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 簡體 傳統 |
共識君按:本周【尚書房】,共識君為您推薦《強國病村》一書,作者劉立燦。以下為本書序言。 《強國病村》,劉立燦,明報出版社 -1- 我現在從事民間環保的工作。 在中國,環境被全面污染破壞、生態危機嚴重,已經是不需要證明的事實。“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北京下土了”,“每十場雨有七場是酸雨”··· 這些描述環境問題的說法,大家應該都不再陌生。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們就能夠從官方文件和媒體上得到大量有關中國環境狀況的數據和分析。 由于身在其中,所以覺得熱鬧。每天許多事情發生,不是這里污水橫流二十年,就是那里廢氣肆虐數公里。有的時候機緣巧合,就容易出現一個全國有影響的環境事件,于是一輪一輪的各種評論、建議、呼吁說我們要如何重視環境保護。 一些同行或者朋友講,不用担心我們會失業,在我們有生之年,中國的環境不可能好得讓我們無事可做。說這話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為所有人痛苦。 如同現代中國的大部分領域一樣,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環境保護話語和方法都是西方傳過來的。我們關注邊疆偏遠地區,喜愛贊美大江大河大山的天然性,對于海洋和陸地的大型哺乳動物的遭遇心有戚戚焉,詛咒黑臭的濃煙和廢水,當然現在又添上了對于氣候的憂慮。 環境作為純粹的客體,被條分縷析地研究和精致地強調,仿佛不如此就顯得不專業一樣。 我們可以發表讓人熱淚盈眶的演講。一個萬里之遙的物種,可以被描繪得像我的兄弟一樣親切。我們做義憤填膺的抗議,穿梭在熱點問題中間,忙碌、煩躁。我們在世界各地開會,做媒體領袖,以為這些活動很高級,我們的關愛很宏大。 這些想法和做法很重要,有一部分的工作確實需要一部分環保工作者循此路徑進行,但是環境保護的想象力不能就此戛然而止。 如果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是這樣簡單的思路和飄在空中的做法,就會像美國前副總統戈爾那樣被人諷刺抨擊。他因為呼吁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自己家里每個月用電花費卻達到一兩千美金。 -2- 環境社會學家飯島伸子在其開創性的著作中,這樣定義環境問題: “人類的、為了人類的、由于人類的行為的結果導致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學的、環境的變化或惡化,對人類社會自身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不良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環境問題。” 她強調要研究環境問題產生的社會原因,以及環境被破壞之后的社會后果。 依我個人不全面的了解,這正是中國環境保護領域做得比較少的地方。 我們長期以來傾向于就環境問題而談環境問題,也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領域或者強調自己的專業性,把本來與人有關的環境問題,盡量變成只有自然環境這個客體作為一個問題,有意識避開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 這樣雖然可能避免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沖動(也就是一切以人為中心來思考和行動),但也容易成為自娛自樂、與人和社會分離的小圈子。所以理想狀態下,我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工作中去接人氣和接地氣。 接人氣是說不要特意把環境與人分開,只從環境來談論環境,而是將人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加以關心。許多環境問題由人產生,也作用于人身上。 如果僅僅關注污水排放應該幾類、江河源頭應該不動、土壤修復困難漫長,就把自己變成了環境工程師,自覺放棄了從社會的角度來觀察環境問題的方法,喪失了對人與環境互動的關注。 小時候有一次問一個親戚,為什么政府不讓夏收和秋收后在田里燒秸稈,大家還是燒?我的家鄉河北省離北京太近,離天堂太遠,所以很早國家就強力禁止秸稈焚燒,為了北京的機場,也為了北京的空氣。 親戚說了幾個好處:一是就地燒秸稈省很多人力,二是給土地提供下一季的一些肥料,三是燒過秸稈的地比不燒的蟲子要少。 直到現在,許多農民還是不顧禁令燒秸稈,我想這幾個好處如果始終存在,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燒秸稈不會一禁了之。如果有人從環境的角度,批評村民意識差,我都會說說這幾個原因。 這個知識始終是我洋洋自得的經驗,因為遇到的許多城市人都不了解這一點。它提醒我在關注環境的同時,考慮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后果,考慮人與環境的互相影響,不要隨意下被人鄙視的結論。 “癌癥村”村民 -3- 接地氣一個是說國際通行的方法在中國的有效性。這不是"中國例外主義",強調中國各方面獨一無二的特殊之處。而是說,許多我們借鑒的解決之道,其有效性需要在中國檢驗后才知道。 例如,許多組織經常把推動法律和政策的改善作為主要的解決辦法。這在西方法治國家或許就夠了。因為一旦法律確定,再出問題咱們就可以法庭見。 但是這與我們在中國的日常體驗不符。 在中國,有了法律雖然比沒有好,但離某個問題的解決還差著十萬八千零一里。 我們都知道一個詞"潛規則",這已經成為我們現代日常用語。它描述了歷史和現實中,我們如何發展了一套實際支配社會運作的規范,這些規范常常有無法宣諸于口和擺上臺面的負面作用,因此不但沒有形成條文,還可能與條文規范的精神相違。 但是這才是規矩,我們都受其約束。 具體到環境保護中,我們有諸多法律規范,但是執行不力或者是另外的規則在起作用,這一點無法改變的話,出臺多少法律也可能只是麻醉麻醉自己,娛樂娛樂大家,中看不中用的。 所以,在國外有用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放到中國來,我們還得再琢磨驗證,使之盡量能夠有效。 接地氣另外一層意思是我們環境訴求的普遍性與地方問題特殊性之間的差異。 在我走訪的村民中,有一個曾經參加過政府和環保組織在一起開的會議。他有一個不解甚至不滿是,你們做環保的在臺上說這個說那個,為什么不能來我們村里轉轉,只要籌集一點兒小錢就能解決我們村的大事,整天說那么多有什么用啊。 他的說法未必正確,但這是他個人的體驗。在他個人的世界中,事情就是事情,不需要考慮形而上學的東西,也不需要考慮其他問題,給我解決了就是好,解決不了就是空。 而我們號稱做此類工作卻無法給他任何幫助,他當然有理由表達不滿。我有些尷尬,不免替同行,也替自己辯解。 但是我也會時刻警醒,工作即便無法關照太多現實現地的實際情況,也盡量不要脫離太遠。借用魯迅告誡后人的一句話,就是莫做空頭環保人。 -4- 按照政府環境保護事業的開創者曲格平先生的說法,中國開始系統性進行環境管理到現在也有了三四十年年的時間了。 我所從事的民間環保行業也有了接近20年的發展。如果不是神經錯亂或者有意撒謊,沒有人會否認我們的環境比之前不是更好而是更糟了。 我知道無論是哪個方面,都對此做出或者正在做很多努力,但是環境依然在惡化。 我經常懷疑,環境保護是不是一個表面上被重視,而實際上卻被忽略的事情。被忽略未必是主觀故意的忽視,而是沒有腳踏實地,沒有對人的關懷,沒有找準問題,或者,只是簡單地無力。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中國的環境問題并不體現在每年官方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的統計數字里,也不在各種口號、標語和政策目標中,它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我們每天都可以親身體會、或者間接得知。 一個村莊的現狀,一個村民的生活,比許多漂亮的增長數字和宏大的工程更加真實地描述了現在的中國。 所以我決定邁開雙腳,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村民怎么過的; 我要想想為什么在歡呼崛起的大國中,出現了這些受損害的、被拋下的村莊和村民; 我想知道環境問題及可能伴隨的健康和其他問題對于轉型中國的農村帶來怎樣的結果,又可能怎樣影響著農村和中國的未來。 但是首先,讓我從一個個村民和一座座村莊講起。 現在就開始。
中國癌癥村地圖
共識網 劉立燦 2015-08-23 08:55:3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