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要把握的幾個關系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320.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07)03-0085-02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過程中,厘清和把握與現代農業相關的幾個關系問題,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理論前提。
  一、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按照國內盛行的“三分法”的主流派觀點,農業發展史可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階段。傳統農業是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它的基本特征是:使用的生產工具有了進步,人類在冶鐵術和畜力使用的基礎上發明了耕犁,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進步,創造了利用人工施用有機肥來提高土壤肥力的辦法,發明了用選擇農作物和牲畜良種來改善農作物和牲畜性狀的技術,此外還創立了間作、套種等復種制度。
  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現代農業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產手段和裝備進行生產,運用現代科學的理念及方法進行經營和管理,是生產率和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農業。根據我國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政策,現代農業的內涵分為三個領域:產前領域,包括農業機械、化肥、水利、農藥、地膜等領域;產中領域,包括種植業(含種子產業)、林業、畜牧業(含飼料生產)和水產業;產后領域,包括農產品產后加工、儲藏、運輸、營銷及進出口貿易技術等。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現代農業的內涵是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
  農業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用現代工業提供的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的生物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市場經濟觀念和組織方式來管理農業,創造很高的綜合生產力,同時關注資源生態保護,建設富裕文明的新農村。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歷史概念,農業的現代化程度也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建設現代農業就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就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
  二、現代農業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關系
  目前我國農村主要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很多人担心這和集約化的現代農業會產生矛盾。對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研究員說,現代農業在小家庭經營中也能實現。就是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現代農業不矛盾,家庭承包經營模式同樣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從現代農業的內涵來看,建設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要發展機械化大農業,使用良種、科學施肥用藥、節水灌溉等同樣是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
  從國際經驗看,世界農業一般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人多地少的國家,比如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由于土地或水資源相對稀缺,一般都是小家庭規模的農業經營,走資源節約型的道路;另一種是美國、加拿大、法國等這樣人少地多、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這些國家由于土地和水資源極為豐富,而勞動力短缺,一般走大農場、大規模農業經營之路。
  資源類型不同、國情不同,各個國家農業現代化道路也不盡相同。就中國來說,即使到了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60%,農村人口仍然有七億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業要想走規模化道路,也是非常困難的。況且,我國人均土地經營規模小,近期內沒有條件普遍擴大農戶土地經營規模,只能在不改變小農戶承包經營的前提下,以生物技術和集約經營來進行土地替代,在區域化種植、集約化養殖、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領域發展專業化和社會化大生產,形成規模經濟,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因此,家庭承包經營既適應現階段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式,也能適應未來的發展方式;現代農業既可以在“大農場”中實現,也可以在小家庭經營中實現。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以小家庭經營規模為基礎。
  三、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關系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惠及廣大農民的事業。社會主義新農村除了發展現代農業這一首要任務外,還包括生活的寬裕、鄉風的文明、村容的整潔和管理上的民主,它是涵蓋現代農業的大范疇。
  城鎮化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既包括城鄉人口變動,也包括人口觀念的轉變和質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鄉比例上的變動,也包括由此帶來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動;既包括勞動力向城鎮聚集的過程,也包括資金等生產要素向城鎮流動的過程;既包括鄉村的城鎮化,也包括城鎮自身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城鎮化水平一般用城鎮化率來表示。加快城鎮化進程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以及農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大量青壯年進入城鎮,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特別是從事糧食生產的勞動力的老齡化相當嚴重,他們的技術、知識水平和發展現代農業相比差距很大。那么,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由誰來支撐、完成?這似乎反映了這樣一個問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是相矛盾的。對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明確指出:“中國推進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這兩件事情是并行不悖的”。農業現代化要靠人來實現。但將近十億的人擁擠在農業領域里,這是很難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須要將數以億計的剩余農業勞動力轉向城市、轉向非農產業,農業現代化實現才有希望。另外,從國際經驗看,農業勞動力大量向外轉移是一個歷史趨勢,也是一個歷史潮流。因此,今后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快農業勞動力的向外轉移步伐。
  至于培養新型農民問題,2007年一號文件講得很清楚。對于現有農村勞動力,將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同時,采取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支持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鄉土人才創辦現代農業企業。
  總之,現代農業將農業現代化、新的農業技術革命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融為一體,從整體上變革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產業進步,必將有利于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的發展。同時,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的發展也會直接帶動和促進農村綜合發展、產業集中化、企業化和社會化,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基礎和制度保障。
  四、現代農業與集體經濟的關系
  集體經濟,亦稱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在我國,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簡稱,包括城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或者合作社經濟。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和發展,我國現在的集體經濟已經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集體經濟了,而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的集體經濟,是新的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既包括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體經濟,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經濟和廣大職工投資入股的股份合作經濟。農村集體經濟,則是指農業以至農村中的各種合作社經濟。集體經濟重點是從經濟的所有制性質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角度來講的,它側重于生產關系的內容。
  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一種農業形態。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因此,現代農業是側重于生產力的角度來講的,當然,它也是制度變革或創新的過程。
  集體經濟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集體經濟更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1990年,鄧小平就中國農業的改革和發展,首次闡釋了“兩個飛躍”的思想。他指出:“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① 1992年7月,鄧小平在審閱中共十四大報告稿后指出:“從長遠的觀點看,科學技術發展了,管理能力增強了,又會產生一個飛躍。”“農村經濟最終還是要實現集體化和集約化。”“現在土地是公有的。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成果,一家一戶是做不到的。特別是高科技成果的應用,有的要超過村的界線,甚至超過區的界線。僅靠雙手勞動,僅是一家一戶的耕作,不向集體化集約化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是不可能的。就是過一百年二百年,最終還是要走這條路。”② 鄧小平的判斷是正確的。集體經濟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集體經濟更加有利于建設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同樣會推動集體經濟的發展。因為發展現代農業必然要求推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時,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比如股份土地合作制等,它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產物,更是適應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好形式。
  注釋:
  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55.
  ②鄧小平年譜:下冊(1975-1997)〔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1349-1350.

理論探索太原85~86,111F2農業經濟導刊趙玉紅20072007
現代農業/關系/新農村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過程中,需要厘清和把握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現代農業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關系,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關系,現代農業與集體經濟的關系。正確理解和把握好這些關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認識前提。
作者:理論探索太原85~86,111F2農業經濟導刊趙玉紅20072007
現代農業/關系/新農村建設

網載 2013-09-10 21:56:15

[新一篇] 發展學生個性:中學歷史教育的重要追趨

[舊一篇] 發展:當代中國的價值理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