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裂窗破,重新確認日美同盟基本框架,兩大變化,  對亞太安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美日重建冷戰后同盟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美國總統克林頓順訪韓國后,于4月16日對日本進行了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兩國首腦會談后發表了一份醞釀已久的“聯合宣言”。美國駐日大使蒙代爾稱,這次首腦會談也許是“戰后日美關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克林頓這次出訪不僅重新確認了“冷戰后”日美同盟的基本框架,而且有可能對美日兩國面向21世紀的亞太安全戰略及東亞戰略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沖繩基地 如刺在喉
  這次美日首腦會談的主要特點是,經貿摩擦不再是雙方討論的主題,而維護美日安全關系則成為雙方關心的重點。去年下半年以來,日美之間的主要矛盾發生轉化: 日本對美貿易出超趨減,貿易摩擦緩和,但同年9月駐日美軍強奸沖繩少女事件又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 今年以來日本國民要求美軍歸還沖繩基地的斗爭仍在繼續。這一矛盾不解決,將直接影響美軍在亞洲保留駐軍的東亞戰略及日美同盟的基礎。
  克林頓原定于去年11月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大阪會議,并準備與日本就重新確認美日安全關系發表“聯合宣言”。但克林頓未與會,《聯合宣言》表面上因此一推再推。實際上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沖繩基地問題懸而未決,美日兩國政府如刺在喉,難以舉杯共享重建“冷戰后”日美同盟的盛宴。
  沖繩人之所以堅決反對美國駐軍,有其歷史與現實兩方面的原因。
  從歷史上看,沖繩人一直有一種長期受岐視的憤懣。二戰結束前夕,日本軍部明知敗局已定,為爭取時間還命令日軍在沖繩與美軍決戰。結果造成沖繩4人中就有1人喪生。戰后,沖繩人繼續被迫作出犧牲。從1945年起,美軍長期占領沖繩,“用刺刀和推土機”從農民手中強行奪走農田,建立起大量軍事基地。沖繩占日本全國面積的0.6%, 而駐日美軍基地的75%均集中在沖繩。直到1972年美國才將沖繩主權歸還日本,但仍保留了原有的主要基地。因此,從50年代起,沖繩人民就一直站在反對美軍基地斗爭的第一線。
  從現實看,沖繩人認為,日本憲法要求保障公民的和平生存權,而基地過于集中則侵害了他們的公民權及財產權。長期以來,沖繩的負担和犧牲已超出極限。自1972年日本收回沖繩主權以來,美軍在沖繩的犯罪達4700多起,對婦女的暴行超過110起, 美國一些人認為這些只不過是刑事犯罪,而沖繩人則認為這是對他們人權的踐踏。今年4月, 沖繩婦女已將這個問題提交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進行討論。可見日美同盟這個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筑已墻裂窗破、地基動搖,亟需重新翻修。
      被迫妥協 矛盾難消
  4月16日克林頓訪日前夕,危機終于出現了轉機。橋本首相今年2月訪美后與蒙代爾大使會談了5次,雙方于4月12日就美國向日本歸還沖繩普天間機場等事項達成協議。4月15日, 美日兩國批準了“沖繩設施與區域特別行動委員會”提交的階段性報告,雙方將于今年11月提出有關最終報告。
  根據日美階段性報告達成的協議,美國將關閉包括沖繩和關島6 個美軍基地在內的11處軍事設施,使美軍沖繩基地減少4700公頃,約占美軍沖繩用地的1/5。美國5—7年全面歸還普天間機場; 原在普天間機場的美軍空中加油部隊轉到山口縣巖國機場;普天間機場的部分作用由其附近嘉手納基地承担,并為此而擴充設施;在沖繩現有美軍基地內新建直升機場。同時,作為歸還普天間機場的條件,日本政府還同意,在緊急情況下美軍可以使用日本的民用機場。美國還表示同意將楚邊通訊基地遷移到沖繩的伊江島。總之,美日兩國政府是想通過在眼下沖繩人民反對最強烈的幾個基地上做出讓步,以度危機,同時繼續保持美國在日本的駐軍并進一步加強美日同盟。
  美國被迫遷移普天間機場和楚邊通訊監聽站,實屬不得已之舉。
  普天間機場是美軍在沖繩本島上的兩大軍用機場之一,駐扎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兩個航空大隊,作戰直升機70多架、空中加油機12架及3600多名官兵。軍用飛機在市區低空穿行,噪音擾民長達40多年,早就引起沖繩民眾的強烈反對。
  楚邊通訊監聽站是目前美軍監聽中國和朝鮮電波情報的重要基地。今年4月1日,包括楚邊通訊監聽站在內的7 處沖繩基地的美國土地征用手續到期,須由沖繩縣知事代理地主續簽手續才能繼續占用。但是,去年美軍暴行事件發生后,沖繩縣知事大田昌秀一直拒絕代簽手續。根據日本有關法律程度,去年12月7日, 當時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曾違心地向地方法院起訴,命令大田執行公務,但今年3月25 日福岡高等法院判決后,大田仍堅決拒簽,并表示要進一步上訴。這樣,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不得不代替大田知事辦理續簽手續,但這需要一定過程,結果造成在手續未獲續簽情況下政府和美軍“非法占用私人土地”的事實。4月1日以來,這一基地的地主知花昌一及幾百名同情者強烈要求歸還自己的土地,進入楚邊基地。日本政府不得不動用千余人攔阻,引起沖繩人靜坐示威。在克林頓訪日前夕,東京萬余人集會,要求美軍全部撤走。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不得不考慮在克林頓訪日前,就縮小和調整美軍基地作出讓步,即同意從普天間和楚邊兩地撤走。作為交換條件,日本同意簽署《日美相互提供物資和勞務協定》。問題在于,這種揚湯止沸的權宜之計不僅未能徹底解決問題,反而又引發了新的矛盾。美日雙方剛剛宣布有關協議,便遭到被迫接受普天間機場空中加油機的山口縣巖國市市長的抗議。日本政府內圍繞基地搬遷所需1萬億日元(近100億美元)財政開支問題也發生爭執。可見今后圍繞美軍駐日基地問題的斗爭還將繼續。
      矛頭何向 令人關注
  鞏固并加強美日同盟,是克林頓總統日本之行的主要目的,也是橋本首相的心愿。因此,這次美日首腦會談就此達成了共識,并在加強雙邊安全關系方面取得以下進展。
  首先,4月17日美日兩國首腦會談后, 簽署并發表了《關于安全保障的聯合宣言》和《日美首腦致兩國國民書》。雙方重新確認了“日美安全體制對冷戰后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美國將在東亞保留10萬駐軍。這基本上是以聯合宣言的形式重申了去年美國《東亞安全戰略報告》和日本制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的基本精神。在此前提下,將逐步縮小美軍駐沖繩的基地。其次,雙方簽署了《日美相互提供物資和勞務協定》,旨在使雙方軍事合作具體化、合法化、擴大化。第三,雙方決定將重新修改1978年針對蘇聯威脅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其目的在于建立日美兩國聯合應付冷戰后“遠東緊急事態”的合作體制。
  這將涉及兩個重要問題:
  一是今后日本可否沖破憲法限制,擁有“集體自衛權”的問題,即是否將迄今美國對日本單方面提供保護,改為日美可以在對方介入戰爭時相互支援、聯合作戰。對此,日美兩國內部均有不同看法。但上述《日美相互提供物資和勞務協定》的簽署,會不會使日本從應付“緊急事態”的“后方支援”逐步演變、擴大為擁有“集體自衛權”,這一點已引起有關各方的關注。
  二是日美軍事行動的范圍及矛頭所向。根據《日美安全條約》,“為有助于維持遠東國際和平與安全”,日本要為美國提供基地。實際上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日本都曾這么做過。冷戰期間,日美同盟主要是針對蘇聯的。冷戰結束后,這個歷史的遺物準備在什么范圍內起什么作用,也是有關各方密切關注的問題。
  日本并未對所謂“遠東”地區的范圍作出新的解釋,但是,事實上美國在沖繩基地的任務之一,是監視臺灣海峽局勢。最近美國“獨立號”航空母艦也是從日本橫須賀港出發駛入臺灣附近海域的。這次克林頓總統訪日期間還特意登上該艦鼓舞士氣。美國國防部長佩里4月15 日對日本報界宣稱:“這不只是對中國發出的信息,而是想讓這一地區所有國家都明白”,“如果必要,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在日本朝野都有一些人主張利用日美同盟對付朝鮮半島和中國臺灣海峽危機,有人甚至公開提出,一旦臺灣海峽發生沖突,美國按“與臺灣關系法”介入時,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也應對美提供支援。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論調。如果聽任其發展下去,勢必造成東亞戰略格局的動蕩與紊亂。一個本來可以迎來和平、穩定、繁榮的東亞地區,可能重新籠罩上一層類似本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冷戰陰云。
  對此,美日雙方不能不慎重考慮。4月17日, 美日首腦發表的《美日安全聯合宣言》強調,“中國發揮積極而具有建設性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美日“兩國對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合作給予關心”。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潮中,美日兩國人民也希望同中國友好合作而不愿同中國對抗,以免使他們的國家同中國的正常關系遭到破壞。
  克林頓總統回國后也許將把他此次東京之行的成果作為競選下屆總統的資本,但橋本首相則要繼續應付國內民眾反對美國駐軍的壓力,并責成其部下準備在半導體、膠卷、保險業等領域與美國打一場貿易談判的硬仗。重建后的美日同盟如何發展,是否穩固,都是尚待觀察的問題。▲*
  
  
  
世界知識京2-5D7國際政治劉江永19961996 作者:世界知識京2-5D7國際政治劉江永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3:09

[新一篇] 境內居民直接投資境外股市試點的效應分析

[舊一篇] 墨子論決策方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