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信行業壟斷與競爭問題的幾點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過去,人們一直把電信行業視為自然壟斷行業,認為電信服務的基礎性、網絡的完整性、固定資產的沉淀性、成本的次加性以及電信運營的規模經濟決定了民信業采取壟斷經營模式比較好,許多國家通過國有制、法律、制度等形式確立了電信業的壟斷經營體制,并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期間政府管制失靈和壟斷帶來的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當前正值我國電信行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明確界定電信業的行業性質,正確處理壟斷與競爭的關系,不僅關系到我國電信行業改革開放,而且關系到整個電信行業的發展。
    一、壟斷存在的基礎和反壟斷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競爭的社會里,但在我們的身邊也能發現無處不在的壟斷。我們飲水、照明、出行、遠距離信息交流等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基本需要都是靠某些壟斷組織滿足的,壟斷對經濟生活的深度滲透也帶來了人們對某些壟斷組織服務的高度依賴。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生產集中和壟斷不僅有著很強的經濟動因,而且有著相應的技術和制度基礎。
  技術的進步為企業的兼并與擴張提供了可能性,企業生產規模擴張的步伐與技術進步的步伐是一致的。專業生產技術進步、交通運輸、信息通信技術的發達,極大地縮短了時空距離,為企業跨越國界的擴張奠定了基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跨國公司的興盛,表明了企業具有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同時也意味著生產集中和壟斷從國內走向了國際。公司制和證券市場制度有效地斬斷了個人財富和工業規模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意味著削弱了競爭性企業的制度基礎,為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的集中和壟斷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當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大的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它們的實力是國家競爭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在經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信息傳遞便利化、傳遞手段多元化、傳遞范圍無限化的情況下,生產在國際范圍內超大規模集中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無論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培育本國的大型企業集團。發達國家政府的管制和放松管制也是交替進行的。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對待壟斷與競爭的態度往往不僅與當時的經濟、技術環境密切相關,而且與其國家利益、消費者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取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在當今社會技術環境里,反壟斷的目的是為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不應是為了維護某種在理論上合理的行業格局,反壟斷主要是反對行為壟斷。
    二、競爭是否改變了電信行業的性質
  (一)電信業的壟斷或競爭不是單純的體制選擇結果,而是技術和經濟條件變化的產物。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電信業的壟斷經營是由當時的通信技術條件、市場的有限性和通信業的行業特征決定的,是電信市場競爭博弈的結果,而不是體制選擇的產物。電信網是一種基于需求原因的規模經濟,具有服務的全程全網性和通訊標準的統一性以及由技術特征所決定的對服務質量的要求等。壟斷經營在當時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具有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合理性。
  從歷史來看,電信行業也經歷了壟斷——競爭——壟斷——競爭等循環過程。電話在美國產生初期,貝爾公司曾通過專利構筑起電話壟斷的壁壘。19世紀末,貝爾公司的電話專利到期后,美國電信業進入自由競爭時期。在這一段時期,由于競爭激烈,各電話公司都想擴大自己的專用網。覆蓋更廣的地理菹圍,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它們之間拒絕相互連接,致使不同網上的用戶無法通話。關于電話服務是堅持競爭還是實行壟斷的爭論持續了13個年頭。1921年Wilians-Graham法誕生,為這場爭論暫時劃上了句號,該法免除了電話公司的反托拉斯法,允許電信行業對獨立的電話公司實行合并以達到統一服務的目的。在這種背景下,1934年通信法產生,美國電信業正式進入管制壟斷時期。
  20世紀80年代后,電信行業由壟斷走向競爭同樣是通信技術和經濟發展的結果。正是技術的變化、市場的發展為新電信運營商的加入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機會,才打破了電信行業的壟斷局面,引致了電信行業的競爭。而電信行業的改革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展開的。改革與技術進步互動,奠定了當今電信行業的競爭性產業格局和發展趨勢。
  (二)競爭并沒有完全改變電信業的固有屬性,電信業是政府管制下的有限競爭行業。
  首先,電信業的網絡經濟特征沒因競爭而改變,壟斷在該行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自然基礎和較強的經濟動因。雖然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已經弱化,通信技術發展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作為物理層傳送的基礎網絡,特別是本地網,其基本經濟特性并沒有改變,即提供服務的成本與全域物理距離相關聯這一網絡型經濟性質。因此,不同的電信運營商之間有著合作的需要。與一般行業相比較而言,有著更強烈的合并、共謀或壟斷沖動。
  其次,市場的發展及網絡成本的降低,并沒有完全改變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特性,自然壟斷在一定程度、某些方面或地區仍然存在,而且至少目前還不可能消除。固定網絡的自然壟斷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但在替代服務出現的情況下,它不應該再是反壟斷的重點和分割的對象,相反應該基于市場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完善的規制。此外,無線電頻普資源具有質、量、時、空屬性,頻普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有限性。頻普資源的稀缺性決定移動通信業務只能是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
  再次,電信技術發展使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弱化,但電信行業依然存在規模經濟和固定成本的沉淀性。其網絡建設上的高投入和利潤隨用戶增加逐漸釋放的特點并未完全改變,由此決定了其網絡成本投入后,必須有一定規模客戶才能維持贏利。而由于客戶資源是有限的,由于重復建設網絡,網絡資源必然大量過剩,對客戶的爭奪將誘發運營商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許多企業可能尚未達到規模經濟平衡點的要求,就遇到了殘酷的價格戰,最終只能破產。美國電信行業之所以陷入困境與開放后缺乏必要的管制而引發的惡性競爭有密切關系。
  此外,競爭本身也不能解決普遍服務問題。企業行為理性決定了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新進入者都會采取撇油脂的經營策略,電信普遍服務就難以實現,國內的數字鴻溝就會加大。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離不開政府的干預。
  電信行業的競爭只能是政府管制下的有限競爭:一是電信行業只能在政府的嚴格規制下開展競爭:二是電信業只能由有限的競爭者參與競爭。
  (三)在新的技術環境和發展趨勢下,電信行業需要公平競爭環境,而不是競爭者保護。
  在傳統單一通信技術和單一通信網絡的條件下,壟斷了網絡就壟斷了通信市場,因此電信業引進網絡競爭就等于市場競爭,要維持競爭性的市場格局,必須重復建設同樣的基礎設施網。但在通信技術多樣化、網絡多元化的情況下,對某種網絡的壟斷并不能導致對通信市場的壟斷。盡管固話網仍然具有壟斷性,但因移動、因特網等其它信息交流方式的快速普及,傳統通信市場已被有效分割、競爭局面已經形成,而且因這種競爭是替代性的競爭,對傳統電信業務的分流能力特別強,因而構成了對傳統電信業務的強勢競爭,并將導致傳統電信服務市場的相對萎縮和市場份額的絕對下降。
  殘酷競爭后,電信業將進行一輪由競爭引致的重組,電信市場將走向競爭性壟斷,新的大的運營商將大都是適應電信行業多業務融合和技術發展需要的全業務運營商。與此同時,國際電信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將進一步強化,新的電信寡頭的競爭力將是我們現有的電信運營商無法匹敵的。在此背景下,我們要把國內電信行業的發展放在國際競爭與技術進步與更新的大背景下去考慮,從長遠的角度、全局的觀點去審視我國通信行業發展問題,盡量為電信企業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為此,應盡快明確整個電信行業發展的制度方向和原則,消除不對稱管制以及管制的不確定性給運營商的投資帶來的制度風險,以便其及時把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市場機會,充分利用國際電信市場調整、發達國家電信企業正在忙于內部整合的時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反對壟斷是為了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競爭不是保護某些競爭者。在電信行業技術進步異常迅速的情況下,不對稱管制實際上保護的不是競爭,而是競爭者,這有悖公平競爭原則,也不利于我國電信行業的發展。在技術進步和管制變革的推動下,三網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勢。三網融合要求運營商提供全業務服務。不對稱管制下,電信公司難以適應產業融合和匯聚趨勢,會坐失發展良機。
    三、競爭不能解決需要通過發展才能解決的問題
  中國電信行業的很多問題其實不是壟斷或競爭的問題,而是發展以及發展水平的問題。而且在目前的經濟水平下,有些問題不是也不可能通過競爭解決,相反完全的自由競爭反而使問題得不到解決。
  在我國,本地固定電話服務和農話服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僅2002年1-6月份農話就虧損了6.4個億。由于國內居民消費承受能力和提價的敏感性,價格不可能大幅度提高,這種虧損局面在將來的一段時期內還將繼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基礎網絡設施領域即便是開放,也會因沒有新的進入者愿意加入,尤其是在移動電話快速普及以及費用逐漸下降的情況下,投資風險更大。
  單純依靠自由競爭,電信普遍服務也難以實現,更不要講大多數鄉村消費者的選擇機會問題。如果選擇的權利建立在高成本基礎上的話,選擇機會本身對消費者也沒有意義。美國電信行業的過度競爭使該行業陷入了困境,也拖累了整個美國的經濟,但在本地電話服務領域,人們所期待的競爭并沒有出現。《商業周刊》為競爭支的一招就是取消補貼,這種為競爭而競爭的思路如果是從消費者利益出發的話,就短期而言,因要承担新進入者的成本,消費者福利反而下降了:就長期而言,在新的替代服務正在分食傳統市場的情況下,由于有新服務商的加入,原有電信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必定下降,消費者即使承担了先期競爭的成本也不一定能充分享受到競爭帶來的利益。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再次走向壟斷。
  經濟不等于經濟學,如果我們單純地從經濟學教條出發解讀現實,對現實必定是一種誤讀,由此得出的政策結論的可行性就值得懷疑。
世界經濟情況滬19~23,7C8新思路鄭奇寶20032003 作者:世界經濟情況滬19~23,7C8新思路鄭奇寶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42:03

[新一篇] 關于王夫之“內成”、“外生”概念的辨析

[舊一篇] 關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初步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