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視野下的歷史抉擇——第八章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第八章

無人喝彩——舉世皆濁——獨清的尷尬

明末大學者顧炎武說:“彼醉不臧,不醉反恥;所謂一國皆狂,反以不狂為狂”{《日知錄》}

整個國家的人都處在一種醉酒的狀態中,不醉的人反而被認為是不清醒的人,整個國家的人都外于瘋狂有病的境地,不狂的人反而被人認為是有病的人。既然,整個國家的所有價值體系都已經被顛覆,那么恪守原來的價值理念的人,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除了一死報君恩,還能有什么出路呢?除了后來的人對他報以極大的尊崇外,而他當時,竟然很難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支持者和同情者,這就是獨清的尷尬。

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必乎沒有發生過什么根本的變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文官為主的官僚集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穩定作用。任你風吹浪打,任你改朝換代,他們總是巍然不動。這是一股任何人都不能小覦的政治勢力。盡管改朝換代,也只不過是新人換舊人,而他的基本功能、基本意識、基本運作方式并沒有什么大的改變。而在這個文官集團中,經過千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一套特殊縝密的規則。這是一些不能用文字表述,而又為大多數人數人所認可的游戲方式。誰不遵循這種規則,誰就要面臨出局的危險。因此,中國官僚集團的貪污腐敗,從來都沒有過停止過,只會越演越烈,直至與國家政權被另一群人推翻,而新的一群人又會從走他們前輩的道路,毫無羞恥地將腐敗進行到底。既使是象朱元璋那樣采起重典重罚的極端手段,也無濟于事,這本身是制度造成的直接后果,只幻想通過技術性的改革來遏止官僚集團的腐改,來阻止政權的覆滅,事實證明是完全無效的。

當然在進入官僚集團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貪婪成性,也有許多清廉正直的人,問題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除了同流合污,融入到這個深淵里去,熟闇里面的所人規則,才可能官運享通,如魚得水。否則,就有出局的危險,或者只有去坐冷板凳,過著清苦的日子。在現實現面前,一般人無法忍受。試想,生活都發生困難了,就算自己還能忍此重負,但是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因此,很多人不得不選擇放棄,那種能夠恪守首先道德原則的人,是極其稀少的。因此,中國的一部二十五史能夠進入循吏傳的清官大老爺與那些數量巨大的貪官污吏比起來確實只能稱為稀有動物。

清代一位官員叫陸其瀧在任嘉定縣令的時候,有一天,浙江巡撫慕天顏過生日。這是一個官員廣開財源的機會,也是下級官員巴結上司的絕妙時機。巡撫以下的官員無不爭先恐后地獻上處心積慮地,到處搜羅來的奇珍異寶。而這位不識時務的小小縣令,卻只是從袖珍中拿出一匹布,一雙布鞋送上,并且還要聲明說;“這兩樣東西,不是小人從老百姓那里搜括來的。布是家婦親手所織,鞋子也是家婦親手所制,特意送給大人添福添壽,望大人笑納,”巡撫大人聽了,笑著說;“先生如此的嚴于律己,實在是令本撫臺欽佩不已,你送給我的禮物,我心領了,禮物就不收了,以免令尊夫人受累,本撫臺心里不安得很。” 慕天顏雖然嘴上說得冠冕堂皇,但心里老大的不高興,不久就借一個很小事故將陸其瀧的縣令職務給罷免了。 (本事見清·陳康祺《郎潛記聞·初筆·卷三》)在這污濁的官場中,要堅守道德原則所要付出的代價。

在官場中恪守清謙,就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奇怪的是,中國歷史上政府付給官員的工資大都并不高,而官員除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費用,還有他所雇用的家丁、傭工、幕僚等等,這些開銷都要由自己掏腰包的。靠政府發放的薪酬,是根本大法無法應對的,這無形中就等于鼓勵官員去貪污受賄。如果不愿意貪污受賄,甚至說搜括錢財的本事不到家,都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其窘況,就可以想象了。

明代江蘇嘉興人許應逵,曾任浙江東平太守,為政清謙,官聲很好,但是不為同僚所容,被別人中傷,調離東平。當他離開的時候,東平的官員與老百姓都自發地來為他送行。人們放聲大哭,哭聲充滿了整個東平縣城,大家都舍不得他離開,對他的離去非常地悲痛。許應逵深受感動,晚上,來到一家旅館歇息,他對自己的仆人感慨地說:“我做官什么好處也沒有,只落得百姓幾點眼淚耳”。他的仆人聽了,長嘆一聲說:“我的老爺,囊中不著一錢,只好將老百姓的這些眼淚包起來,拿去作人事,送給親友”。許應逵聽了,只好為之拊掌,無話可說。(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這種令人尷尬的事,到也屢見不鮮,要做一個清官的確是太不容易。

清朝初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成龍,從羅城縣令升任合州知府,羅州老百姓,知道于成龍升遷為合州知府的消息后,擠在路上,將路阻得過水泄不通。人們呼天搶地:“老爺啊,今你離開我們,我們再也看不到清天,又要去過那暗無天日的日子了。人們放聲大哭,一直追送他有數百里之遙,這才哭著回去。

當眾人漸漸都回去了,只有一個瞎子還是不肯離開。于成龍覺得有些奇怪,就問他說,“大家都已經回去,你怎么還不回去呢”?瞎子回答說:小民學習占星卜卦,算到大人口袋中錢,跟本不夠行走千里的路費。小民我有這一技之長,可以幫助大人你到時達目的地。于成龍,感到他一番好意,所以也就沒有讓他回去,而是讓他一起同行。

不料老天連續不斷地下雨,行程受阻,于成龍一行,不得不滯留在旅館中。很快,他們身上所帶的盤餐路費全部用盡,幸好得到位瞎子的幫助,靠他每天出去為人占卜,賺點錢,這才勉強到達了目的地。” (本事見清·陳康祺《郎潛三筆·卷七》)

一個當縣級的官員,要到新的地方上任。竟然沒有經濟能力,支付旅途的費用,還得靠一個瞎子的幫助,才避免陷入困境。這與那些揮金如土的官員們相比真是莫大的反諷。于成龍的這種窘態,在官場中只會遭到人們私下的嘲弄,不會有人去為之鼓掌,即使有,也只會是掌聲廖落,而噓聲四起。

中國最有名的清官之一,明代的海瑞,在他死后,人們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只有俸銀八兩,葛巾一頂。舊衣服幾件。所以當時有位官員叫王鳳洲用了九個來評價他;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

不過,國家對自己如此忠誠、清廉的官員,是不是太刻薄了點。

如果說,個人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而忍受生活的清苦,還可以讓人撐得下去。但是他們的家呢?作為兒子、丈夫、父親每個人都肩負著家庭的重担,有責任讓家庭的成員過上一個富足的生活,這個要求并不過份。

作為官員個人,可以恪守自己的道德原則,但總不能讓自己的家人,而因此受苦,因為他們只是普通人,不能要求他們為了與自己不相干的道德和官聲去過那種貧困的生活,

明代一個叫王怒的官員,官當到宮保這樣的級別,已是中央級的高官了,然而卻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有一天,他看見自己的的兒子一幅憂愁的樣子,便對兒子說:“你是不是為己家里貧困而感到憂心忡忡?其實你不要考慮這些,我們家一向有些積蓄足夠家用的。所以我做官不必象常常去做倉庫里的老鼠那樣去盜竊國家的財物,為人所不齒。”

王怒然后帶著兒子,來到自家宅院的后面,指著一處對兒子說:“這里是我秘密埋藏黃金的地方,下面埋有黃金一窯”。他又帶著兒子來到另一個地方,指著一處又說:|這里我藏銀子的地方,藏有銀一窯。你看,有這樣多的金銀,既使我死后,也夠你們用的了,所以你不要担心,老爹我早就為你們安排好了。”

后來王怒過世后,兒子按著父親所指處的地方去挖,下面什么也沒有,只有空窯而已。(明·李中馥《李耳載》)。

這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他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兒子,不愿意讓兒子為生活發愁,所以才編造出這樣一個謊言來安慰自己的兒子。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個充滿辛酸和無奈的謊言。在中國的官場中,這個帶有點黑色幽默的謊言,讓人不禁肅然起敬,因為他并沒有用峻嚴的詞句去教導兒子,要如何理解父親所作的一切。不是在用那些令人生厭的道德說教去要求兒子應當如何地去安貧樂道,而是用這樣一種充滿溫情,充滿親情的方式,去撫慰,因自己給孩子帶來的憂愁。這在中國那個早已經喪失了人性的官場中,還留下了這樣一個值得人們崇敬,人格高尚的背影。但是,他讓人感到一絲絲悲涼,一種無言的悵惘與傍皇。

在中國那浩如煙海的貪腐的人群中,并不是每個人生來就具有這種貧婪的本質。相信沒有誰愿意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的罵名,而是在這嚴酷的現實面前,身不由己地走那罪惡的深淵,萬劫不復。是這個罪惡的制度,造就了他們的罪惡。一兩個清官簾吏,是不足以改變這個黑暗的官場。任何一個人,一旦走上貪的路上,在這個體制下,就再也沒有過回頭的機會。很多人開始,也只是為了能夠有一個足以維持自己的尊嚴的生活,才去動那些不該他動的財物,然而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

明代一個親身經歷和目睹了皇室內部充滿血腥的政治斗爭場面的貴族,一個拒絕承襲王位的王室子孫,朱載堉。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杰出的音樂家和詩人,他以自己特殊的人生經歷對社會作了認真的觀察,對人性的貪婪進行了無情的嘲弄:

逐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與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門前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后少跟隨。家人召下數十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字小拋位卑。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部那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山坡羊(十不足)》

不能指望人自己可以成為天使,只有合理的社會制度才能夠效地遏阻人私欲的無限彭漲,使人至少沒有太多成為魔鬼的機會。然而,中國文化下沒有人能夠對此進行思考和設計,沒有能力夠跳出明君、賢臣這樣的文化框架。

只有當中國人不在對清官廉吏寄予深切的期許,到了那個時候,那些清正簾潔的官員才會擺脫尷尬,不會再用黑色幽默去自欺欺人。

 

歷史上的中國,有著全世界最為完備、最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人不過是這一等級系列中的一環。這是儒學的思想核心,因此,公平,從來就不是中國文化思考的主要話題。

就是唯一能夠體現公平的自然現象,也會被無聊的中國儒學家們,賦予極為鮮明的等級色彩。

人一經生下來就在向著死亡前進,這本是十分公平的,不可抗阻的自然規律,無論尊貴如秦皇漢武,還是庶民百姓,死,是任何人都無一可以幸免的。不同在于,有錢人可以借助良好的醫療條件來延長生命,而普通才老百姓大都只能坐等死神的召喚。

但是在中國,帝王的死叫做,崩、殞等等,盡顯尊榮。士大夫的死叫做卒,逝;只有老百姓啊做死,而賤民連死都不配,只能叫做斃。其實這實在是一個極為無聊的文字游戲,試想,就算是那些保留到現在的埃及法老的木乃伊,現在還不是只好躺在博物館中供人參觀,或研究,那里還有什么尊貴可言。真正要想獲勝者得永恒,只有多做善事,不要作惡,才能得到人們永遠的記念和尊敬。

為了顯示皇帝的尊貴,皇帝死后,普天之下,都要為之守喪,百姓的所有娛樂活動,包括嫁娶也都要被禁止。(不知道要禁不禁止人的死去。)違反者,重則殺頭,輕者也免不了牢獄之災。無處不體現了等級的存在。就連人的姓名,也莫明其妙地叫做“諱”,不能直呼,否則就是不敬,如果是不小心犯了皇帝老子的名諱,殺你沒商量。普通人犯了達官貴人的諱,也會打得你滿地找牙。就是這樣一種豪無人性的文化,使得中國人幾乎失去了做人的所有尊嚴。就是那些呼風喚雨的官僚,在皇帝面前也不過就是扶持皇帝的奴才婢女。只能小心地看主子的眼色行事。因些,在朝廷上,眼晴近視的人,不知好歹的人,往往只能從皇帝的眼前消失,這與個人的品德與才干無關。

永樂初年,南海人周新,他開始時的名字叫周日新,因為永樂皇帝只叫他周新,只好將日字省掉。

周新是以舉人的身份,被任命為大理寺評事,后來升任監察御史也就是監察官。負責糾察各類官員的不正之風,由于他彈劾敢言,被官僚們稱為“冷面寒鐵”。意思就是沒有心肝的殺手。京城人家,常常用他的名字來嚇唬啼哭的孩子。

周新后來出任云南按察使,不久又改任浙江按察使,這是一個分管刑事,和對本省官員進行監察的省級官員。他在浙江任上時,錦衣尉(皇家直屬警察部隊)指揮紀綱最得皇上的信任。紀綱經常派他手下的一個千戶長,(相當于地方上的一個縣級官員),到浙江打探地方上的事務。這個千戶長,借此機會,大肆敲詐勒索浙江地方官員。浙江官員被他弄得叫苦連天。周新知道后,就準備對他著手進行調查,但在浙江的地面上,每次派人去抓捕他歸案,都讓他給溜掉了,周新拿他也沒有過辦法。有一次周新在進京途中,在河北涿州遇上這個作惡多端千戶長,他立即叫人將千戶長逮捕并關押在涿州的大牢里。不料這位千戶長賣通了監獄的看守,成功地越獄逃跑。千戶長逃回北京,將此事告訴紀綱。紀綱非常生氣,便在永樂皇帝的面前誣陷周新。永東皇帝聽了勃然大怒,下旨將周新逮捕入京面見皇帝。

在朝廷上,永樂皇帝歷數了周新所謂的罪名,并威脅要對進行嚴利的處罚。但是這位不懂事的官員,卻對皇帝的雷庭之怒,置若罔聞。大聲地對皇帝說:我是浙江的按察使,這個職務與京城里都察院的職責是一樣的,懲治奸臣惡賊是我職責所在。這也是在執行皇帝陛下的旨意,并沒有什么地方不妥。今天就算是皇上讓我去死,也是遵照你的旨意去死,我死了也不會感到有什么遺憾的。”

永樂看帝沒有想到周新會如此的強項,竟敢頂撞他,覺得自己皇帝的威嚴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于是十分生氣地命人立即將他拖出午門外斬首。

周新臨刑前,仰天大呼:“生作直臣,死做直鬼。”連叫數聲,慷慨赴死。

這天晚上,負責觀察天象的太史對永樂皇帝報告說:“天象顯示文曲星墜落。”永樂皇帝十分不快,問左右大臣:“難道這文曲心應的就是周新?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大臣們回答說周新是海南島的人。永樂皇帝說:“想不到嶺外竟然會有這樣剛烈不怕死的人。”

有一天夜里,永樂皇帝在是睡非睡的狀態下,突然見到一個穿紅色朝服的人立在他的面前,皇帝大聲叱問道:“你是何人?”穿紅衣的人說:“臣是周新,我死后,靈魂到了天堂。上帝認為我剛直不阿,命我為浙江地方的城隍,為陛下懲治貪官污吏。”說完就不見了。于是,永樂皇帝就封周新為浙江都城隍,在吳山上修建廟宇享受人們的祭祀。(見明·張岱《西湖夢尋·卷五·城隍廟》)

周新成為城隍,顯然是一個被人有意編造出來的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正好說明在中專制制度下,在統治集團內部,違背了他的游戲規則,所付出的代價是這樣的昂貴。這是一官清官的悲慘結局,他清史留名,卻押上了自己的生命去作為睹注。人們在稱贊他不畏強權,敢于為民除害的同時,難道能夠對他所付出的生命去喝彩?這就是任何一個打算選擇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所要面臨的尷尬。

明末詩人張岱來到吳山上,在這位前輩靈魂棲居之所,題定了一首詩,寄托著他對一個冤死靈魂的悵惘和哀思。他寫道:

宣室殷勤問賈生,鬼神情狀不能名。

見形白日動天顏,浴血黃泉御座驚。

革伴鴟夷猶有氣,身殉豺虎豈無靈。

只愁地下龍逢笑, 笑爾奇冤遇圣明。

尚方特地出楓宸,反向西郊斬直臣。

思以鬼言回圣上,還將尸諫退僉人。

血誠無藉丹為色,寒鐵應教金鑄身。

坐對江潮多冷面,至今冤氣未曾伸。《吳山城隍廟》

與周新相比,明代另一個敢于大膽犯上的官員顯然要幸運得多。

在整個明代,官僚集團中,最為清正廉明,鐵骨錚錚的官員,恐怕要首推海瑞,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嚴格地說,這是一個性格怪異,有些偏執與狂想病態的人物。

明嘉請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給皇帝上了一個使他名滿天下的奏折,這也差點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才使他幸免于難。據說嘉靖看帝在讀到海瑞的上疏后,大發雷霆。要知道,這可是天子之怒,是要血流成河的。皇帝將海瑞的上疏重重地摔在地上,大聲喊到:“快把這個海瑞給我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這時,站在一旁的太監黃錦趕緊對皇帝說:”皇上放心,這個人不會逃跑的”。皇帝問道:“你怎么知道?”黃錦回答說:“這個人一向有些傻里傻氣的,聽說他在給皇上疏前,已在京城里買好了一口棺材,并和妻子訣別,已經作好了死的準備”。

嘉靖皇帝聽了,默不作聲,又讓人從地上將上疏撿起來,又看了看,長嘆了一口氣,說:“這畜生到是可以和比干相比,但是朕不是商紂王”。于是他下令將海瑞關進大牢,并追查幕后主使。不久又將海瑞轉入刑部,由刑部審理。刑部審案結果,判處海瑞死刑,呈文交到皇帝的手中,但遲遲沒有批下來,因此,沒有執行。

實際上此時的嘉靖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不想讓自己担上一個殘害忠良的罪過,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兩個月后嘉靖帝死了,海瑞這才撿了一些條命回來,沒有過成為刀下的之鬼。

在中國的官僚集團中,誠實、正直,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許多政漢和經濟上的好處,而那些貪腐的官員卻能夠縱橫捭闔,飛黃騰達,過著人人羨慕的奢侈生活,這不能不讓許多人在利益面前選擇放棄做一個好人的機會,因為他們知道這剛正不阿就是不依附他人,就是得罪人,這除了為自己帶來一些表面的聲望以外,沒有過任何實際價值。

清代貴州貴陽人中有位叫黃輔辰的官員,他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進士,曾任吏部文選主事,考功司郎中,負責地方官員的考評工作,是一個很有權勢的職務。但是他遇事侃侃,持正不阿,對地方官員的考核十分認真,反復調察研究,不受地方官員的蒙弊。因此經常違背他的上級長官,吏部尚書恩桂的意思,引起恩桂的不滿。他還為了易州地方官員冒領、報銷的貪污案與直接領導他的上級,吏部姓張的侍郎意見不合,還為此發生激烈的爭執。因此,受到上級的打擊和排斥,以致于九年不得升遷。他的同事昆明人竇君序稱他為“硬黃”,鐫石以贈。

恩桂臨死前,對一位同僚說:“黃輔辰是個好人,也很能干,讓他久久得不到升遷,這是我的過錯。”這或許是恩桂良心發現,然而,這樣的懺悔來得太遲,一個官員九年的光陰就如此白白浪費,磋砣了光陰。

中國的文化,缺少對人所應有的起碼尊重。一個人如果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也會冒著失去機遇的危險。

清雍正年間,有們官員叫謝濟世,他十八歲那年,在縣學里讀書,有一次省里面派了一位學使到學校來,對學生們進行考試,這位學使十分的傲慢,坐在學校的大廳上,命令所有的學生考完試后,一個個跪著將試卷呈到他手里。只有謝濟世堅決不肯下跪,學使十分生氣,就叫人把他趕出學校。

回到家,謝濟世還是感受到有些后怕。于是就對母親說:“母親大人,兒子對不起你,我今天做了一件錯事,所以特來向你老人家請罪,請母親責罚兒子”。于是他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訴了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笑了起來說:“兒子,你有什么錯呢?今天你還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如果學會了放棄做人的尊嚴,將來你進入仕途,做了官,那不是見到狗洞,還以為是人進出的門,也要鉆進去,這些都是忍辱求榮一念之誤。我今天為能夠生了你這樣一個深明大義的兒子,感到十分高興,我沒有會么可担心的了。”

其實,這只是做母親的為了安慰兒子,怕他受到這個事情的景響,才不得不這樣開解他。向這樣性格的人,在中國的官場上是無法混下去的。這也為謝濟世后來的悲劇留下了一個伏筆。他后來為官后,同僚對他的評價是“木強戇直,取怨同朝”。雍正七年(1729年),他因注《大學》有人告發他,毀謗程、朱,于是便從一個朝廷官員被發配到軍隊中當一名士卒。


一生懵懂 2011-04-13 20:36:51

[新一篇] 中國——文化視野下的歷史抉擇——第七章

[舊一篇] 中國——文化視野下的歷史抉擇——第九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