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譯文]  有益人民的人,好名聲永遠傳留于后世;壞人死了,壞名聲卻留在世上,永遠受人唾罵。

       [出典]  《晉書》

       注:

       1、出處:《晉書·桓溫傳》(《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2、流芳百世的中文解釋

    【解釋】:流:流傳;芳:香,指好名聲;百世:時間久遠。好的名聲永遠流下去。
【出自】:《三國志·魏志·后妃傳》:“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遺臭萬年的中文解釋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被人唾罵。
 【出自】:《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3、桓溫,在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兩晉政治舞臺,桓溫也算個梟雄了,“不能流芳百世,就當遺臭萬年”的名言也是他首創的,史書上評價桓溫說:“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奇才”。當時他當了大將軍又當宰相,就想再弄個皇帝過癮,可惜沒當成就病死了。

      4、“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這句話常常為亂世梟雄引用,于是或造謠生事,或聚眾滋亂,在混亂中梟雄們便渾水摸魚,竊國竊權撈取好處。至于動亂給百姓們帶來的災難,梟雄們才懶得考慮。 “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始見《晉書》,乃是東晉時期大司馬兼揚州牧(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長兼江淮地區軍政最高首腦)桓溫的名言。

     5、后人用“流芳百世”表彰有益于人民的人,好名聲代代流傳;用“遺臭萬年”指壞人死了,壞名聲卻留在世上,永遠受人唾罵。

     6、往積極的說:之所以有這樣的口號,是因為這句話反映的是一種熱血和積極的處事態度,而不是說要做出什么“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成果,才叫大丈夫。這樣的一個事物現象等同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就是說大丈夫把自己的那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化為有形的語言符號,然后像信仰宗教一樣嚴守教義。

      7、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后兩者是精神的創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馮友蘭

        馮友蘭認為,人們常常崇拜的英雄,就其功業說,可能十分偉大,但就其境界說,并非十分高尚。英雄和奸雄,雖一個流芳百世,一個遺臭萬年,但他們的境界卻是相同的。馮友蘭進一步指出,從古及今,有許多處世哲學、宗教信條、格言諺語,口頭上都標榜仁義道德,事實上卻成不了仁、取不了義,不是高層次的境界,同樣也只是功利境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