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出色的外交家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富弼,字彥國,北宋名相,洛陽人。其少年時聰慧過人,讀書過目成誦。范仲淹見到他,說他有“王佐之才”,向朝廷舉薦他;晏殊看到他,說他才質俱佳,把女兒嫁給他。他是北宋最出色的談判高手,一番話就打消了契丹國進犯邊境的圖謀。他為相7年,老成持重,高壽作古,享年80歲。
  在北宋的宰相中,富弼和文彥博是老壽星:文彥博活到92歲,富弼活到80歲。八十載悠悠歲月,六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長河可謂波瀾壯闊,這里只擷取幾朵浪花,來觀照他的一生。

  富弼年少時走在洛陽大街上,有人過來悄聲說:“某某在背后罵你!”富弼說:“大概是罵別人吧。”那人又說:“人家指名道姓在罵你呢!”富弼想了想說:“怕是在罵別人吧,估計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罵他的人“聞之大慚”,趕緊向富弼道歉。
  年少的富弼分明是假裝糊涂,卻顯示了他的聰明睿智。善于消釋痛苦者,向來不“放大痛苦”,這使人想起青年學者于丹,她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曾談到“放大痛苦”和“淡化痛苦”這個話題。當時她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同時看到桌上有半瓶酒,悲觀主義者很沮喪地說:“唉!只剩下半瓶酒了!”于是喝起了悶酒;樂觀主義者卻很興奮,說:“好!還有半瓶酒呢!”于是高興地喝起來。第二個例子,說的便是富弼洛陽街頭“不認罵”的故事。
  俯仰之間可見心胸之狹闊,古往今來的高人和凡人,也就在這里分野了。而富弼所處的時代,真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爛,大宋王朝井噴似的涌現出許多人才: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文彥博、蘇東坡、王安石等,都輕輕松松地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取得了功名。富弼的科舉之路卻不很順利,最初他是以茂才(秀才)的身份登上文壇的,但他不氣餒,從容地和“大腕們”交往。當時的文人們經常搞文藝沙龍,在酒樓聚會,吟詩作賦。大家看到一個青年,面目清秀,穩重大方,但20歲出頭了,還是一個茂才,都替他感到惋惜。這個年輕人卻不卑不亢,來了,就找一個角落坐下來,安靜地聽別人誦詩,末了,才穩穩地站起來,把自己的作品念給大家聽。他的文章真是好,每每成為詩會的壓軸之作。大家最后總結評判,都說這個洛陽小伙子的文章不錯。
  這個小伙子就是富弼,被譽為“洛陽才子”。當時范仲淹已經頗有名氣,認識富弼后,對富弼大為贊賞,說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薦給當時的宰相晏殊。晏殊是奇才,不到20歲就考中進士,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名句。他一眼看出富弼有發展前途,就問范仲淹:“這位洛陽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回答:“尚未婚配。”晏殊滿意地點了點頭。當時晏殊尚有一女待字閨中,正托知貢舉陳祥幫忙選婿。陳祥對晏殊說:我觀富弼之文章氣度,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見晏殊喜歡富弼,就和陳祥從中撮合,富弼終成為晏殊的東床快婿。
  富弼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進士,當時他已經27歲了,屬于茂才異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陽(今孟州)任節度判官廳公事,接著到絳州(今山西新絳)p鄆州(今山東東平)為官。幾年后山東一帶多有兵變,有些州縣長官見亂匪勢強,軟弱無能,不但不去鎮壓,反而開門延納,以禮相送。后來朝廷追究,派出工作組下來嚴查。
  范仲淹坐鎮處理這些事。富弼對范仲淹說:“這些州縣長官拿著朝廷俸祿,竟然姑息養奸,形同通匪,都應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沒人再去剿匪了。”范仲淹則說:“你不知道啊,土匪勢強,遠在山林,難以圍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貿然圍剿,只能是勞師傷財,讓老百姓白白受苦罷了。他們按兵不動,以圖緩剿,這大概是保護百姓的權宜之計啊。”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臉紅脖子粗地與自己的恩師爭執起來。有人勸富弼:“你也太過分了,難道忘了范先生對你的大恩大德了嗎?”原來,富弼考中進士后,正值皇帝下詔求賢,要親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派人把富弼叫來,給他備了書房和書籍,讓他集中精力寫出對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得以被皇帝賞識。
  可是,富弼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舉薦我,并不是因為我的觀點始終和他一致,而是因為我遇到事情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為要報答他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呢?”范仲淹事后說:“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賞他,就是因為這呀。”
  富弼遇事有主見,不盲從,不隨便附和別人,即便對天子也是這樣。

  當時的宋仁宗趙禎,看到了大宋政策的弊端,要做一些改革。在大臣遞交的方案中,他看中了范仲淹和富弼的方案,于是在全國推行他倆提出的十條改革措施。歷史上把這次改革稱為“慶歷新政”。
 
  范仲淹為了推行新政,跟韓琦、富弼等大臣到各地走訪,篩選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區劃的名稱)監司(監察官)。有一次,范仲淹審查一份監司名單時,發現其中有貪贓枉法的官員,就提起筆來,把這些人的名字一一勾掉,準備另選他人。富弼在一旁看了,心里有些不忍,就對范仲淹說:“范公啊,你這筆一勾,可讓這一家子都哭鼻子呢。”范仲淹嚴肅地說:“彥國啊,我若不讓這些官員的一家子哭,那就害得一路的百姓都要哭了。” 這一次,富弼不再和范仲淹爭執了,他覺得范仲淹說得對,此后辦事就更加實事求是了。
 
  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富弼升為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是年春,契丹國大兵壓境,揚言要以武力掃平中原,要求大宋割地賠款才息兵。慌了手腳的宋王室,趕忙商議派大臣出使契丹求和,但朝中大臣皆因此行兇險,不敢前往。有人推薦富弼,富弼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大使,拜任樞密直學士,出使契丹。
  見到契丹皇帝遼興宗,富弼問:“為何要出兵攻宋?”遼興宗回答:“是你們違約在先,堵塞了關隘,所以我們要進攻。如果你們割地求和,我們可以撤兵。”富弼正色道:“我知道你自己并不想出兵,而是你的臣子嚷嚷著要打仗。你可知道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牟利?”遼興宗驚訝地問:“此話怎講?”富弼說:“我大宋封疆萬里,精兵百萬,上下一心,若你們要用兵,能保證必勝嗎?即使你們僥幸獲勝,也要損傷過半,這些損失你那些好戰的大臣能夠彌補嗎?如果我們還像以往那樣互通友好,大宋每年贈給你的錢帛,還不都是你一人任意支配嗎?”
  遼興宗想了想,點頭稱是。富弼又說:“至于我國堵塞關隘,本是為了防范叛軍,并不是為了進攻他人。若是為了進攻,就不堵塞關隘了,而是要打通關隘,前去進攻了!”遼興宗覺得富弼說的都是實話,第二天就邀富弼一同打獵,但他提出一個條件:“如果能割地給契丹,則兩國可長久修好。”富弼問:“為什么?”遼興宗說:“我們都以每年領受你們的錢帛為恥。”富弼馬上反問道:“你們以得地為榮,我們必以失地為恥!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想讓我們割地求和,萬萬不能!”
  面對這個既善辯又強硬的來使,遼興宗感到無奈,最終不再要求割地。就這樣,富弼不避生死,不辱使命,只說了一番話,就打消了遼國進犯的圖謀,使兩國化干戈為玉帛,此后的幾十年間,兩國一直和平相處。
  富弼后來又出使契丹,也大獲成功,展示了其超人的膽識和外交能力。他第一次去契丹時,家人來報,說他的女兒死了,他不顧而行;第二次去契丹前,他的妻子生了個男孩,他來不及看一眼,就啟程了。到了契丹國,每得家書,他連拆都不拆。隨從不解地問:“這是家書,為啥不拆?”他回答:“拆了,徒亂人意!”

  富弼一心為國家,受到宋仁宗嘉獎,欲提拔他為樞密副使。他力辭不受,上疏仁宗:“現在(大宋)與契丹再結盟好,大臣們都以為太平無事了,萬一契丹毀約,又來進犯,我豈不是死有余辜!陛下啊,您只要臥薪嘗膽,不忘邊患,多慮國政,就不用考慮我的職位高低了。”過了一段時間,仁宗欲再次提拔他,并派宰相去勸說:“此次任命是別有用意,非因你出使契丹有功,請受之。”他這才接受了樞密副使的職位。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六月,契丹和西夏發生戰爭。契丹出兵10萬西征,并遣使至宋,要求大宋與西夏斷交。范仲淹懷疑契丹是聲東擊西,可能與西夏聯合攻宋,建議朝廷馬上增兵,馳援西部邊陲。富弼冷靜觀察后,認為契丹不會與西夏聯合、殺個回馬槍再來攻大宋。當時朝廷上下非常担心,議論紛紛:如果大宋受到攻擊,你富弼是否以頭顱謝罪呢?富弼很平靜地說:“放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如富弼所料,契丹并沒進犯大宋邊境。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富弼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與文彥博同日拜相。兩年后的一天,仁宗上朝時突然昏厥,被扶入宮中診治。朝中大臣十分驚慌,議論紛紛。廟堂之上的富弼卻很冷靜,他和文彥博一起留宿宮中以防不測,并隨時詢問仁宗病情,使宮中秩序很快恢復。后來富弼還與朝中大臣一道,勸仁宗早立皇嗣以安定人心。
  宋神宗繼位后,為了富國強兵,于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進京,變法改制。神宗想問問富弼對變法的看法,因為富弼是三朝元老,許其肩輿至殿門,不必叩拜,坐下說話。結果富弼一見神宗就說:“我反對變法。”神宗又問邊防事宜,富弼說:“陛下執政不久,當布德行惠,希望二十年口不言兵。”神宗聽后十分失望,革去其相位。
  富弼見宋神宗重用王安石,知道自己不可能與之相爭,于是稱病退休,想返回洛陽,上疏幾十次才被準許。臨行前,他又上疏神宗說,現在王安石變法,起用許多小人,加上地震、旱災,國事堪憂。神宗問他去了之后,誰可代他為相,他推薦文彥博。神宗又問:“王安石如何?”富弼沉默不答。
  由此,王安石的兒子王恨死了富弼,私下說:“梟富弼之首于市,則法行矣。”富弼于是退居洛陽,與文彥博、司馬光等13人組成“洛陽耆英會”,每日在自己府中置酒,賦詩吟和,但每遇國家大事,他仍建言獻策,暢所欲言。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八月,80歲的富弼在洛陽病逝。他死前給神宗上疏:現在朝中多有投機鉆營的小人,非國家之福,應予以廓清。神宗讀后十分哀痛,輟朝三日,出祭文致奠,贈太尉,謚文忠。隨后富弼配享神宗廟宇。宋哲宗上臺后,又親篆碑額“顯忠尚德”4個字,請大學士蘇東坡撰文刻之,對這位名相和外交家的一生給予肯定。

網載 2013-09-10 21:24:13

[新一篇] 功成北闕,骨葬南溟的大唐名相、李黨領袖

[舊一篇] 北宋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家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