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將軍和官位全資料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國時期將軍和官位全資料

      按官位字母順序排列

      安南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安遠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兵曹掾  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漢武帝時,置八校尉領北軍,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門屯兵。東漢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國均置,為天子禁軍首領之一。

      驃騎將軍  漢武帝始置,以霍去病為之,秩位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三國均置。

      別駕從事  即別駕從事史,漢制,刺史屬吏之長,因跟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三國因置。

      別部司馬  漢制,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別領營屬者稱為別部司馬,共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從事中郎  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為在長史、司馬下。

      從事祭酒  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祭酒。

      車騎將軍  漢制,僅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制。蜀置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大理  秦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長官。漢時改為大理。魏時為第三品,中二千石。黃初元年改為廷尉。吳亦如之。

      大尚書  吏部尚書的別稱。魏晉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書為首曹,故稱大尚書。

      大長秋  秦置將行,為皇后宮官。漢改為大長秋,秩二千石,職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見給賜宗室外戚及充當皇后出行隨行,常為宦者任。三國因之。 

      東中郎將  秦郎中令屬官有左中郎將,漢屬光祿勛,秩比二千石。主輪番執戟宿衛天子。魏因置。亦作東中郎將。比二千石,第四品。吳蜀亦置。

      東觀令  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東曹屬  漢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職稱掾,副職稱屬,皆比二百石。東曹副職吏員稱東曹屬。三國因之。

      東曹掾  漢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東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為刺史,后主二千石長吏及軍吏的遷除。三國因之。

      蕩寇中郎將  中郎將秦漢時即設有是官,為皇帝的宿衛侍從官。秩位次于將軍。東漢三國事名號漸多,各國自相署置。蕩寇之名僅吳有置,魏蜀未見。

      蕩寇將軍  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為第五品。

      督軍校尉  三國吳置,校尉在將軍和中郎將之下。

      督軍從事  刺史、州牧之屬官,多稱從事史,分主各事。東漢末臨時設置屬軍事之從事史頗多。

      都督  領兵將領或地方軍政長官之稱。蜀于邊緣諸郡皆置都督領兵屯守。

      邸閣督  邸閣為囤積糧谷之所,其督為守備屯所士卒之長。

      典學從事  漢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設從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設典學從事,總領一州之學政。

      典曹都尉  蜀置,劉備定蜀,較鹽鐵之利而設鹽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屬之,掌供繼軍糧。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為主兵武官。地方郡國都尉,主兵。

      都護  漢宣帝時,置兩域都護,為加官。東漢光武帝時設都護將軍。三國魏沿置。蜀有中都護、行都護之號,職權如大都督,總領內外諸軍事。吳設左右都護,盡護諸軍。

 

      奮威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之武職。有各種名號,奮威校尉僅三國吳置。

      奮武校尉  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奮武校尉僅吳置,魯肅任之。

      奮武將軍  漢末,曹操、呂布曾任是官。三國時魏吳有置,蜀未見。

      奮威將軍  西漢始置。三國均置,第四品。

      符節令  秦漢時置此官,屬少府,掌府節。魏置符節令,別為一臺,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節、銅虎符、竹使符。吳蜀亦置。

        東鄉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車都尉  漢武帝時設奉車、駙馬、騎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車都尉掌御乘輿馬。魏時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輔國大將軍  后漢時期設立的高級將軍位,位在“四鎮”大將軍之上。

      輔國將軍  漢獻帝時伏完任此官。三國時均置此號。

      關內侯  秦置。爵第十九級,位次于列侯。有其號,無國邑。 

      光祿大夫  秦郎中令屬官有中大夫,漢更名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時為第三品,位次三公。無固定職守,相當于顧問。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優重。  

 

      橫江將軍  三國時僅吳置。以魯肅任之,鎮守沿江轄地,用以橫掃來犯之敵,故名。

      黃門丞  西漢少府屬官有此職,東漢因之。黃門令之佐吏有丞、從丞各一人。

      黃門令  西漢少府屬官有此職,東漢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諸宦者。  

      護軍  秦置護軍都尉。漢初又稱護軍中尉。武帝時設護軍將軍。護軍之號,有時即指竣軍將軍或中護軍之簡稱。

      護軍將軍 秦置護軍都尉,漢因之,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12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

 

      侯相  即列侯封國的相,主治民,如縣令、長。

        后典軍  三國時蜀于監軍之下置典軍,分前、后、中三典軍。吳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時為第三品。

      虎威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魏吳有置。

      虎賁中郎將  《周禮·夏官》記有虎賁氏,掌王出入儀衛。漢平帝元始元年更名為虎賁郎,置中郎將統領。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將  三國吳置,胡綜任之。

      金曹從事  三國吳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貨幣鹽鐵事。吳置金曹從事,胡綜任之。

      建武將軍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將軍  曹魏置,第四品。吳蜀亦置。

      監農御史  為御史中丞的屬官。秦置御史大夫,漢因之。有兩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臺的長官。御史臺屬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監農御史為其中之一。三國吳有置,魏蜀未見。

 

      監軍  春秋有載,三國均置。無定員,隨事而設。諸州不置都督時置此官。將軍領兵出征時,多置監軍。

      記室  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

      家令  太子屬官。秦置,魏時為第五品,秩千石,主倉谷飲食,職似司農、少府。

      軍師  三國時各國均設軍師官,皆參與主持軍事謀議等事。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陳壽撰《三國志》避晉景帝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魏時為第五品。

      軍議校尉  參議軍事的官位。

      諫議大夫  秦時,郎中令屬官有大夫,掌議論、顧問、應對。漢武帝置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吳無考。

      立武中郎將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立節中郎將  三國吳置。陸抗任是職。

      領軍  是中領軍或領軍將軍的簡稱。曹操為丞相時置,掌禁兵。

      領軍將軍  領軍中資重者之稱。資輕者為中領軍。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級叫徹侯。后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綬,有封邑,得食租稅。魏初如漢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漢代少府屬官有尚書令史,蘭臺令史。諸公府亦設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諸將軍府設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漢時縣官管轄區萬戶以上者稱令,萬戶以下者稱長。

      秘書  掌管禁中圖書秘記。漢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國吳置,掌校秘書。

      門下循行  漢制,郡守三吏有門下循行,類似門下客,不主實事。

      門下督  將帥府屬官。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府均置門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屬有門下錄事、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

 

      南中郎將  光祿勛屬官。魏時秩二千石,蜀亦置,吳無。

      破虜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五品。李典、孫堅曾任。

      平戎將軍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平東將軍  漢置,魏時為第六品。呂布曾任是官。

      平南將軍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平北將軍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平西將軍  魏時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偏將軍  將軍中地位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將升遷,無定員,第五品。三國均置。

      前護軍  魏及蜀皆置護軍,唯蜀護軍分為前、后、左、右、中五護軍。

      前將軍  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三國時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前軍師  東漢始有軍師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騎都尉  兩漢均置,屬光祿勛,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

      勸學從事  漢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設從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設勸學從事,為州之學官,地位略次于典學從事。

      儒林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的武官,其名號甚多。由于其職務掌的不同,名號亦異。儒林校尉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職。

      上大將軍  吳孫權黃龍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陸遜任是職。

      綏南中郎將  三國魏蜀二國置有此官。士燮、張翼曾任是職。

      射聲校尉  漢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時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衛兵,吳蜀亦置。

      司馬  《周記·夏官》記大司馬之屬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春秋晉作三軍,每軍別置司馬。漢宮門及將軍、校尉屬官有司馬。邊郡則設千人司馬,專掌軍事。曹魏公府及大將軍府設司馬,秩千石,主軍事。

 

      司鹽校尉  又稱鹽府校尉。劉備定蜀時置,主較鹽鐵之利。吳亦置,主管海鹽生產諸務。

      師友從事  漢制,刺史州牧的屬官有從事史,分為別駕、治中、簿曹、兵曹從事等。漢末或置師友從事,僅為榮譽職位,無固定職守。

      師友祭酒  漢制,郡守延攬郡內人材,養于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其地位或相當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屬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職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輪番當班宿衛太子。魏時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書選曹郎  三國吳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選曹郎。

      尚書右選郎  三國蜀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選部,分左右,有右選郎。楊戲曾任。

      尚書吏部郎  曹魏置尚書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書仆射  尚書臺副長官。秦置,屬少府,主文書啟封,尚書令缺,代其事。魏時置尚書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吳、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書  秦為少府屬官。掌殿內文書,地位很低。西漢以后職權漸重,置尚書,員五人,一人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東漢時尚書臺正式成為總理國家政務的中樞。魏置尚書,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書五(分為五曹)稱八座,五曹尚書中除吏部尚書外,其他但稱尚書。吳蜀亦置。

 

      尚書令史  西漢尚書郎下有令史,東漢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屬六曹,主書寫文書。魏時為第八品。

      書部書部  從事之省稱。孫權置,胡綜任之,典軍國密事。

      書佐主辦  文書的佐官『制,州郡門下及諸曹皆有書佐,在外由州郡長官自行辟除。書佐除諸曹外,因屬州郡長官親近屬吏,故又稱門下書佐。

      屯騎校尉  漢武帝時始置,掌騎士,東漢改驍騎,后復置,掌宿衛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隸屬中領軍。

      太子太傅  商、周兩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為太子的師傅。漢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東漢秩中二千石。太子對其執弟子之禮。三國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職掌言議,顧問應對,為天子高級參謀。魏時為第七品,秩千石,吳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級叫徹侯。后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祿于鄉、亭者稱為鄉侯、亭侯。

      討逆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討虜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蜀置此官,吳因孫堅曾任此職,后不復置。

      討寇將軍  魏置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衛都尉  三國吳置,孫桓、孫峻曾任。

      武衛將軍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衛中郎將。曹丕改為武衛將軍,許褚任之,都督中軍宿衛禁兵。吳亦置,典宿衛。

      無難右部督  三國吳置。禁軍無難營分左右兩部,均設督統之。故有是稱。

      五官掾  漢代郡太守自署屬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員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與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漢以后帝王改稱皇帝,王成為封爵的最高一級。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為名。春秋時有軍尉。秦漢時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獄。郡有都尉,縣有縣尉,均為地方掌武事之官,簡稱尉。

      衛將軍  漢文帝始置,位亞三司,第二品。在將軍中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選曹尚書  列曹尚書之一,掌選拔官吏事。漢承秦制,設尚書,屬少府。漢成帝時,設四尚書,分四曹辦事。漢光武帝時,改常侍曹為吏曹,掌選舉祠祭事。此即選曹尚書之由來。魏改選部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國時統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吳置。

      鄉侯  漢制,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東漢后期,增設縣侯、鄉侯、亭侯等爵位。

      相國參軍  曹操為漢丞相時置參軍,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罷。吳亦置。職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廟,下攝眾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漢置八校尉,掌管特種軍隊。漢制,一般軍隊中將軍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國因之。

      洗馬  即太子洗馬。太子屬官。秦始置,職掌如謁者,太子出行為前導。魏時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職如郡太守。魏諸王國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漢制,丞相、太尉屬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初主領百官奏事,后改為主府內官吏署用。魏時丞相、大將軍及司徒、司空等府內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漢景帝時更名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軍事,維持境內治安。三國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內東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國吳東宮屬官。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將  漢宣帝始以中郎將監羽林,東漢置羽林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掌宿衛侍從。魏時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騎校尉  漢武帝始置,掌越騎。東漢沿置,設越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衛兵。三國均置。

      掾  古代屬官的通稱。如掾屬、掾佐、掾吏、掾史等,簡稱掾。

      牙門將軍  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無定員。蜀吳亦置。

      揚武將軍  東漢年間有此職,三國均置。

      右部督  全稱為帳下右部督。三國時將軍開府者,其屬官有帳下督一人,第七品。陸遜曾為孫權帳下右部督。

      右中郎將  西漢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職隸光祿勛。魏時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國史  三國吳置,與左國史并掌修國史。

      右大將軍  三國蜀于建興十三年初置大將軍。景耀初分置右大將軍。

      右護軍  三國皆置護軍,分左右。

      右將軍  漢有此職,金印紫綬,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皇帝、參與中朝議、決定軍國大事,再領尚書事則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有官屬。

 

      議郎  郎中令的屬官,為郎官中地位較高者,秩六百石,掌顧問應對,無常員,三國沿置。

      議曹從事  兩漢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屬官,有從事史或從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軍司馬  漢中郎將屬官有佐軍司馬。孫堅曾任。

      奏曹掾  漢制,三公府設奏曹,主奏議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吳亦置。

      贊軍校尉  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贊軍校尉為吳置,魯肅任之,助周瑜參贊軍務,故以贊軍名之。

      折沖將軍  魏所設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吳亦置,蜀無。

      折沖校尉  漢末,曹操任奮武將軍,任夏侯敦為折沖校尉,后不置,蜀無。

      左執法  三國吳置,為御史臺屬官,與中執法、右執法共同平決諸官事。

      左典軍  三國吳置左、右、中三典軍,領營兵。

      左節度  吳始置,典掌軍糧。分左右。

      左司馬  漢制,將軍府多置司馬,職位僅次于軍師、長史。漢末曹操表孫權為討虜將軍,權任顧雍為左司馬,當為討虜將軍之屬官。

      左軍師  曹操為丞相時置左軍師一人,第五品。三國吳置,但不屬丞相,而以三公領之。

      左丞相  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為正,右丞相為副。漢人以右為尊,故右丞相為上。三國吳置丞相,分左右,后僅置一人。

      左右都護  三國吳置,黃龍元年,拜陸遜為大將軍、右都護,諸葛謹為大將軍、左都護。

      左護軍  秦有護軍都尉。漢有護軍中尉,屬大司馬。東漢有中護軍,為將軍幕府之員,非朝廷列職。曹操為漢丞相時置護軍,后改稱中護軍,第四品,掌禁軍。后隨州都督置護軍,第五品。諸要鎮及將軍出征皆置諸護軍,第六品,其中有左護軍。吳蜀亦置。

 

      左將軍  漢有左將軍,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綬,掌京師兵衛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平時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皇帝,參與中朝朝議,決定國家大事,若領尚書事就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  

 

      長  秦置縣令、縣長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不足萬戶為長。魏時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長樂少府  漢制,太后宮官皆冠宮名。景帝前置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宮。公元前144年改為長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宮復長樂舊名,更名長樂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稱長樂宮,因置此職。

 

      長水校尉  漢制,為武帝所置,京師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長水胡騎,秩二千石。長水為地名。胡騎近長水,故名。三國因置。

      振威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鎮東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東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北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南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西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西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北大將軍  品級與鎮北將軍同,資深者加大將軍名號,不常置。

      鎮南大將軍  品級與鎮南將軍同,資深者加大將軍名號,不常置。

      鎮軍將軍  秩位次于鎮軍大將軍,第三品。

      鎮軍大將軍  位在大將軍之下,第二品,不常置。兩漢均設有大將軍之職,位比三公。大將軍之上加各種名號者,東漢三國逐漸增多,三國均設此官。

      征虜將軍  魏沿漢制,第三品。吳蜀亦置。

      征西大將軍  東漢之大將軍中有征西大將軍。魏及蜀之征西將軍中以資深者為征西大將軍。吳亦置。

      征南中郎將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中領軍  曹操為漢相時置領軍,后改為中領軍,第三品,掌禁軍,主五校尉、中壘、武衛三營。蜀亦置,并有領軍、前領軍、行領軍。吳稱領軍將軍。

      中軍師  魏置,為丞相屬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  秦漢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職掌言議,顧問應對,無固定職事。魏時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  秦置,漢沿之,屬郎中令,其長稱中郎將。漢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以五官中郎將統領中郎。曹魏置中郎,隸光祿勛,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將  秦置中郎將統領供事禁中的郎中。漢武帝時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秩皆比二千石,隸屬光祿勛,侍從天子、隨行護駕。東漢時其職主要為協助光祿勛考課察舉三署諸郎,后還譴其領兵,增加各名號中郎將甚多。

 

      中監軍  蜀置,為加官。

      中書丞  三國吳置,為中書監、中書令的屬官。

      中庶子  周代始置,掌管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漢沿置,為太子屬官,職如侍中,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治中從事史  漢置,是州刺史的助理,主州府文書案卷,居中治事,與別駕從事史分別為州府內外總管。

      主記  東漢州郡設專管記事、簿書的主記室,主記室員是主記室史,簡稱為主記,是州郡中僅次于主簿的親近屬吏。魏沿置。

      著作郎  三國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編撰國史,屬中書省。 

      昭德將軍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將軍  魏置,為第五品。

      昭信校尉  三國時蜀置,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號。

      州牧  古分九州,每州置牧,為一州之長。漢武帝時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監察地方。成帝時改為州牧。后復為刺史。靈帝時又改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監察官發展為總攬地方大權的行政長官


網載 2011-08-10 18:38:42

[新一篇] 三國官職一覽---絕對齊全

[舊一篇] 一種三國游戲模式設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