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譯文]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出典]       北宋歐陽修    《醉翁亭記》

         注:

         1、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詞語解釋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3. 林:樹林。

  4. 壑:山谷。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深秀:幽深秀麗。

  7. 山:名詞作狀語,沿山路。

  8. 行:走。

  9.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10. 回:回環,曲折環繞。

  11. 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 臨:靠近。

  13. 作:建造。

  14.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15. 謂:命名。

  16. 輒:就。

  17. 號:稱號。

  18. 曰:稱為。

  19. 意:情趣。

  20. 乎:于,介詞。

       21. 得:領會。

  22. 寓:寄托。

    3、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巒,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罷了。

    4、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贊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5、《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后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親戚中有人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道,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在他的作品里的。

    6、文章成語

  【觥籌交錯】 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峰回路轉】 亦作「山回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經歷曲折后,出現新的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風霜高潔】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指天氣高爽霜色潔白,秋高氣爽。

  【水落石出】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本謂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前呼后應】: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應答。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

  【往來不絕】:來來往往而不停絕,絡繹不絕。

     7、太守醉有很多原因, 一是純粹由山泉釀造的酒好喝 二是風景好,沉醉于風景 三是游人如織,體現了人們安定繁榮愉快的生活,從而使作者對自己的治理滿意.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閑適、恬淡的情境里,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里,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8、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彩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

    9、本文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寫靜和抒情的自然結合。文章先寫到亭子的遠景,因為亭子所在是瑯岈山,就從這里落筆,用“蔚然深秀”表現它的外觀,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它的姿態,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接著寫亭的近景,用寫翼自做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而借釋停名來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調。以下從兩方面展開;第一,寫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二,寫滁州官民同樂的情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這和平生活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習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10、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

  單句成對的有“日出而林霏開”對“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

  雙句成對的,有“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造,融化到筆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這樣,讀來頓覺舌端潤暢;聽來,倍感聲聲清朗,具有音樂的節奏感和回環美。

    11、范仲淹等推行的“慶歷新政”失敗,他們相繼貶職,歐陽修因上書替他們辯護,被貶為滁州知府,一般被貶的人都是悲觀,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歐陽修卻不同,他雖然被貶,但他沒有就此沉淪,而是與滁州人民同樂,將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歸功于宋王朝的休養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歐陽修在謫居時期人生態度是積極的,與一般的遷客不同,他的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12、最先的意思也就是你給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們喝醉的意蘊不在于酒,而是沉醉于山水。
        現在的人多用“醉翁之意不在酒”來比喻一個人的真正目的另有其他。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1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