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哲學的回顧與展望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觀察科學哲學歷史演變的一個比較方便的出發點是19世紀中葉(康德哲學的衰落,經驗科學 的發展及與之相關聯的自然主義思潮的興起)。在概念上,這有兩個后果。一個是先天理性 被程序理性所取代。這就是說沒有先天的必然的知識,知識發展的每一步都必須按照科學的 方法論經過適當的論證和辯護。與之相應的是康德原來的先天的東西變成了功能先天(某種 僅僅發揮作為獲得知識的先決條件的功能的東西)。由之引出的大問題是功能先天東西的來 源。這大致可以分為約定論和自然主義。約定論后來演變為社會建構,比如庫恩的范式。而 自然主義企圖用自然科學來說明功能先天結構的起源與特征,在認知科學與當前很熱的新達 爾文主義思潮中得到充分的表現。社會建構論與自然主義兩者都為歷史主義開了大門。
  另一個后果是康德的在客體之外為客體立法的主體或主體中心論,被在實踐基礎上主客觀 相互滲透的辯證觀所取代。在這派中除了黑格爾、馬克思之外,還有其它的說法,如實用主 義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就其最積極的表現來看,比如馬克思的費爾巴哈論綱,它兼具自 然主義(理性的自然起源)和能動哲學(主體建構創造客體)的優點,成為當前流行的新康德主 義的語用學思潮(以維特根斯坦與后期庫恩為代表)的思想資源之一。
  從歷史上看,康德哲學衰落的一個直接后果是新康德主義的興起。一派專注社會歷史文化 ,認為不能把這些現象客觀化為對象來做科學研究,而必須用解釋學的方法來處理,關鍵的 一點是認識主體與客體不可分。而另一派則取功能先天的路子來解決科學知識客觀化的 問題,打開了后來社會建構論與歷史主義的大門。但是更重要的哲學后果當然是經驗主義、 實證主義思潮的興起。孔德與馬赫為兩大代表。他們企圖用經驗科學取代哲學。這個,加上 弗雷格、羅素的數學邏輯研究,成了20世紀分析哲學學派科學哲學的直接先驅。在19世紀中 還有三個人值得一提:休厄爾(Whewell),他是第一個正式研究科學哲學的歷史與方法的思 想家;密爾(Mill),他的懷疑論的經驗論是他自由主義社會政治哲學的認識論基礎,同一路 子后來被波普與費耶阿本德所繼承;最后一個是赫茨,他在《力學》一書序言中提出的圖像 知識論,是早期維特根斯坦圖像論的直接來源,他又是在物理科學中提出公理化方法的第一 個重要學者。
  20世紀科學哲學的主流是在分析哲學的框架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邏輯經驗論、后經驗論 等階段。進入80年代以后,它匯合了現象學、解釋學與實用主義哲學,取以新康德主義語用 學形式出現的實踐哲學(主客體辯證理解)為其理論基礎。
  分析哲學著眼于邏輯、數學、語言學,以意義與真理為其主要的關心對象,但始終找不到 一個適當的答案。曠日持久的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即是一個明證。
  邏輯實證論,人所共知的東西不說了,講三個大人物。第一個,萊興巴赫,他把科學哲學 定義為主要研究如何為所取得的知識辯護(Justification),這是程序理性的典型代表。后 來卡爾納普和波普的證實、證偽只是這一思想的精致化而已。另外,他從波爾茨曼那里繼承 了統計因果性概念,以及其它物理哲學、自然哲學中的概念,如用概率理解時間方向等,在 時空哲學上有大貢獻。這一路子被他的弟子格呂玻姆(Griibaum),后來又被歐曼(Earmain) 所繼承,成為現在的匹茨堡學派。
  第二位是亨普爾,除了典型的邏輯經驗主義立場之外,他在30年代曾提出了一個文化相對 主義的觀點:真理等于我們文化圈中成員承認的辯護理由。這一觀點與80年代羅蒂的主張如 出一轍。在30年代直接被紐拉特(Neurath)的船(Boat)比喻所吸收,成為反對基礎主義認識 論(Foundationalism)的一個重要表達方式。第三位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是卡爾納普。在他 眾多貢獻中只談一點:他的“概念框架”概念,在這一概念中,不僅有新康德主義約定論、 外部論、建構論、相對主義,而且由此衍生的客觀性問題促使他轉向結構主義。而后者因其 缺乏惟一性,又導致他走向語義學,以求確定詞語的惟一而客觀的指稱。
  上面對亨普爾、卡爾納普兩位的介紹也就解決了一個謎:為何邏輯經驗主義的兩位主要代 表對以邏輯經驗論為主要論戰對象的庫恩的著作十分欣賞。當庫恩認識到這一點以后,他曾 說,如果我早知他們這一立場,我就不用寫(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了。
  上面講的是邏輯經驗論內部演變的種子。但公開反叛挑戰的當然是50年代初期的奎因,他 否定分析與綜合的截然分割。另一位前庫恩期或過渡期的關鍵人物是漢森。他取消了觀察獨 立于理論的自主地位,認為是理論決定了觀察。在他的名著《發現的模式》一書中,提出沒 有狄拉克理論就觀察不到正電子。注意,這里作為觀察前提的理論,不是先天的而僅僅是在 觀察之前已有的理論。同一思想也被波拉尼(默認的知識)和圖爾敏所發揮。在50年代中后期 ,對庫恩均有直接影響。
  但是理論可以導致觀察,像正電子;也可能不導致觀察,像希格斯粒子。這就是波普的檢 驗與證偽學說的討論對象。波普的證偽是一種特殊的懷疑論的認識論(與密爾一樣,他是一 位自由主義者,他是哈耶克的好朋友,反對基于真理認識基礎上的社會理性對社會生活的干 預 )。這種認識能容納經驗內容,方法論意義上的理性(程序理性)和工具意義上進步,但絕 不能容納真理與實在。所以,波普的科學觀是一種特殊的進化論觀點。適者生存,證偽扮演 了自然選擇的角色。
  后經驗主義科學哲學的最大代表自然是庫恩,此外還有赫西、拉卡托斯與普特南。庫恩哲 學可以他新康德主義的“范式”(作為科學認識的先決條件)概念來概括。庫恩的直接繼承者 是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后者的深層思想先驅是曼哈姆與盧卡奇,而其主要觀點即為社會 建構。社會建構論有三點值得注意,它的約定論與相對主義使實在論與反實在論論戰的戰火 越燒越盛。它的有限理性、特殊情境下的理性(Situated Rationality)對社會歷史文化研究 有很大影響。第三,它幾乎取消了客觀性這一概念。因而如何對待客觀性成了論戰的一大焦 點。在形式上,有人企圖用結構主義來重構客觀性。在本體論上,有人企圖用自然對主 體建構能力的抵抗程度來定義具有歷史特征的客觀性。
  自80年代以來,一個共識是,知識不是純經驗的產物,而是建構出來的。建構的前提不是 先天的,而是已有的歷史、文化與概念結構。而建構的后果,使主客體間的關系(海德格爾 “向自然提問的方式”)或進一步建構的前提發生了變化。這樣,建構,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使知識成為一個動力學過程。
  哲學上,這意味著意義已從原來分析哲學的指稱挪到實用主義哲學中的生活實踐結構,或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共同體的生活方式及由此決定的(庫恩的)詞匯結構(Lexical Structure) 。這就從語義學轉向語用學。值得一提的是范·弗拉森,在他的建構經驗論時期,他是純經 驗論者。為了討論客觀性,他不得不求助于結構主義(90年代,語義方法、模型論方法等), 但結構主義不解決指稱唯一性問題。近年來他已轉向求助于“我們的語言”這一概念,企圖 用語用語境來解決意義指稱問題,這就與實踐主義、歷史主義合了流。
  20世紀科學哲學中還有一支研究自然科學的概念基礎及其形而上學本體論含義(自然哲學) 。最主要的當然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問題,主要有測量問題(幾率的本體論解釋)和非定域性( 整體關聯)。解釋問題的焦點當然在能否把量子世界還原成經典世界。玻姆認為能,波普認 為不能。Propensity本身是一種新本體。此外,量子場論對真空漲落的發現為世界提供了一 個新的本體論圖像,包括宇宙起源在內。
  另一個領域是生命哲學,薛定諤用信息來定義生命,而生命信息用結構(DNA)來傳遞。載體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結構及其傳遞信息的功能。
  哲學家要問:能把生命還原為信息嗎?同樣,能把認識還原為按規則的計算嗎?在語言哲學 中與心靈哲學相關聯的,還有喬姆斯基與皮亞杰的大辯論。皮亞杰認為概念范疇是在幼兒的 社交過程中形成的,而喬姆斯基則認為社交過程只不過促使原先存在于大腦的思維的深層結 構顯示了出來。顯然,這是康德先天范疇的自然主義的表達,而新近的認知神經科學關于感 知、運動、數學邏輯與客體、因果概念結構的研究成果看來是支持喬姆斯基的。
  但是還有行為科學或社會科學。這里認識對象離不開主體,意義不由指稱,而由它與生活 的關系,由規范,即社會、政治、倫理的可接受性所決定。
  在經濟哲學上,遠有紐特拉與哈耶克之爭,早在1915年,紐拉特按戰時經濟、實物經濟的 經驗第一個提出了中央計劃經濟的思想,比列寧、布哈林還早;而哈耶克是自由主義市場經 濟的最著名辯護士。哲學上,這是一個如何看待人類理性(看得見的手)與自然理性(看不見 的手)的關系問題。換句話說,社會理性能還原到個人理性(追求私利)嗎?如果不信集體理性 ,那一切都可用博弈論來解釋。第二,社會經濟生活有無客觀“自然規律”(經濟平衡、均 利、市場),如果認為有這種規律,而且認為人類理性對此無能干預,不可能脫離開這一 “自然”理性去創造理想的社會實在,那完全的自由市場就是最值得崇拜的東西了。顯然, 哲學上,這里有實證主義(被動主體)與辯證法之爭。在政治科學的哲學上,同樣也有方法論 上的(個人主義)還原論與階級分析、認識論上的經驗論(強調數據)與規范解釋之爭。
  要展望未來,就要弄清科學哲學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有哪幾種大立場及其主要支持論據, 還要掌握新材料。新材料在科學上主要有量子物理學、宇宙學、復雜性研究、生物學和包括 神經科學在內的認知科學(概念基礎、形而上學本體論特征及主客體關系問題)。另一個是科 學學(Science Studies)方面的。在我看來,理性、進步等都已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怎 么定義客觀性與真理。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怎么看相對主義。注意,相對主義與客觀性并不沖 突。
  大體上的趨勢:(1)分析哲學的邏輯語言方法要淡出,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方法要興 起 。科學哲學要進一步融入科學學;(2)特殊科學的哲學會有很大發展,物理學上,特別是有 關復雜性問題,在生物學上,有關還原、突現、層次等概念的探討會大大加強。在認知科學 上,計算機科學哲學與神經科學哲學都將對語言哲學與心靈哲學產生重大影響。這里二元論 與辯證法、還原論與突現論等,都將是研討的熱點。
自然辯證法研究京5~7B2科學技術哲學曹天予20022002本文回顧了20世紀科學哲學的幾個主要學派的思想基礎及其爭論的焦點,以及自然科學和 社 會科學(尤其是經濟學)中的哲學問題研究。本文還對未來科學哲學的發展趨勢作了展望。邏輯實證論/社會建構論/還原論/突現論/復雜性問題/logical positivism/social const ructionsm/reductionsm/emergentism/complex problems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本文系作者在第10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上所做的報告。An Overview and an Perspective to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y of ScienceThis article overviews the thought background and their focal points at issues of the main schools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① century and the studies on the phi losophical problems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It also project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波士頓大學 哲學系/Center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History of Science Bost on University,Boston MA 02215,USA  曹天予(1941-),上海人,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哲學與科學史 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科學史、物理哲學。 作者:自然辯證法研究京5~7B2科學技術哲學曹天予20022002本文回顧了20世紀科學哲學的幾個主要學派的思想基礎及其爭論的焦點,以及自然科學和 社 會科學(尤其是經濟學)中的哲學問題研究。本文還對未來科學哲學的發展趨勢作了展望。邏輯實證論/社會建構論/還原論/突現論/復雜性問題/logical positivism/social const ructionsm/reductionsm/emergentism/complex problems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本文系作者在第10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上所做的報告。

網載 2013-09-10 21:31:20

[新一篇] 西方社區心理學的發展及述評

[舊一篇] 西方經濟學專題研究  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和分析方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