反抗的表現。金圣嘆從《草橋驚夢》腰斬《西廂記》實在是深合我意:有些故事本不必有結尾,或者說,不能有結尾。一有結尾就落了下乘。《會真記》和《西廂記》的故事本身,其重點都不應該在結尾,而應在情人相會這一場。不管這種感情是不是可靠,會不會永恒——當時的當事人無法預知也不能控制,關鍵在于,兩個人聽從了愛情的召喚并勇敢地實踐和成就了愛情,這種勇氣無疑是值得浮一大白,擊節贊賞的。愛情的結局其實并不重要,應該永遠銘記的,當是花影拂墻時的那段暗香。
 
 

唐詩名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 《過華清宮絕句》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    《嫦娥》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00

[新一篇]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舊一篇]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