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譯文]  清晨起來上山整理荒草;黃昏時,肩扛鋤頭,沐浴著月亮的清輝回家。

  [出典]  東晉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三

  注:

  1、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注釋:

    南山:指廬山。

  興:起床。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指豆苗里的雜草。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晨興理荒穢: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

  狹:狹窄。

  草木長:草木叢生。

  沾:沾濕。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譯文1:

     我在南山下種豆,雜草茂盛豆苗稀少。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陽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濕了并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譯文2: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
     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4、陶淵明生平見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歸園田居》為陶淵明所作,共有五首。詩人描寫了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恬淡質樸的躬耕生活;抒寫了棄官歸隱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渾然一體,展示出寧謐和諧之美。在詩人的筆下,田園風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間的詩人淡泊寧靜,志趣高潔。此情此景,構成了中國古代田園詩的最高意趣。

 

   5、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交代了勞作的時間:一整天;寫出了勞作的艱辛,"帶月荷鋤歸”寫出了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詩人扛著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的一幅美麗的“月下歸耕圖”暗示了這種艱辛在作者眼里是快樂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后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6、如果說,《歸園田居》其一是寫詩人“歸”的志意,其二是全景式地描寫詩人的歸隱生活的話,其三則聚焦于詩人的日常耕作。

這似乎是對農夫勞動的自然而然的描述,其實不然。試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比較,陶詩略掉了細節上的描寫刻劃,而是以平淡而有意味的敘述貫穿始終,因此辛苦也并不“觸目驚心”,相反,真正的詩意卻從語言深處涌現出來,在南山的背景下,透過豆苗、草木、夕露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

于是,在“種豆南山下”的勞作中,雖然“草盛豆苗稀”,但詩人依然不改其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道狹草木長”,而時常“夕露沾我衣”,但是有何惜哉?“但使愿無違”。一個“愿”字,又呼應了《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歸”。

也就是說,相對于真正的農夫,詩人并不斤斤計較“草盛豆苗稀”的結果,也不在乎“夕露沾我衣”的辛勞,而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愿,是對自己心靈世界以及生活方式的捍衛。因此,樸素平淡的敘述中,分明又有著一份堅韌執著。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經干國祥老師闡發后,也成了新教育人的基本語言。一個計較于豆苗稀稠的農夫,其實也是生活于樊籠中的農夫。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只問耕耘,不汲汲于收獲。想想看,無論是面對教育教學,還是面對自己的一生,是否應該有這樣一份態度?一方面“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另一方面,又何必在意豆苗的多少呢?

正因為有了這份從容淡定,在其四其五中,才有了對人生深沉的思索.

 

 

   6、“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是清除心中的雜念。除去了雜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本愛丘山”的我,還是那個樂于為農,也能夠為農的我。荷鋤夜歸,心情傲然,舉頭仰望,皓月當空,詩人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

 

  7、“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歡追尋的田園生活,也是現代許多城市中忙碌的白領的田園夢想。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日益增大,為了尋求心理的安寧,擺脫現實的煩惱,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沖動油然而生。

 

   8、還記得那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者么?毅然決然地離開三十年的官宦生活,用一杯淡淡的濁酒化解心中無限的悵惘,將三十年的生活深深埋藏。像是羈鳥重新飛回歸林,池魚又歡快地游回故淵,他最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去過著粗茶淡飯、自耕自足的生活;去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桃花源。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內心的食欲,穿上合腳的鞋子,繼續行走在南山下,行走在那一片艷麗的桃花林中……

    穿上合腳的鞋子,他走得悠閑自得,不必為官場的明爭暗斗而嘆惋惆悵,不必為權勢的淫威而摧眉折腰;可以走過仕途的坎坷、世俗名利的羈絆,讓五柳先生以自己獨立的人格、膾炙人口的詩篇走出晉朝,走到現在,走向永恒!

    每個人心中都有欲望,正像拖著一雙大大的鞋子在路上疲憊的行走,這鞋子里裝著太多我們不想放棄的東西,比如金錢,比如名利,比如虛榮,比如冷漠……穿著這樣一雙大大的鞋子,帶著一身灰塵上路,注定我們會頻頻跌倒,注定我們會勞累不堪,注定我們的命運會被金錢名利緊緊鎖住,注定我們遺忘生命最初的質樸的夢想。

    脫掉那一雙大大的鞋子吧!甩掉那些沉重的包袱,換上一雙合腳的鞋子,輕松上路!我們要穩步而走,走出自己的生活,走出世俗的束縛,走向理想的天國。

    這時,你便有了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你便有了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你便有了辛棄疾的“坐看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悠閑。

    滾滾長江東逝水,光陰荏苒,飛逝而過,何必再苦苦苛求那些身外之物;何必再拖著那雙不合腳的鞋子疲憊上路;何必再沉迷于那些名利世俗的羈絆。

    根據自己的腳的大小選出一雙合適的鞋子吧!換上它你就擺脫了名利的束縛,你就能輕松行走于生活的道路上,你就能健步如飛,得到生活最真的快樂。

 

   9、陶淵明

    當你毅然選擇離開官場時,是否又有些無奈?不用說了,這一定就是你那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氣節吧!也正是因為它,才有了一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你,才有了一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你,才有了一個過著“看窗外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生活的你。

   你那歸來去兮的風雅,田園畫意的詩情,種瓜得瓜的意念令我回味無窮。瞬間,我想擁抱幸福,因為我明白了,人要懂得放棄。

 

   10、要感受詩意的生活,還要敞開你的心扉,好好享受生活中的詩意。人生就像爬山,如果你一心只往上爬,只在乎山頂終極的目標,那這一路上,花草對你的簇擁就會被你看成障礙,鳥兒對你的歌唱就會被你當作干擾,這詩意的一切都會被你擋在門外。

  其實,敞開胸懷,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詩情,口口詩意。你看烏臺詩案后的蘇軾仍能以豁達的胸懷包容世間萬物和種種不幸,一顆驛動的心漸趨于平靜,于是有了“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悠閑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然。他正是放下了官場上的失意,才收獲并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無限詩意。所以,敞開你的胸懷,詩意就在你的指間。

  要感受詩意,更需要用心描繪詩意的天空,創造出詩意的生活。陶淵明,當“誤落塵網中”,環繞其周圍的阿諛之風、污濁之氣遮擋了他“眄庭柯以怡顏”的明眸時,他便毅然突圍彭澤,在南山腳、東籬下種下朵朵菊黃色的詩意,“晨興理荒穢”理出了縷縷詩情,“帶月荷鋤歸”也荷歸了濃濃詩意。他擺脫官場、回歸田園之日,便是他用心開創、精心描繪詩意生活之時。

 

   11、鄉村的生活永遠是忙碌而充實的。在農人們的眼里,踩著露珠除草,披著月光回家,這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對于“晨興理荒穢”的抒情,對于“帶月荷鋤歸”的詩意,他們從來不刻意追求,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勞動規律,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節奏,全然不會為了五柳先生的一首《歸園田居》而去矯揉造作。 

   12、種豆也好,做人做事也罷,其中都有無數的困難在等著我們。我們應該象詩人那樣,“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去一步一步走向美好,走向收獲

同時我們要有一種順應自然法則的思想野草叢生是自然現象,稼穡茁壯是人類追求,二者的矛盾永遠存在五根手指有長有短,互相輔助才能發揮作用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各有千秋這是永遠不可更改的現狀,我們必須認可,我們唯有努力,我們唯有改變,我們唯有執著,這是我們應有的心態,這是我們應付出的行動

再反思我們個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們是讓人煩的野草還是讓人喜歡的豆苗這個比方或許不太恰當,但現實中我們確實有這樣的感受。在外因的幫助下,在內因的覺醒和努力下,每一個人正確認識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優秀,走向卓越這不正是草稀豆苗盛的可喜局面嗎

讀著陶淵明的詩句,思考著我們今天的生活,我覺得詩人永遠在告誡我們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心態和精神,面對草盛豆苗稀的困窘,最終南山一定會出現豆苗郁郁蔥蔥的景象!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