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 一派儒者提倡嚴肅理智態度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像眾川到了下游,漸漸匯合入海,戰國的思想到了末期有一顯著的趨勢,是混合。例如以儒家為主,而兼采墨、道的有荀卿;集法家各派的大成的有韓非。最后秦相呂不韋命眾門客合纂了一部《呂氏春秋》,那簡直是當時的流行思想的雜貨店。今以荀卿、韓非,及荀卿的同時人鄒衍為主,略述這一期思想界的大勢。


    鄒衍,齊人,據說做過燕昭王師,死于長平之戰以后。他的著作有十余萬言,可惜都已亡失掉。鄒衍的學說,現在所留傳的有“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鄒衍以前的學者想像全世界是一塊大陸,四圍是海,海盡處與天相接;當時的中國(包括七雄和若干小國)幾乎就是這大陸的全部;這大陸相傳曾經夏禹劃分為九州。鄒衍卻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所序九州是也。……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各)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不能相通。……乃有大瀛海環其(大九州)外,天地之際也”。這便是大九州之說(約略同時又有一種關于世界的想像,以為“凡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凡四極之內,東西五億[十萬]又九萬七千里,南北亦五億又九萬七千里。”說見《呂氏春秋》)。鄒衍以前又有一種流行的思想,叫做五行說。五行說的出發點是認為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二種原素構成,叫做五行。世間事物大抵可以湊成五項一組,和五行相配,如五色、五音、五味、五方……等等。遇著不夠五項的事物便割裂足數,例如在四季里分出季夏湊夠五時。各組中的任何一項和五行中與它相當的某項之間,有一種神秘的關系。例如五時中的春季和五色中的青同是和五行中的木相配的,所以帝王在春季要穿青色的衣服才吉利,這是五行的迷信的基本方式。當時的儒者又以為一年之中五行的勢力輪流當盛。在某行當盛時,帝王除了須穿顏色與它相配的衣服外還有許多應做和不應做的事項:例如仲春應當行慶施惠,禁止伐木覆巢,不應當出兵。凡帝王在一年各時中應做和不應做的事項曾被列成時間表,叫做“月令”。鄒衍更把“月令”的思想推廣,以為自從“天地剖判”以來的歷史也是給五行的勢力,即所謂“五德”輪流地支配著。在某德輪值的時代須有某種特殊的服色,某種特殊的制度(關于正朔、數度和禮樂的制度)和某種特殊的政治精神,和它相配。例如周屬火德,故色尚赤。某德既衰,繼興的一德,必定是與前相克的;例如水克火,故水德繼火德。兩德交替的時間,照例有些和新德相應的符瑞出現,符瑞所在,便是新時代的主人的所在。例如周文王時,有赤烏銜著丹書,落在周社(月令和五德終始的思想。《周官》中無之,可見此書似作于鄒衍之前)。


    到鄒衍時代,群龍無首的局面,已經歷五百多年了。憫世的哲人都在盼望統一“偃兵”;苦命的民眾都在盼望“真命天子”出現。鄒衍的五德說正好給將興起的新朝以制造符命的方法。這一系統應時的迷信,以著名夸誕的齊國做中心,不久便掩蓋全國;而荀卿一派儒者所提倡的嚴肅的理智態度,竟被撇到歷史的暗角里去了。


網載 2013-09-10 21:25:03

[新一篇] 趙鞅 春秋未季晉國六卿之一

[舊一篇]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