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十大帝王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第十名 東晉明帝司馬紹  死因: 病逝  享年: 27歲  后果:東晉此后一直皇權不振,權臣輩出,統治階級的內斗極大的影響了北伐大業。
  眾所周知,西晉出了個白癡皇帝司馬衷,引起了八王之亂,最后西晉也在內斗中被北方少數民族滅亡。西晉皇族司馬睿在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在健康重新建立了東晉,讓漢人王朝終于有了一塊偏安之地。而捉摸不定的上天就像要補償司馬家族似的,賜給了司馬睿兒子司馬紹超群的智慧,而后者就是東晉第二位皇帝,也就是被史書稱為“聰明絕頂”的晉明帝。
   司馬紹自小就聰明伶俐。三歲那年,有一次他正在父親晉元帝司馬睿議事的地方玩,剛好有一個長安的使者來了。等使者走了之后,司馬睿有心考司馬紹,便說:“你說是長安離我們遠呢,還是太陽離我們遠呢?”司馬紹想也不想就說:“我看見有人從長安來,卻沒有看見有人從太陽來,當然是長安近太陽遠!”
  次日,司馬睿設午宴會群臣時又向司馬紹問道:“你再想想,是太陽離皇宮近呢,還是長安離皇宮近?”司馬紹回答:“我們抬頭就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當然是太陽離我們近。”父親心里暗暗稱奇,同一件事有兩個不同的答案,但都各有理據,這孩子果然機敏聰慧。
  當然,靠小聰明是治理不好國家的,司馬紹同樣也擁有大智慧。即位第二年,大將軍王敦起兵叛亂,明帝親自率軍討伐,很快平定了叛亂。這時候東晉王朝內患已除,皇帝英明,本是有大作為的時候,然而僅僅過了一年,晉明帝司馬紹就忽得暴疾而亡,東晉王朝就像一個失去了英明舵手的巨船,從此便在無休止的世族、皇族相爭中消耗、沉淪下去。  第九名 漢章帝劉  死因: 病逝  享年: 31歲  后果: 帶走了兩漢王朝400年間最后的盛世,開啟了東漢外戚和宦官輪流執政的黑暗時代。
  漢章帝劉兀和醭牡諶齷實郟潘甑腔次壞詼杲旰盼ǔ酰罄從指腦汀⒄潞停蒼諼皇輟
  漢章帝統治時代是東漢皇朝臻于富強的極盛時期,章帝繼續奉行光武帝、明帝之世所推行的發展社會生產、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而且在經濟發展、政局穩定的基礎上,章帝加強了對西域地區的經營,通過用兵,使得西域重新稱藩于漢。所以歷史上把他與漢明帝統治時期稱為“明章盛世”。人們也有理由相信,東漢王朝在年富力強的章帝統治下,國力一定會蒸蒸日上。
   然而,不幸的是漢章帝似乎被國事拖垮了身體,在31歲的黃金年齡驟然離世,以至于漢朝的黃金歲月也一去不返。因為漢章帝以后的歷代皇帝,都是幼主即位,于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母后臨朝,隨之而來的就是外戚專權,而幼年的天子一旦成人,欲收回大權時,必然與外戚發生沖突,這時候皇帝往往借助從小一塊玩樂的宦官密謀除掉外戚。就在這外戚宦此起彼伏的明爭暗斗中,東漢的朝政逐漸敗壞下去。
  所以漢章帝一生最大的罪過就是--死的太早!  第八名 明宣宗朱瞻基  死因: 病逝  享年: 38歲  后果: 極盛的大明王朝開始走向衰落,間接促生了明朝第一個掌權的大太監。
  明宣宗朱瞻基是一個天資英暢,頗有作為的皇帝,以體恤民情、節儉懲贓而被人稱道。在他當政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仁宣之治”下的明朝,國力達到了兩百七十余年來的巔峰。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明宣宗簡直就是明朝的漢章帝,在留給大明一個九歲的繼承人后,三十八歲的他于宣德十年帶著對盛世無限的眷戀而離世。
  九歲的明英宗朱祁鎮顯然對國事興趣不大,但在精明能干的太皇太后張氏的過問下,在德高望重的輔政大臣們的操持下,朝政依然清明。不過朱祁鎮最喜歡的人還是一個叫王振的太監,王振自幼入宮伺候那時還是太子的朱祁鎮,年幼的皇帝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在太皇太后和輔政重臣相繼去世后,王振終于憑借著皇帝的信任一舉控制了朝政,在北京呼風喚雨,結黨營私,打擊朝中正值大臣,使得朝政日非、邊防空虛。正統十四年,北方的蒙古族瓦剌部趁機南侵,王振鼓動年輕的英宗親征。這次草率親征的結果是導致了土木堡慘敗:皇帝被俘,五十萬精銳部隊被殲滅。這次事件也就是明朝興衰的轉折點,從此大明王朝便進入了漫長的中衰年代。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宣宗能在多在位十幾年,也許成人后的英宗就不會被王振蒙蔽于股掌之中,也許大明的盛世還能在延續很長的時間,宣宗的過早離世讓我們又一次感慨, 為什么好的皇帝往往不長命呢。  第七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死因: 病逝  享年: 33歲  后果: 一度強盛起來的北魏衰落下去,延長了南北朝分裂對峙的時間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卓越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之一,其短促的一生頗多傳奇色彩:他五歲即位,十三歲開始掌政。當時整個北魏處于向封建化的過渡時期,社會矛盾極端尖銳,民族沖突非常嚴重,國力大大衰落。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馮氏的支持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第一,實行俸祿制。說起來比較好笑,北魏的官吏以前是不發工資的,中央官吏的收入來源于戰爭中獲得的財物和皇帝的賞賜;地方官吏則更為舒服,只要上繳完朝廷規定的稅金以后,那么你就可以任意在所轄地面上搜刮,不受限制。這就暴露出北魏奴隸制度的落后性,簡直就是貪污無罪,(不但無罪,還受法律保護,呵呵。)針對這種情況,孝文帝下決心實行俸祿制,同時制定了嚴懲貪污的法律,這使北魏的吏治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二,實行均田制。均田制不是平分土地,這項法令對于地主來說,一方面承認他的土地占有權,一方面又限制其兼并更多的土地(和我們的土改不一樣);對于農民來說,既保護其手中的小塊土地,又鼓勵他們自主開發荒地;而對那些流浪漢來說,國家分給他們土地,則是為他們提供了自立門戶的條件。這項政策的實施使許多農民擺脫了地主豪強的控制,對恢復和發展北魏的農業產生了積極作用。
  第三,遷都與漢化。真正使北魏孝文帝名垂后世的,是遷都洛陽和全面漢化,尤其是后者。公元493年,孝文帝力排眾議,在北魏實行全面徹底的漢化,改鮮卑姓為漢姓,令鮮卑人一律穿漢人服裝,禁止說胡語等等。這對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對于中國后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向來改革都是要經過一場激烈的斗爭才能實現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不例外。他的改革遭到了一些鮮卑舊貴族的阻撓和破壞,甚至連自己的太子元詢也要起兵發動叛亂。孝文帝果斷的囚禁并處死了元詢,堅決的把改革進行了下去。
  公元499年,一心想統一南方的孝文帝拓跋宏,病逝在南征的途中,年僅33歲。北魏隨著他的去世而國政大壞,從此一蹶不振。35年后,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鮮卑族輝煌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第六名 元英宗碩德八剌  死因: 被臣子弒殺  享年: 21歲  后果: 元朝政治從此不可逆轉的愈加腐敗和黑暗
  提起元朝,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承認它在中國歷史上的正統地位,有人干脆直接斥之其為一個赤裸裸殖民王朝,這種現象和滿清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甚至吹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或許在于元朝的統治階級從來沒有把漢族作為共治國家的盟友有關。元朝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所建立的王朝,但是家族優秀的基因往往也會種下內亂的種子。自元世祖以降,每一次的新皇即位往往都伴隨著腥風血雨。這就導致了政治極端的腐敗和黑暗,皇帝們往往把主要甚至全部精力用于剪除或防備異己皇族身上,同時由于元朝統治階級把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族人列為三等和四等,人為的導致了社會矛盾極端尖銳。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元朝統一中國40年后,元英宗碩德八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元英宗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漢族封建文化。十八歲登基的他眼看元朝就要走進歷史的死胡同,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挽救尚未病入膏肓的朝廷。首先,鞏固自己的地位,極力抑制權臣答己、鐵木迭兒一黨的勢力,在答己、鐵木迭兒相繼于第二年去世后,元英宗終于除去了施政路上的絆腳石。然后,他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廣泛起用漢族地主官員和儒士;發布《振舉臺綱制》,要求推舉賢能,選拔人才;罷徽政院及冗官冗職,精簡機構,節制財用,行助役法并減輕徭役;頒行《大元通制》,以加強法制,推行漢法;清除鐵木迭兒余黨,查處他們的貪贓枉法事件。在這一系列雷霆手段的重擊下,元朝似乎瞬間醍醐灌頂般的清醒過來,朝野上下煥然一新。
  這些措施理所當然的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貴族的反對,但年輕的皇帝對此并沒有足夠的警惕。至治三年八月,元英宗由上都啟程返京,途中宿營于上都西南二十里南坡店,這時,蓄謀已久的鐵木迭兒余黨--御史大夫鐵失突然發動了政變,年輕的皇帝被鐵失一刀殺死,而他蒙漢共治的思想也慘烈的畫上了句號。這件事情史稱“南坡之變”。
  “南坡之變”32年后,在元朝高壓民族政策和水旱災雙重壓迫下不甘屈辱的漢人揭竿而起,爆發了震驚全國的紅巾軍大起義,元朝的統治在風雨飄搖中也即將走入末路… …  第五名 宋太祖趙匡胤   死因: 不明 ,疑被謀殺。  享年: 50歲  后果: 北宋逐漸由戰略進攻轉為被動防御,最終亡于北方政權。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從后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政權,建立北宋。然而北宋當時在中國也僅僅是一個比較強的割據勢力而已,如果它像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這五個朝代一樣,短短幾十年而亡,人們也不會過多的表示驚訝。但是雄才大略的趙匡胤天才的通過“杯酒釋兵權”和平解除了高級將領的威脅,鏟除了五代以來“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頻繁政變的土壤,同時在國內進行了政治經濟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經過短短數年的發展,北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重新一統華夏的歷史責任,也就當仁不讓的被宋太祖承担了下來。從乾德三年開始,北宋在趙匡胤的指揮下,進行了捷報頻傳的大規模的兼并戰爭。
  公元963年,慕容延昭剿滅南平  公元964年,王全斌、劉光義平定后蜀  公元970年,潘美攻占南漢  公元974年,曹彬征服南唐  公元975年,吳越國王望風而降  至此,南方基本收歸北宋版圖。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的“統一之手”開始不可阻擋的指向了北漢,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華夏民族統一的愿望。當年10月,趙匡胤在給后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后,離奇的崩逝于汴梁萬歲殿,享年五十歲。
  宋太祖的離世,使北宋喪失了統一中國的大好良機。即位的太宗軍事上顯然遠遜于太祖,雖然北宋隨后滅亡了北漢,卻兩次大敗于契丹,導致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燕云十六州始終未能收復。終北宋之世,這種巨大的戰略被動一直壓在皇帝和臣民的心頭--一個連長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去的政權,究竟還能存在多久呢?
第四名 南朝宋武帝劉裕  死因: 病逝   享年: 60歲   后果:導致160多年的分裂和戰亂
  我們都知道,南朝有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在這四個朝代中,最強盛的當數劉裕建立的宋朝。劉宋國力最盛時,甚至在失陷100多年的長安城頭,重新插上了漢家王師的大旗,并成功的把南朝的防線由江淮向北推進到黃河南岸。同時在國內,劉宋政治清明,出身貧寒的劉裕力行節儉,大量的提拔有真才實學的“寒人”,打破了門閥的壟斷,緩和了階級矛盾,創造了東晉以來最好的政治局面。其時南朝人才濟濟,劉裕本人也擁有巨大的威望和超群的能力,如果劉裕進行大規模的北伐,相信仍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下的北方應該是唾手可得,大一統或許要提早160多年到來。然而不幸的是,猶如一首雄渾的交響樂突然間嘎然而止,劉裕在他登基僅僅三年后,就遺憾的病逝于建康西殿,而當時如喪考妣的大臣們也決不會料到,以南統北的不世功業,竟然會永遠的被這位一生征戰的皇帝帶進了冰冷的墳墓。
  劉裕死后僅僅幾個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就趁機舉兵進攻宋國,戰爭的結果是:北魏奪得司州全部(治所洛陽)、兗州和豫州大部,南北朝對峙從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三名 唐憲宗李純  死因: 被宦官所弒  享年: 43歲  后果: 唐朝無可救藥的衰落下去,中國封建社會度也度過了頂峰時代,開始走向衰亡。
  人們常常用諸如“漢唐雄風”、“強漢盛唐”之類的成語來形容唐朝的輝煌。的確,一個擁有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王朝是非常令人佩服和向往的。然而,唐玄宗天寶末年,胡人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把整個唐朝從金壁輝煌的頂峰拉到了凄涼悲慘的地獄。從此以后,唐朝陷入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之中,難道唐朝就再也不能回復到以前了嗎?公元805年,安史之亂43年后,唐憲宗李純在內憂外患中登上了皇帝寶座。
  唐憲宗李純自幼就聰明機敏,有一次,他的祖父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問道:“你是誰的兒子,坐在我懷里?”李純回答:“我是第三天子。”這讓德宗聽了感到非常驚奇。李純即位后,追思祖先的輝煌,很想有一番作為,以圖中興唐室。
  當時唐朝的藩鎮割據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政令的暢通和國家的統一,勢力最大主要有兩個地區:一個是互為奧援的河朔三鎮,一個是飛揚跋扈的淮西地區。為了振興大唐,唐憲宗開始了艱難的削藩戰爭。元和四年,朝廷開始討伐河朔三鎮中的成德鎮,雖然無功而返,卻使得三鎮中的魏博開始歸順朝廷。元和九年,唐憲宗又開始討伐淮西地區,經過三年艱苦的戰爭,成功的攻破蔡州,活捉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元和十四年,河朔三鎮中的成德和盧龍也迫于壓力歸順朝廷,唐憲宗的削藩戰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在軍事上進行削藩的同時,唐憲宗在政治經濟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厲行節儉。這時候元和朝名相名將輩出,人才濟濟,憲宗知人善任,馭下有術,在他統治的十五年間,唐朝猶如一個久病之人忽然得到了靈丹妙藥,逐漸煥發出了久違的光芒。
  就在大家沉浸在“元和中興”的繁榮表象下的時候,元和十五年正月,唐憲宗李純被被心懷怨恨的宦官所弒殺,誰也不會想到,這次大唐所煥發出的光芒,竟然只是無奈的回光返照。唐憲宗駕崩僅僅二年后,河朔三鎮相繼復叛,唐朝重又陷入藩鎮割據和朋黨相爭的局面,從此再也沒有從墮落的泥潭中走出… …   第二名 明光宗朱常洛  死因: 精盡而亡  享年: 36歲  后果: 一、預示了明王朝的滅亡。二、中斷了中國歷史的自然進程,隨后迎來了滿清的極權統治。三、中國開始全面落后西方。
  明光宗朱常洛一生悲劇色彩濃厚,他的父親明神宗萬歷皇帝并不喜歡身為長子的他,而是寵愛鄭貴妃和她所生的兒子朱常洵,所以一開始并不想立其為太子。值得安慰的是朝中大臣卻異口同聲的要皇帝立朱常洛,并且前赴后繼的“爭國本”,一爭就是十五年,甚至逼的萬歷皇帝心灰意懶搞起了罷工。后來迫于壓力,萬歷皇帝終于冊封他為太子。可以想象的到,朱常洛的太子地位是岌岌可危的,甚至一個小錯被人抓住就可能地位不保。但是朱常洛在隨后的十九年間都沒有給萬歷和鄭貴妃這樣的機會,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隱忍的功力。毫無疑問,壓抑和苦悶就是伴隨他的兩盞長明燈,險惡的政治環境使他小心翼翼、循規蹈矩,同時也讓他對朝政的得失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道是苦盡甘來,萬歷四十八年,明神宗終于駕崩,朱常洛加冕為新皇帝,出頭之日來臨了。朱常洛迫切的需要把自己當太子時的苦悶壓抑一掃而光,于是首先選擇了在宮里左擁右抱,起居無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只是朱常洛在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后的一種快樂的釋放,就像現在某人升職后先選擇美美的休個假期在投入到新的工作崗位上來一樣。朱常洛也一定是這么想的,因為大明王朝還需要他來治理萬歷皇帝留下來的千瘡百孔。朱常洛即位后也不負眾望的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罷免了民怨沸騰的稅礦官吏,然后給遼東開撥了二百萬兩白銀的防務費,最后補齊了萬歷年間的官缺。這幾項措施的實行讓我們可以看出朱常洛整頓朝政的曙光,也許大明王朝在他將來的勵精圖治下重新興盛起來,然而這一切卻又隨著朱常洛的天不假年而化為泡影,誰會想到皇帝竟然會驟然犧牲在房事上呢。
  朱常洛的死使明朝未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為明朝接下來的統治者是文盲兼木匠的熹宗皇帝和有史以來權勢最盛的宦官魏忠賢。甚至中國都要為他的死付出慘重的代價,因為接下來誕生的王朝是極端極權的滿清,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就被消滅在了萌芽階段,中國全面落后西方時代的大門從此緩慢而又固執的開啟了。
第一名 周世宗柴榮  死因: 病逝  享年: 39歲  后果: 后周依然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一生的努力,只為他人做了嫁衣
  唐朝滅亡以后,在以洛陽、開封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手握兵權的將領們在短短六十年中建立了五個王朝――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仔細研究一下可以發現,這五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擁兵自重的節度使,而且都是依靠武力推翻前朝而建立自己的政權。可想而知的是,這使得中原地區成了兵戈大盛的戰場,在王朝更替頻繁,中央威權盡失的情況下,每一次新王朝的建立,帶來的不是和平安定,而是新一輪的腥風血雨。歷史逐漸厭倦了這樣的廝殺,在唐末戰亂七十年后,結束中原地區困頓離亂局面的人物終于應運而生,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出色的君王,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后周開國皇帝周太祖的養子,因為郭威的后代在戰亂中全部喪生,所以立他為太子。周世宗柴榮即位后,加強中央集權,大權獨攬,兢兢業業,勵精圖治,使后周很快的強盛起來,短短六年間,就初步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和時機。在軍事上,周世宗剛一即位,就親自率領部隊迎擊北漢的入侵,取得了高平大捷;隨后,所向皆捷的后周精銳部隊又奪取了南唐江北的所有州縣,統一的趨勢似乎越來越不可阻擋了。
  公元959年,雄心勃勃的周世宗親自率兵北伐,契丹沿途將領望風而降,后周兵不血刃的取得了燕南之地,兵鋒直指幽州,正當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周世宗不幸染病,竟至一病不起,于當年6月遺憾的去世,年僅39歲。
  周世宗曾經說過自己想要當30年皇帝,其中十年用來開拓天下,十年用來休養生息,十年在過太平日子,不想登基短短六年而亡,讓人覺得造化弄人,無限惋惜。周世宗死后幾個月,他留下的后周基業被禁軍將領趙匡胤從他七歲兒子的手中奪了過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就此發端……

網載 2013-09-10 21:24:11

[新一篇] 鳳毛雞膽,東晉叛將

[舊一篇] 出身貧寒,名臣名將于集于一身的東晉柱石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