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重鑄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安徽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 陳越)
  “以人為本”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思想,80年代初期在日本及歐美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甚為流行。隨著國門的打開,正經歷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中國企業界,迅速吸收和借鑒了這一管理思想中的合理成份,并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賦予其新的內涵,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思想中新的科學理念。在即將邁入21世紀的今天,“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已成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以人為本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以人為本”,簡單地說就是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的一種人本主義哲學理論,它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社會發展,凝聚著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從中國古代的管仲首先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到孔孟的“天地之性人為貴”的命題;從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費爾巴哈精心構筑的龐大的人本學體系,都是“以人為本”的思想的不同表述。千百年來,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自身在自然界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類在探索真理的長河中,對“人”的研究始終是一條主線。
  自從馬克思創立了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是一般規律的科學之后,終于把對人的認識提高到一個全新的科學的高度。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對人進行了全面的考察之后,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人直接和最終決定資本的效能”。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出發,社會主義企業“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應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注重人的個性自由與解決,開發人的潛在智慧與創造力;培養人的能力與理想,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以此推動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持續發展。
   二、以人為本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和根本要求,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目前,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突出地表現在生產力的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后,社會的發展首先要發展生產力,人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企業的發展,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這也是由黨和國家的性質決定的。
  國有企業的職工既是國家的主人,也是企業的主人。職工群眾中蘊藏著豐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創造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國有企業的優勢和力量的源泉。以人為本,辦好企業,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不僅是企業自身改革、發展和進步的要求,也是當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三、以人為本是市場經濟體制內在本質要求
  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摒棄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采用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經濟學實質上講,是使企業走向市場,并成為經濟運營的主體;從精神文化實質來說,則是把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從對舊體制的依附中解放出來,使其走向市場,并成為經濟運行中相對獨立的經濟主體。在過去高度集中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是超經濟的行政管理,計劃猶如法律,產品的生產只是為了完成計劃要求,而不是為了滿足市場需要。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本人都沒有經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一切都得聽命于行政權力的支配,使得已經成為國家主人的職工沒有主人翁的感覺,雖無失業之虞,但也沒有個性的自由發揮。這種人的活動建立在“人的依賴關系”基礎上的經濟體制較之資本主義“以物的依賴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經濟體制,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倒退,也就不可能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運行鐵的法則。它迫使企業不斷創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以更優的產品、更高的質量、更新的技術、更好的服務去贏得市場,不斷拓寬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這一切都離不開人的創造性,離不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使人獲得前所未有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激發人的內在驅動力,它呼喚著一個“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的社會形態的出現《馬恩全集》第46卷105頁),以人為本, 也就必然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內在的本質要求。
   四、以人為本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即將進入21世紀的人類,已開始對20世紀的工業文明和現代化道路種種活動的得失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使人類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點戰略。”國有大中型企業既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可持續發展也是其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肩負著為一個民族的現代化提供動力之源的國有企業任重而道遠,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企業必須在經營策略、施工管理、技術創新、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改革與突破。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持續發展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但要做好以上艱巨的工作,靠的是高素質的人,因為“人”是兩個文明建設的規劃者、實踐者,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主體和動力。以人為本,重鑄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目前迫切需要從認識與實踐中,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改革用人機制,釋放人的能量。幾十年來,在權力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的發展及人的價值的實現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人對組織與領導的依賴,從而限制了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要改變這種與市場經濟不適應的機制,一是要徹底消除舊體制下形成的官本位人事制度,真正實行“德為前提,能為本位”的組織人事制度。一是要做到合理分工,根據人的能力分配適當的工作,使每一個人在適當的工作崗位上各盡其才、各盡其長、各盡其用。二是要做到任人唯賢,根據多數人的意愿和公認的業績來選擇使用人才,公開招聘人才,切實做到能者上、弱者上,使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三是要尊重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發現人才、避免權力人憑個人好惡用人,或只使用“老實可靠”但缺乏開拓創新意識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潛能,釋放人的能量。
  其次,建立激勵機制,展現人的價值。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和競爭性,一方面改變了人們傳統的觀念,產生注重個人獨立的人格,崇尚自立、自強、自重的進取精神,以及敢闖、敢冒、敢于承担風險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人是在集體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不僅有物質生產條件上的追求,還有精神上的追求,希望有一種豐富充實的精神生活,希望獲得他人、群體和社會尊重。每個人都要重新衡量自己的價值,以“企業多大程序上需要我”為基本依據而自我定位。因此,企業應盡力為個人能力與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有利的環境、氛圍和條件。通過輿論宣傳和記功授獎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先進人物的價值,從而可以激勵更多的員工為企業的發展自強不息、拼搏奮斗。
  第三,實施人才開發工程,全面提高人的素質。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資本、信息和人的綜合素質的競爭,從根本上來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本,只有“人直接和最終決定資本的效能”,企業才會興旺發達。一支由高素質人才組成的職工隊伍才是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石。社會主義企業應遵循的是“大人才觀”:企業人才不僅是指工程技術人員,還應包括經營管理人才和熟練的技術工人;能搞活企業的廠長是人才,善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政工干部同樣也是人才。在中外技術合作日益增多,各項管理逐步與國際接軌的新的發展時期,那些掌握最新的學科知識、精技術、善管理、會外語、懂電腦的復合型人才顯得尤為可貴。人才從哪里來?既要靠引進,更要靠培養和開發。不重視人才的企業留不住人才,持續發展的企業會聚集人才。企業既要根據行業技術與管理發展的趨勢,制定出中長期人才開發規劃,還要經常研究新情況,針對目前生產和市場的實際,不斷調整培訓的內容和方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發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經濟機制,要求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在注重人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還應將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才能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只有“以人為本”,才能重鑄企業走向21世紀的輝煌之路。*
  
  
  
廠長經理日報成都⑹F31工業企業管理陳越19971997 作者:廠長經理日報成都⑹F31工業企業管理陳越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4:57

[新一篇]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凸顯人道主義價值觀

[舊一篇] 以政治審視經濟的學科交叉  ——政治經濟學的新視角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