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深深淺淺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樹;這一片疏淡悠遠的美景,猶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畫。
[出典] 北宋 劉敞 《微雨登城》其一
注:
1、《微雨登城》 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2、注釋:
半有無:是說空中細雨絲絲,若有若無。
重樓:層樓。
倚:依憑,依靠。
城隅:城角。
水墨圖:水墨畫,指不施色彩,純用水墨繪制的畫圖。
3、譯文:
秋天,牛毛細雨在寒空中濛濛綿綿,時下時停,若有若無;我閑暇無事時,登上高高的城樓,斜靠在城樓一角,眺望遠方秋雨中的山水景色。深深淺淺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樹;這一片疏淡悠遠的美景,猶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畫。
4、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金石學家。 劉敞(1019-1068), 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新喻(原江西新余市,今樟樹市黃土崗鎮)人。尤長于史學,曾助司馬光撰《資治通鑒》。
劉敞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
在宋代金石學研究有開創之功的首推劉敞,他在金石之學方面造詣深湛,是個金石學家,且是我國金石學的開山人。他開私人收藏著錄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銘文,繪其繪畫,刻之于石,名為《先秦古器圖碑》。
5、 首句寫秋日“微雨”,一個“映”字,十分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彌漫一片,有如云霧,那是不可能與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煙雨,無邊無際,將遠處的一切都裹了起來,就更談不上與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這“無點亦無聲”的仿佛透明的雨絲,才具備這個特點。因此,從“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無”加以細致描寫,就細致真切地傳達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著一“寒”字,則是為了表現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緒。
這是一首登樓野望之作。次句寫“登城”。重樓閑上的這個“閑”字既表明詩人并非第一次登臨此處——那樣會心情迫切,不會著一“閑”字;又暗示他亦非勞人遷客——那樣會侘傺無聊,不可能“閑上”。而主要的,還是點出詩人時有余暇,心自安閑,盡可慢慢欣賞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詩人縱目野望,詩人用一句詩進行了概括:“淺深山色高低樹。”天高氣清,列岫千重,或近或遠,或蒼或黛,各有“淺深”;而山上樹木則頗為混茫,無可分辨,但見層層樹叢,“高低”不等而已。“淺深”、“高低”,寫出了秋山的淡遠之境。
這景色是詩人從未發現過的,他顯得更加興致勃勃。詩人對于“舊相識”的新感受比乍見之時更具魅力。雖然這景色詩人已經見過,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縱目野望,也沒有如此恬適的情緒,他后來的賞玩之興才特別高。總之,詩人留連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復的玩味之后,終于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這“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以前他從未欣賞到的美,此刻卻悠然心會,于是感到十分愜意。所以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個精致貼切的比喻,而是飽含了極度愉悅之情。
但“淺深山色高低樹”和“一片江南水墨圖”之間的比喻關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實景,為了用水墨圖比擬,詩人有意避開色彩,僅用“淺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則是虛擬的意象,雖是虛擬,卻又極為細致,“水墨圖”前著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瀟灑之致,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樣由實入虛,虛實相生,雖無細膩的景物刻畫,卻更能顯示景物的綽約多姿,更能引發讀者悠遠的聯想。(以上“賞析”部分,來自《宋詩鑒賞辭典》)
6、印象中的漓江,翻來覆去,無非都是些山明水秀只類。直到我真正泛舟于漓江,似才明白什么是一湖江水,一湖煙。
漓江的水是非常的清澈而寧靜。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蜿蜒曲折的伸向遠方,繞著座座的青峰,引以為流轉曲水。
現在是早晨,漓江充滿了幽靜的美,陰柔的美。少了雄壯激昂。
說實在,面對漓江,我并沒有什么的激動之感,只是很安靜的坐在船尾,吮吸著淡淡的晨霧,搜尋著山水靈性,江畔的山,大都崚峋突兀,縱橫交錯,一些細小的小草林木艱難的伸展著。
船靜靜的駛過象鼻山、楊堤、穿山、書童山、九馬畫山、筆架峰……望夫涯,船夫解說到此。心里突然一顫,這是瓊瑤筆下的望夫涯嗎?她的翹首以待,等誰呢?船家并不懂什么,他只知道那自古以來便是如此,這也使我的遐想緩緩的平息。其實,不管傳說如何,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本沒有語言,沒有文字,卻創造了許許多多張嘴來說話,心靈來感受,來識別,來點綴。時間流淌,太陽終于爬了上來,這時,從蔚藍的天空,射下了條條金箭,穿越著絲絲的浪花,盛放著,像星星,像火苗。隨著悄悄抖顫的水紋,不住的蹦跳,迅速的擴散著,給岸邊的青山鍍上了一層金黃。
這是漓江的另一種美嗎?“天光云影共徘徊”我有點醉了,輕輕的靠在欄桿上,閉起眼睛,傾聽著漓江的話語。一股無已名狀的清涼涌上心頭,蔓延著全身,這是母親的扶愛嗎?船邊的幾聲嘆息,恰似輕煙一般,耳邊咬咬,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的夢境,成全著每個人的遐想。
“B”一聲耳畔的巨響,將我驚醒,“噢”原來是我船在發信號,這算什么呢?看著船上擁擠的游人,心里暗覺悲哀。其實,很難想象,坐機輪游漓江會有什么感覺,能細細品位漓江的“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為何不設置小小的烏蓮船呢?也許,大多友人只是過客,他們要求的只是知道,卻不是尋找,匆匆,太匆匆拉下了漓江的本質——悠閑蕩漾。
相較而言,我所希望的漓江,具有處子般的安寧和從容,不需回腸蕩氣的美,只需散亂的風化在心間,飄向于林間穿梭飛鳥中,而不是汽笛鳴鳴,喧嘩而煩亂。
山無語,水無語,我又能說什么呢?
7、北宋詩人劉敞就已經敏感到水墨的魅力,并將這種體會寫入山水詩,即《微雨登城二首》之一: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天才的感覺。后來隨著中國文化中心南移,從空氣干燥、視覺明朗的華北平原,到江南濕潤韻秀、煙雨空靈的水鄉澤國,“水”與“墨”的交響得到了充分的助力。寫于北宋初年的這首小詩,恰恰透露了這種因緣。
8、“淺深山色高低樹”簡直是神來之筆。居于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淺深是如何地淺深,樹高低是怎樣地高低,一句話,竟在心中勾勒出我所在的小城四周重重疊疊的小山在微雨后的豐姿妙境!宋人在詞句上用功,真是不可思議。
9、 循百曲云階拾級而上,微雨飄忽,路兩旁的柞林被雨洗得油黑透亮,晶瑩的露珠從葉片上不停地滾下。遠望,樹色亦隨煙云變幻生姿,云深處則黑而凝重,云淡處則綠而蒼郁。過去嘗感嘆宋人絕句中“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來得空靈形象,由此看來,豈惟才力所致,實得煙雨之助也。
10、淡,是一種超脫的心境。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草原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沒有鷹擊長空的英姿,可以有家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溫馨。淡是寵辱不驚的坦然,是云卷云舒的從容,是花開花落的安詳,是拋開功名利祿的寧靜 本文來自:成功勵志網 www.17coolz.com
淡,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人生閃光的美德,是一種自信的灑脫。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當你品一杯香茗,展一卷詩書,輕吟唐風,淺唱宋韻,沉浸于曼妙飄逸的詩篇,繾綣于詩韻若玉的文字時;當你面臨群山竟秀,瀑飛泉涌,湖光山影,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林蔭幽徑,陶醉于大自然的風光時;當你沉醉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美妙旋律和“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幽雅意境時,或許你真的走入了“淡”的境界,細品人生況味,何嘗不是一種美!
淡,宛若淡月清輝下的一泓秋水,寧靜,幽雅,深邃,美麗!我們在呵護這泓美麗的同時,感悟人生本真,聆聽心靈深處凈化的韻音,閱盡人生淡然的風景。收藏一份淡淡的情愫,淡出一份“春風春雨寫妙顏,幽情韻逸落人間”的風韻;淡出一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邃;淡出一份“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的高雅;淡出一份“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的意境!
淡,是人生最美的色彩。淡若深谷幽蘭,靜綻幽芳,濃若秋季紅楓,詩意醉人。我欣賞“淡”飄逸里的厚重,灑脫里的風度,斑斕里的詩意,優雅不失質樸,高潔不失平易,走入淡,我們停泊收獲,走出淡,我們揚帆遠航!放眼,空碧峰秀,詩畫流韻,回眸,幽雅恬靜,淡逸生姿!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