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你為什么結不了婚?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 一朋友說起自己的單身生活,曾對我講:“我有很喜歡很喜歡過一男生,我暗示之后發現他對我似乎沒什么興趣,我知道我稍稍做一點工作,一定能拿下他的。可就在這過程中,我慢慢覺得我好像沒那么喜歡他了。”

□ 偶像劇《敗犬女王》里,女主角說:“我,單無雙,全力奔馳近33年,不曾讓任何人跑在我的前面;成功的事業,質感的生活,但我回頭一看,追我的男人,只剩下根本不該存在這個世上的耶誕老人。但只有全速奔馳,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是這樣子的嗎?”

□ 日劇《不結婚》35歲千春和45歲春子,結不了婚和不想結婚的兩個不婚女下班跑到公園喝啤酒,醉后大喊:“我不是生小孩工具!”、“不婚不是‘敗犬’!”、“不結婚哪里有錯!”

……

想結結不了婚,或根本不想結婚,這樣適齡的未婚女愈來愈多了。

女人為什么不結婚?用數據來說話!

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曾發布婦女婚育調查(由于沒找到全國的數據,只好拿臺灣的數據來說事了),15歲以上女性總體未婚比率有32.55%,其中25-29 歲女性未婚從1993年36.38%上升到2013年79.06%,20年內上升為2倍多;30-34歲從11.38%上升到44.03%,是10年前的 4倍;而35-39歲更是從5.55%一口氣增加到25.23%,足足升了5倍。

每100個25 歲以上女性里,20年前只9.55人未婚,現在就有20.74人沒結婚,換算成全臺灣1000多萬女性里,25歲以上不結婚的女生就有200 多萬人;換算成全國6.6億女性里,那就是個天文數字了。

主計總處分析,不婚和教育程度提升有關,其中原因主要有3類:第一名是“尚未遇到適婚對象”,占了57.77%;第二是“經濟因素”,占12.51%,;第三名則是“工作因素”,占6.49%。

看來“適婚對象”是25歲以上女性未婚主因,但時間拉回2010年和2006 年,“尚未遇到適婚對象”從66.06%小幅降到57.77%;經濟因素雖排名沒變,但比率從2006 年7.27%升到2013 年12.51%,增加快1倍。另外,工作因素更從2006年第5名擠進2013年前3。煩惱找不到“Mr. Right”比率雖縮減,卻更担心薪水要付房租、學貸、家計;而工作因素擠進不婚原因前3,意味著在這幾年工作更吃重,連自身終身大事都顧不上了。

想來,女人為什么不結婚這個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

找個有用的男人談場可有可無的戀愛?


做女光棍絕對比做男光棍壓力更大,后者永遠有無數的理由幫他們開脫,要先打好經濟基礎,還沒碰到心動的對象,自身狀態不夠穩定;等待女人的永遠都是年紀大 了不好嫁了,高齡產婦不好生育,這些實際問題。女光棍就像是一個人人自告奮勇要去解決的麻煩,攤在世人面前。所以女光棍這一生需要做很多工作,來杜絕熱心 群眾的努力。她們最想證明的一件事就是,她們并不是迷路走失的小朋友,需要一群人幫忙回歸家庭。

一個叫瑪麗的單身女人很快就發現自己不能露出任何負面情緒,只要她表達出了最近工作很累,或者逛街買不到衣服,又或者做飯真麻煩這類問題,總有人搬出萬用 答案告訴她:找個男人吧。好像找到男人之后,她的生活就將一片光明,永遠沒有任何煩惱。當又有一個朋友這么建議她時,瑪麗無可奈何講了實話,她不是沒找過 男人,但她了解到的真相就是,結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只能將問題復雜化。

瑪麗很快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她說她的理想對象是一名牙醫。如果給她介紹對象,這個人最好是牙醫。原因是不久前她去看牙,發現自己如果想獲取一口完美無缺的 牙齒,價格將會相當昂貴,昂貴到讓人倒吸一口冷氣的地步。但要是不早早采取措施,她的牙將在步入老年生活后,給她沉重一擊。

當別人跟她聊如果擺脫光棍時,她總是熱心地詢問,哪里有單身的好牙醫。倘若能交到這樣的男朋友,不說全部免單,起碼可以拿個相當優秀的折扣。她的女朋友聽 了也都蠢蠢欲動,人到中年,誰都不想跟一副爛牙齒共此一生。瑪麗要找個牙醫的想法越來越堅定,現在不僅她的牙需要這個男人,她的閨密也需要。然而,一個單 身牙醫,屬于這個城市里的稀缺資源,甚至跟傳說中的森林王子一樣,你從未見過他的身影。瑪麗的自救運動總算獲得了相當大的勝利,至少沒有人再去跟她喋喋不休,只要目標明確,人們反而愿意閉嘴。

也有人不甘心說,找個有錢人照樣可以幫你醫牙。當然,你是太天真了,不管你是瑪麗還是凱瑞,這個世界都已經不是男人會乖乖跟在后面買單的時代。女光棍們之 所以能壯大隊伍,愈演愈烈,主要原因就是她的錢包夠厚實了,不必為五斗米折腰。終了,瑪麗多半還是要自掏錢包醫牙,但想到牙醫的實惠,她到底還是能做一回 美夢,起碼這個男人并非毫無用處。

你若是問她,如果真找到了牙醫呢?她很爽快地回答,那就交往到他把我的牙全部治好嘛。然后呢?或許她會找個鞋匠,找個汽車維修工,找個室內設計師。這一次,她決心要找到男人真正的有用之處,才去談一場可有可無的戀愛。至于結婚?誰知道呢!

戀愛中,很多男人被女人的想象打敗了


有個叫小莊的科普作家曾寫到,在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看王爾德劇本《理想丈夫》看得相當之lost,因為那里面充滿了如下箴言,叫人對未來的婚姻市場摸 不著底細——“男人可以愛不如自己的東西——不管那東西是否不值得、不干凈、不光明。我們女人一愛起來就是崇拜;一旦失去了崇拜,我們就失去一切。”“你 們這些女人愛我們啊為什么不能連缺點一起愛呢?……真正需要愛的,不是完人,而是有缺陷的人。”“女人自以為崇奉的理想的男人,其實不過是把我們造成了假 的偶像。”

總之,這個經典劇目透露出來的濃重氣息就是,倘若你按照自己的期望構造了完美愛人,并努力找到了他,以為擁有世間最大的幸福,那么最后一定會被他不堪的真 實與過去打擊得腦漿涂地,而不得不接受——對方也許就是個混蛋。如今已成人,她愈發地領會到了其中真諦。于是回過頭來想,不明白的點點點出來了:為什么我 們要有那一廂情愿的期望?甚至具體到手指的長度、眼角嘴角的距離和臀部的圓整度?——明明,明明知道是可遇不可求,哪怕遇見了、求到了也許就是另一樁踩狗 屎而已。

德克薩斯大學心理系的保羅·伊斯特維克十分熱衷于研究人類如何構筑理想伴侶并在現實中接受風吹雨打。他在著手理想課題后,首先去做了一番搜集,來了解人們對于心目中的理想愛人到底是怎么界定的。結果顯示,理想的婚姻伴侶不是一個大而統一的綜合對象,而必須細致到每個細節里面去,非但一俊遮不了百丑,可能百俊都遮不了一丑。有的人會因為容忍不了對方吃飯使筷子的姿勢而離婚,如此也不足為奇了。

接下來教授興致勃勃地做起了進一步探索,就是去了解人們對理想型伴侶的期望會多大程度影響到現存的情感關系。2011年教授便在文章中指出,建立關系之初,對理想型的想象不大會直接干擾到雙方的關系,而一旦建立之后,理想愛人們就開始來干擾真正的愛人了。當一個人越來越多地以理想型為標桿來衡量真人伴侶時,如果發現偏離得越遠,關系崩潰的可能性就會越大。而在今年他的另一個文章還指出,人們不僅進行綜合的比較,還進行令人發指的單項比對,稍有偏離都會后果很嚴重。

所以,現實中變成混蛋的愛人們啊,其實是被我們的想象打敗了的。只是在最初,我們都懶得不加分辨。

后記:

常有女生講:如果她是個男兒身,她會怎樣怎樣……說的大抵是,不會早結婚,或者干脆不結婚,免得被套牢。有沒有發現,她們的想法和他們對自己未來男人的期 望是有出入的,這“出入”甚至天差地遠。認知和行為上的這種不協調免不了也是結不了婚的一大障礙。具體情況這里沒說,但女生還是要知道。

資料來源:《彬彬有禮地離開吧,不要和地球人談戀愛》,及高嘉鎂、毛利等人觀點性文章

 


學做一個美麗女人 2014-07-14 19:20:02

[新一篇] 史上最全的生理常識,終于收齊了!

[舊一篇] 你梦想中的乌托邦 | 辛波斯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