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415[2007]01-0004-05
  一、核心能力開發是社會對職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職業核心能力的開發所以會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因為它涉及到人的基本素質問題,這始終是影響我國就業問題解決的一大難題,而且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這是針對勞動者基本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新要求提出的一個原因是經濟發展帶動了職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就業方式。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階段,產業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它既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在這互為因果條件的推動下。我國職業結構的變化也處在一個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要更快更大的發展階段。我國職業結構形態變化的典型表現,一是許多傳統職業在不經意之間消失,而大批新職業又以超出我們想象的形式和速度顯現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二是在新技術革命的洗禮下,由于信息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提升了許多傳統職業的內涵,新的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及新的社會消費方式促成了許多職業功能的分化和融合,很多職業基本形態沒有改變,而其內在的技術、功能和工作方式卻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革。
  職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沖擊了現有工作崗位,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勞動者的就業方式。人們不再從一而終地守在一個職業崗位上,因為這個崗位本身已不存在了。職業結構的變化在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把勞動者推向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使得職業變換和崗位流動成為社會就業的主流方式。這種流動對勞動者提出新的要求:不僅要有完成現有崗位任務的勝任力,還要有適應崗位遷移和就業方式不斷變化的適應力。
  新要求提出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勞動就業供需關系出現了結構性的錯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職業能力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我國勞動就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勞動資源供給總量大,宏觀上供過于求,同時勞動者的技能結構和素質與需求又不相匹配,微觀上供不應求。我國現有技能人才隊伍的等級構成、職業工種構成、知識和技能結構等不能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技術設備更新、勞動組織崗位等變化的需要,復合技能性和知識技能型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在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對人才的競爭更加劇了這種供不應求的嚴重性,使提高勞動者基本素質的問題顯現得更加嚴峻。
  根據調查,目前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和用人標準上越來強調綜合能力素質。過去企業用人首先是講學歷文憑,只要專業對口就行;后來學歷文憑的門檻越來越高,要有職業資格證書,要有實際能力和動手能力;現在這些學歷文憑和資格證書的“硬指標”又都嫌不夠了,企業還要求學生具備所謂“軟素質”,更加強調與客戶溝通、協調的能力,遇到困難要能調動自己的潛能來解決問題;此外,潛在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創新精神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現代企業用人原則認為,個人綜合素質和工作態度比學歷和資歷更加重要。學歷或資格不能代表將來,企業想要的是能支持員工持續發展的能力。
  社會對勞動者提出的職業能力深層次結構要求,可歸結為職業核心能力,并分為與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能解決問題、自我學習等等8大模塊,這反映了對職業能力結構的一個認識。我們認為,社會對職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指職業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能力,它是職業能力結構的核心,是支撐整個職業能力的基礎。
  二、核心能力開發是能力本位教育目標提出的新任務
  2004年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成為教育和勞動兩個部門的共識,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改革確立了就業導向下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方向。在這個目標導向下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學模式的構建必然會把核心能力開發作為一個新的使命和任務。
  新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說到底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職業能力結構體系來替代傳統的專業學科結構體系的主導地位,在教學改革上實現能力本位對知識本位的替代。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界關于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不論是側重理論基礎的研究還是技術方法研究,都會將分析對象瞄準職業能力結構,都要對職業能力進行定性定量的細化結構分析,盡管大家研究的結論和表述不盡一致,但對職業能力基本結構的分析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而且從這些結構分析中都能找到一個基本相似的能力結構層次,這就是核心能力,或者稱為關鍵能力。目前勞動部和教育部在聯合推動“雙證書制度”的試驗中,以及中、高職培訓機構普遍開展面向職業的專業設置和教學改革的試驗中,都把課程體系改造作為關鍵環節。課程體系改造要以企業職業活動為依據,并借助與職業能力結構分析技術,特別是能力模塊分析技術。在許多研究課題成果所提出的某種專業雙證書課程解決方案中,都能看到核心能力模塊的存在。
  上述形勢反映了當前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在企業用人標準從“技術”向“技能”,進而向“素質”轉向時,職業教育和培訓教學的基礎也從學科導向轉向職業活動導向,并在一步步地調整著教學內容和形式,開始從純粹技術教育向能力結構深層次的素質訓練拓展,在這個轉向過程中,核心能力開發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將滲透到每個專業教學和職業能力訓練課程及教學活動中。
  三、核心能力開發是實現國家技能振興戰略的新途徑
  核心能力開發不僅是一個解決就業問題和教育改革的策略性問題,也是涉及國家經濟振興戰略的一個重大問題。“未來的勞動者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這個在就業市場上提出來的問題,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和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針對這個問題,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都十分關注他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尋求改革現有的做法,以期建立一支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的勞動隊伍。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將開發勞動者的職業能力作為技能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
  20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政府就提出要“為了成功的未來而開發技能”的口號,由政府主持制定了一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即NVQ體系。英國的NVQ體系的制定和推行不僅得到行業的積極認可和參與,同時也與教育部門有一個很好的配合,使NVQ體系的認證與學歷文憑等同和互認。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三個互相支持和補充的體系,即NVQ體系、通用職業資格證書(GNVQ)體系和為就業服務的核心能力(Key Skills)體系。而核心能力的開發就是這個NVQ大體系的基礎,有一套獨立的可操作性的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
  德國在推行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也特別強調關鍵能力的培養。這里所說的關鍵能力,就是一種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能適應崗位變換和技術發展的核心能力。德國的職業教育是企業主導型的,企業是技工技能培訓的主體,教學內容是基于生產活動而開發的。因此,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天然地融合了許多專業以外的能力,包括關鍵能力就是從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中抽象出來的一個泛技術和非技術性的東西。目前德國政府和企業正在努力將技能培訓模式向素質培訓模式轉變。素質培訓主要包括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聯邦德國職業教育研究所也提出了自我學習、計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接受和傳播信息能力等關鍵能力的概念。
  美國、加拿大職業教育是市場主導型。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MES的理念和技術,這是基于靈活就業方式而開發的一個就業培訓模式。MES模塊技術把培訓和就業的關系聯系得更緊密了,它最主要的意義在于把培訓課程的開發建立在對能力結構分析的基礎上,而且提出了一個能力模塊的技術,這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德國的關鍵能力以及英國的核心能力體系都是采用的這種能力模塊分析技術而構建起來的。
  在我國勞動保障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研究課題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職業分類規律分成了三個層次: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這個課題實際上初步完成了對職業能力結構體系框架的構建,特別是這個結構體系后面有一系列的標準教材開發和技能鑒定體系做支撐,為職業能力體系的開發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手段和途徑。客觀地說,課題提出的三個層次職業能力結構體系是目前最貼近職業活動現狀的一種觀點陳述,也是最具實際意義的一個政策指向,它構建了對職業能力分析的一個基本框架和思路,為職業教育和培訓教學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為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文件精神,勞動保障部加強了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行動的實施力度,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評價機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在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這個形勢下,堅持發揚《國家技能振興戰略》課題提出職業能力結構分析的思路,對貫徹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以及相關新職業、新技能、新課程、新教材的開發,都需要以職業能力的構建為基礎,而核心能力體系的開發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四、對核心能力的解讀要以職業能力結構為依托
  解讀核心能力本質,需要分析其在職業能力結構上的特殊位置,在現實職業活動中的特殊表現及特殊規律。
  人的職業能力結構有如人的專業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結構有三個互相支持的層次: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人的職業能力結構也有三個互相支持的層次:就業核心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特定職業能力。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通過以下三種模型來解讀核心能力的本質。
  1、冰山層次模型:說明職業能力結構層次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模型里,水面上顯露的層次是職業特定能力,在水面下直接支持這個特定能力的層次是通用能力,這個通用能力的層次可以容易地觀察到,然而在其之下更深層次的能力,就不太容易注意到,它就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隱性的,然而它最寬厚,它承載著整個能力體系,是所有能力結構的基礎,水下基礎層次越寬厚,水面上顯露的層次就越強大。
  G53R604.JPG
  圖1 冰山層次模型示意圖
  2、模塊集合模型:說明職業群中每個職業能力模塊的集合狀況
  從職業能力構建來說,每個職業包含三種類型能力模塊,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塊,其次是可與其他職業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塊,再次就是與所有職業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塊。核心能力模塊是所有職業共有的。
  G53R605.JPG
  圖2 模塊集合模型示意圖
  3、樹干支撐模型:說明職業能力結構相互支撐的關系
  職業能力結構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好像一棵大樹,核心能力像是大樹的主干,通用能力是主干上的分支,特殊職業能力是分支上的樹葉。天下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特殊職業能力種類繁多,但屬性相似的職業能力可歸屬于某一類行業通用能力,而所有這些通用能力又都是在核心能力這個主干上,并共同支撐著社會林林總總的特殊職業能力。
  五、現實中的核心能力有其特殊的表現
  以上抽象地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指出核心能力在職業能力結構中的哪一個層次,但具體地分析,我們就很難說出某一個職業活動中需要哪些核心能力來支持,特別是我們對核心能力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或誤區。
  1、核心能力不是一門技術,而是應用某種技術方法去做事的能力。
  8個模塊的核心能力特別是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解決問題、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基本沒有自己特有的技術和方法,但是所有職業活動中專業技術的應用又都離不開核心能力,如學習能力就是支持專業技術學習掌握的一種能力,甚至可以說是人的社會本能和生命的原動力。核心能力本身不能用技術來界定,它是支持技術方法應用的一種能力,主要體現在工作現場的工作過程而不是在課堂。因此,核心能力中的與人交流能力不能用聽說讀寫的語文水平來替代,數字應用能力所強調的也不是數字問題的解決,而是解決問題的數字。
  2、核心能力不是單一技巧的簡單組合,而是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執行能力。
  核心能力包含一些基本能力點或技巧,但不能把核心能力僅僅理解為單一技巧的運用或組合,如解決問題能力中很多關鍵性技巧,僅靠掌握一些技巧是不能最終解決問題的。我們強調這種能力不是孤立、片段、有頭無尾的,而應是一個過程能力或全過程的執行能力,缺乏對職業活動全過程的把握或其中某一環節不能按規范操作,都不能保證職業活動的順利實施。只要把核心能力放在一個完整的職業活動中來理解,就能抓住解讀核心能力的秘訣。
  3、核心能力是與人的生理、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的一種行為表現。
  核心能力是職業能力結構最深層次的一種行為表現,因此與人的個人潛質、先天性格以及后天人文環境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個班的學生,同樣的教育,同樣的環境,而在核心能力上表現出來的差異遠遠大于在知識水平上的差異。這是很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
  六、核心能力的養成有其特殊的規律
  現實職業活動中核心能力的特殊表現決定了核心能力的養成具有一般職業能力培訓所不同的特殊規律。
  1、核心能力養成不是知識的獲得,而是行為的改變。
  核心能力的培訓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但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無論你獲得了多少關于與人交流能力的知識也不能代表你就掌握了與人交流能力。例如創新理念和創新技法中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是可以習得的,但不經過實踐,你永遠也走不出因循守舊的習慣和行為。因此要改變它,單靠說教很難做到,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往往是在一個好的環境和教養中潛移默化的結果。
  2、核心能力的養成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行為能力的訓練。
  核心能力培訓在課堂上講,這只是能力訓練前的一種認知準備。雖然人的核心能力養成有先天差異,但通過后天環境的影響以及長期規范的訓練還是可以彌補的。核心能力可以設置專門的訓練課程進行強化,同時在專業基礎課或專業技能培訓中有意識的融入核心能力的訓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3、核心能力的養成重在工作或學習的過程,而不在于其結果。
  核心能力本身沒有專門技術,往往是在學習某種專業或技術時不知不覺中就把核心能力訓練出來了。核心能力的養成過程與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同在,實際上,學生在完成汽車維修技能訓練后,我們在考核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可測評出其核心能力的水平來,只要有意識地將核心能力訓練融入到專業技能訓練之中,就完全可以做到。
  七、核心能力標準制定要貫徹職業活動導向原則
  核心能力的開發無論在標準制定,教材開發以及培訓和測評方式上都與一般職業的特定能力有所不同。
  職業活動導向是實現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教育目標的保證,是核心能力存在的基本前提,因此核心能力的標準制定要以職業活動導向為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標準是從具體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要能返回到具體職業活動中去。
  由于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適應性,因此其標準一定要建立在高度抽象概念之上,否則難以歸納出所有的職業共性,通過能力結構分析和能力模塊分析,可建立一個核心能力模塊結構標準。但是,這個標準的可操作性還要表現在它能返回到具體的職業活動中,就是說,每一個能力模塊在職業活動中都應是現實的,可觀察到的,可操作的。
  2、標準制定的邏輯出發點不是技術,是完成職業活動的技能。
  人們往往把能力標準理解為掌握各種技術要求,以技術為邏輯出發點,那么能力標準里就會充滿了各種技術和方法。如果把自我學習能力的方法或技術統統編進標準里,那標準就只是一個技法的武器庫,而看不到人的活動。所以,核心能力標準不是技術標準,而是做人做事的規范。因此,它應以職業活動為出發點,對人在完成任務中應具備的能力作出規定,使操作既符合技術要求,也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特點。
  3、標準制定要以完成任務的全過程為依據分解并確定能力模塊。
  職業活動是有始有終的一個過程,能力標準要反映職業活動的特點,就要依據職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對人的能力提出相應的要求。因此,核心能力的標準就不能簡單羅列所有的學習方法,而要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按職業活動的過程來分解細化核心能力,形成能力模塊,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核心能力作為一個過程執行能力的特點。
  八、核心能力培訓要遵循行為活動導向教學的規律
  核心能力培訓的實質就是改變人的行為活動及習慣。因此這種培訓就應以行為活動方式來引導教學全過程,實現學員行為活動的改變。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我們研制開發了一套核心能力訓練模式,即OTPAE五步訓練法。
  第一步——目標建立:樹立能力訓練應達到的行為目標(Object),即,以職業核心能力標準為依據,讓學生明確并接受能力訓練最基本的能力點;
  第二步——案例分析:提供典型任務(Task)或職業活動案例,分析其中能力行為目標的具體表現,在學員頭腦中樹立可模仿的映象;
  第三步——訓練準備:為學員做好能力訓練前應知方面的準備(Prepare),講解基本的要領或程序,讓學員掌握必要的知識和理解;
  第四步——活動導向:以行為活動導向教學法組織訓練活動(Action),用任務驅動和工作實例的方式,讓學員在大量的行為活動訓練中養成規范的習慣;
  第五步——效果評估:在學習和訓練課程中,對照第一步行為目標能力點,評估(Evaluation)學員是否達到規范要求,強化訓練效果,改進教學并評估學員達到的水平。
  按這種模式進行訓練的教材,不能采取一本書主義照本宣科,而應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參照模擬訓練而設計的學習材料和訓練手冊,即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這個培訓包主要包含:(1)知識學習手冊:是相關課程教材或教學輔助資料,供學生在課堂使用;(2)行為訓練手冊:是根據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核心能力訓練的教學示范,是OTPAE五步訓練法的寫實,作為訓練課程參考;(3)案例學習手冊:是教學和訓練中典型案例的匯集,作為教學或訓練參考;(4)能力測評手冊,是按標準要求對各能力模塊及等級應達到行為能力目標的陳列,作為學員能力訓練和測評依據,并作為測評人員考核記錄。
  核心能力培訓除開發培訓包外,還應制定相配套培訓教學計劃和大綱,開發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course ware)、工作現場或角色模擬等工作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知識考試試題樣例、技能測評方式和程序化文件、測評證據文件包等。
  九、核心能力測評要充分反映能力本位的特點
  核心能力測評不是靠再現知識和表現技巧,而是要觀察實際任務的執行。核心能力沒有特定的專業技術考核,因此對職業能力深層次核心能力測評要比一般職業特定能力鑒定困難得多。研發核心能力測評技術的目的是要盡可能真實地測評出學員的核心能力,同時通過測評促進學員對核心能力的掌握。測評通過三種形式實現三個目的。
  1、全國統一考試:通過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組織的考試體現核心能力測評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主要測評學員對相關核心能力模塊認知層面的知識和理解,促進學員對核心能力相關知識的學習,為核心能力訓練打好基礎。
  2、實際能力測試:由核心能力培訓機構,在學員訓練或實習中,以能力測評手冊為依據,對學員的表現做出評估,并按標準要求進行現場考核并作為核心能力等級認證證據,以此推動學員實際參與能力訓練的全過程,從某種意義來說,學員只要參與了訓練的全過程就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3、綜合能力面試:由授權測評機構組織專家對核心能力綜合表現進行抽查和面試。作為補充,還將通過案例分析、現場模擬并結合實際工作等方式考察學員過程執行能力及全面掌握核心能力的程度,重點是高級別核心能力測評。
  收稿日期:2007-03-10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4~8G53職業技術教育李懷康20072007
職業能力結構/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職業結構和就業方式變化,社會對勞動者職業能力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核心能力是職業能力結構中最深層次的一種行為表現。核心能力的開發,包括與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解決問題、自我學習、與人合作,創新和外語應用等8大模塊,是整個職業能力結構的核心,是支撐整個職業能力的基礎。核心能力不是一門技術,而是應用某種技術方法去做事的能力,是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執行能力。
作者: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4~8G53職業技術教育李懷康20072007
職業能力結構/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

網載 2013-09-10 21:37:57

[新一篇] 職業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障礙及其消除方法

[舊一篇] 職業流動的性別差異及其成因   ——江蘇省第二期婦女地位調查數據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