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圖書館學情報學定性研究方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CLASS NUMBER G250
  圖書館學與情報學方法論是這兩門兄弟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的方法體系,不僅是提高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水平和效率,推動學科建設的需要,也是滿足圖書情報實際工作的需要。近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通過借鑒、移植和雜交等手段,使自身的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定量方法的引入,不僅是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進步的一個標志,也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種趨勢和知識趨于整體化的一種表征。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二重性。如果我們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從事物的質與量兩個方面來認識問題,就會發現運用現代思維和科學方法去充分揭示客觀事物性質和狀態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在定量方法的基礎上,必須同時注重對定性方法的研究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二者協調平衡,符合科學研究規律,全面地提高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能力,從而建立起完整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方法體系。
1 關于定性研究方法的界定
  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目前學術界對此尚無明確、公認的定義。有人將定性研究方法定義為一種“以準確的詞語形式,而不是以數字和度量的形式來描述現實[1]”的方法。有的學者更直接地指出“是一種非數據資料的收集方法[2]”;等等。筆者認為凡具備以下特征的研究方法就是定性研究方法:
  (1)在形式上是非量化的;
  (2)在內容上是對事件或現象的主要性質和特征的解釋。
  應該指出的是,將研究方法分為“定量的”和“定性的”主要是為了表述上的方便。而在實際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中,如果我們想對某一問題、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討,往往需要根據該事物、問題的特性同時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事實上,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者目前使用的方法很多,可以將其組合序列用一個兩頭開放的連續體來表示:一頭是嚴密控制的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量化研究,另一頭是純粹的定性思辨;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多不同的方式,且整個連續體同時不斷地往橫向和縱向擴展和變化。
2 定性研究方法的意義
  描述圖書情報工作實踐中的問題和現象。對有關問題現象的歷史過程、事件發展、人的相互關系或相互行為等方面,定量數據很難搞清,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例如觀察和訪談方法)便能將其較清楚地描述出來。定量方法也用于現象問題的描述,但其常常限于表層,或囿于變量的多寡及其復雜程序,容易損失一些有意義的研究信息。
  發現理論或形成假設。從整體上說,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是循序漸進的。對于正在研究的領域或將要研究的領域,研究者可能知之甚少,對圖書情報工作實踐中出現的某些問題,研究者還未掌握第一手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容易發現理論或形成有意義的假設。因為定性方法的主要邏輯是歸納,即通過觀察事實或訪問歸納出相應的理論結論或假設。而定量方法的主要邏輯是演繹。演繹則需要首先建立理論假設或從既定的理論論證出發,用定量數據來證明或修改理論。在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還未能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理論概念、命題及其假設都是難以建立的。而通過定性方法發現或形成的理論經過解釋,可作為定量研究的假設,用定量數據加以證明、檢驗或修正。
  了解圖書情報工作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或現象產生的原因、發生發展過程及問題現象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運行機制以及政治、文化、經濟等制約因素的研究等等。
  定性研究是定量分析的基礎。當研究者進行定量研究時,其量化指標的確定,如一些參數的選擇以及定性指標的量化,都是由定性分析研究后給出的。有些定量方法是在一定范圍內和假定的情況下應用的,而這種假定多數是由人的主觀認識決定的,或是根據定性分析得出的。有些定量方法的公式本身就是經驗公式,實際上是一種定性分析研究的具體化。在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中定量研究的結果往往需要明確的定性闡述。另外,定量方法的運用還會受到社會現實的局限,如有不少的定量方法因收集不到有關數據而不能被應用,因而只能求助于定性方法解決。再則,有時盡管有了數據,但可靠性差。為盡量使研究結論接近真實,就使定量方法中含有大量的定性分析研究。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各有其長處和局限性,不能離開所要解決的問題來評論這兩類方法的孰優孰劣,以致厚此薄彼。實踐證明,在完成一項圖書館學情報學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往往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定量分析則是定性分析的精確化和具體化,兩者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所以在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中,應該提倡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結合。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種種因素的限定與制約,特別是數據來源尚不充分,定量方法的應用尚存有不少困難,故此在現行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活動中,應以定性研究方法為主,定量方法為輔。
3 定性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圖書館學情報學定性研究的過程一般包括:選擇研究課題、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做出結論等幾個步驟。雖然這些步驟在形式上和定量研究有相似之處,但其運行順序、包含的內容以及操作手段卻不相同。由于定性研究本身是一個不斷演化漸進的過程,以上這些環節在實際操作時并不是孤立的、依次進行的。它們之間彼此相互重疊、互相滲透、循環反復。
  (1)選擇研究課題。圖書館學情報學科研選題的來源有:上級下達、外部委托以及個人科研自由選題、學位論文選題、學術團體征文等。不管何種方式的課題確定,都是科研活動的重要開端。如果課題選擇不當,就很難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研究課題的選擇應遵循新穎性和創造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唯一性原則。選題可以是圖書情報事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圖書情報工作中的疑難和有待改革的問題,也可以是來自學科交叉點或其他來源的課題。
  (2)收集材料。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者在進行定性研究時,除了通過查閱文獻收集材料外,還可以運用觀察法和訪談法來收集研究所需的信息。
  觀察是一種搜集非語言行為的數據資料的技術。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手段,它與日常的觀察在科學性方面有本質的區別:日常的觀察是自發的,缺乏對先入之見和偏見的反省;科學的觀察則建立在對知識和過程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并且是可以控制的活動。觀察一般分為參與型和非參與型兩種。在參與型觀察中,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觸中觀察他們的言行。我國許多圖書情報實際工作者在研究問題時所采用的觀察法通常是參與型觀察。這樣做的長處是:研究的情境比較自然,研究者可以深入到被研究者內部,更深刻地了解他們行為的意義。但這樣做對研究者的要求比較高:研究者不得不同時扮演雙重角色,既是研究者又是參與者,這就很難保持研究所必需的心理和空間距離。在非參與型觀察中,觀察者置身于被觀察的世界之外,作為旁觀者了解事件的動態。我國許多担任圖書館學情報學教學科研任務的大學教師及研究生通常采用非參與型觀察法。非參與型觀察的長處是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距離對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客觀的觀察,操作起來也容易一些。其弱點是很難對研究現象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有時還因距離較遠,觀察者看不到或聽不清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影響信息的收集。
  與觀察方法不同的是,訪談是一種對話的技術,以使研究者能夠理解并解釋被研究對象的行為或看法。訪談通常使用開放的形式,或者在研究早期采用開放式,隨后逐步縮小范圍,采用半開放式。訪談結構應靈活寬松,在訪談的過程中,訪談者應注意被訪者對問題的定義和思維方式,遵循他們的思路,用他們的語言來表述所討論的問題。在訪談過程中,被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對于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也非常重要,訪談者可以同時觀察被訪者的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不失時機地記錄下來。
  (3)分析材料。原始材料收集上來以后,需要對其進行分類、歸檔和編碼。圖書館學情報學定性研究的材料分析一般采用歸納法,從原始材料逐步抽象到概念,從個別概括出一般。通常可用類別分析法和敘述分析法。
  類別分析是將具有相同屬性的材料歸入同一類別,材料的屬性可以從事物的要素、結構、功能、原因等各個層面進行分類。類別可以組成樹枝形主從屬結構或網狀連接形結構。類別分析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開放式分析、軸心式分析和選擇式分析。開放式分析要求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者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盡量排除個人的偏見和定見,將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現的屬性分類。軸心式分析著重于發現和建立類別之間的各種聯系,包括因果關系、時間關系、語義關系等等。選擇式分析是在類別中找到一個可以統領所有類別的類別,將所有的研究結果統一在這個類別的范圍之內。類別分析的不足之處在于有可能將一些無法分類、但對研究問題十分重要的材料排除于結果之外。
  此外,在材料分析中可以用敘述法來彌補類別分析的不足。敘述法將材料放置于自然情境之中,生動逼真地對事件和人物進行描述和分析。敘述結構可以采納前因后果排列、時間流動序列、時空回溯、圓周反復等方式。敘述形式包括輪廓勾勒、片段呈現、個案分析等。敘述型和類別型分析可以結合起來使用:前者可以為后者補充血肉,后者可以幫助前者分清層次和結構。如果研究者初步建立的分析框架、類別,甚至所研究的問題不符合收集到的原始材料,研究者可以隨時進行修改。
  在材料分析的基礎上,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研究者往往能順勢得到結論。值得注意的是,在做結論時應該注意材料之間的異同,避免為了使結論看上去完整精確而犧牲材料的豐富復雜性。結論應符合材料的真實。盡管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者也可以借助個人的經驗和直覺來提出觀點得出結論或建立理論,但它們必須建立在原始材料的基礎之上,不能憑空杜撰。
4 定性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
  與定量研究不同的是,定性研究的主觀性較強。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歷、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對研究會有很大的影響。研究者本人對被研究現象的看法和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研究問題的提出、理論框架的設計、材料的選擇和分析以及對結果的闡釋。此外,人們的思想行為常具有某些利益動機。即使是“知識”、“事實”、“真理”都受到某種價值觀或理論的制約。由于價值體系、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以及歷史發展等原因,人們對這些潛在的制約還缺乏認識。因此,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應該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堅持用唯物辯證法的原理來分析認識圖書情報事業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客觀性、可靠性、可重復性和適用性。
  (來稿時間:1997.11.11。編發者:徐葦)
中國圖書館學報京73~76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匡文波19981998Library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proces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i)fact gathering,inclu-ding methods of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ii)analysis,includingclass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analysis;iii)conclusion.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one should no-te such factors as personal experiences,values and ideology,wh-ich can affect results.2 refs.匡文波 現為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博士生。通訊地址:湖北武漢市。郵編430072。 作者:中國圖書館學報京73~76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匡文波19981998Library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網載 2013-09-10 21:38:26

[新一篇] 論圖書館功能開發和資源整合的管理科學基礎

[舊一篇] 論增加國家投入與增加農民收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