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 夏天的鳥來到我的窗前,且歌且笑且翩躚,消失在我眼前。 秋天的黃葉一直在窗前,無歌無笑無翩躚,墜落在我眼前。 現世里孤孤單單的小混蛋吶 這是馮唐正在翻譯的《飛鳥集》。 泰戈爾的《飛鳥集》,大家想必已經非常熟悉了。最近,作家馮唐又在著手重譯泰戈爾的這部巨作。普遍來講,譯者大多“隱形”于原著身后,從不會奪去原作者光環,而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的馮唐會給這部作品帶來怎樣的效應呢?先一起來看下面這最著名的一小段。 英譯版: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鄭振鐸譯本: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閑蕩的夏鳥來到我窗前啼唱又飛去。 馮唐譯本: 夏天的鳥來到我的窗前,且歌且笑且翩躚,消失在我眼前。 秋天的黃葉一直在窗前,無歌無笑無翩躚,墜落在我眼前。 ▲《飛鳥集》 鄭振鐸譯本 鄭振鐸先生在一九二二年第一次把泰戈爾的《飛鳥集》譯介到中國,后來又有過包括冰心、徐翰林翻譯的很多版本,但仍然是鄭譯版流傳最廣。馮唐在近月來應出版社相邀重新翻譯《飛鳥集》,并在博客中發出“豪言壯語”:“我堅信民國時代的中文還在轉型期,我現在有能力把中文用得更好。” “醫學博士”、“前麥肯錫合伙人”、上了作家富豪榜的“暢銷作家”,這幾個身份已經使馮唐賺足了公眾眼球。這些年,他又卷入婚變、華潤離職等事件,關于他的話題一直未間斷過,可算刷足了存在感。重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一事再度引起爭議,把他作為翻譯者拉回了公眾視線。雖尚未出版,但他已將一些詩句的翻譯和翻譯過程中的感思發在了微博和博客里。關于他的譯文,眾說紛紜,有讀者評論他的翻譯“很有神韻”、“帶著點痞氣”、“自成風格”;也有讀者詬病他“一味的追求押韻”、“演繹成分過重,不尊重原文”。 ▲馮唐 馮唐:“有了押韻,詩人就可以征服世界去了” 泰戈爾的《飛鳥集》原是用孟加拉文寫作的,但國內的翻譯版都是從《飛鳥集》的英譯版翻過來的。英文版并無韻律可循,鄭譯版也沒有押韻。馮唐對此表示,“無論英文還是中文都更像剝到骨髓的散文。” 他在博文《翻譯泰戈爾<飛鳥集>的二十七個剎那》(后提作《二十七個剎那》)中說到,我固執地認為,詩應該押韻。詩不押韻,就像姑娘沒頭發一樣別扭。不押韻的一流詩歌即使勉強算作詩,也不如押韻的二流詩歌。我決定,我的譯本盡全力押韻。”他還說,“在尋找押韻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堅信,押韻是詩人最厲害的武器。有了押韻,詩人就可以征服世界去了。” 英譯版: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 鄭振鐸譯文: 是大地的淚點 使她的微笑保持著青春不謝 馮唐譯文: 大地的眼淚 英譯版: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 鄭振鐸譯文: 無垠的沙漠熱烈追求一葉綠草的愛 她搖搖頭笑著飛開了 馮唐譯文: 大漠因為迷戀一葉綠草 ▲印度詩人泰戈爾 馮唐:“翻譯應該更‘有我’一些,力圖還魂” 翻譯過《哈利·波特》的馬愛農曾表示,“譯者不能和原作者對抗,翻譯的標準還是要忠實原文。”大量翻譯村上春樹作品的林少華經常被質疑不夠忠于村上的原文,面對此非議,林少華曾表示,“百分之百像照鏡子似的翻譯原著,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我翻譯村上,當然也是在我個人理解和把握基礎上的文字重現,但主觀上絕對沒有添油加醋的念頭。” 而馮唐在他的博客中說到,“翻譯應該更‘有我’一些,否則,一邊是一個悠久文化中的寫作大師,另一邊是另一個悠久文化的眾多經典,沒些渾不吝的有我勁兒,怎么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具體到翻譯詩,就需要更加‘有我’,力圖還魂。在翻譯《飛鳥集》的過程中,我沒百分之百尊重原文,但是我覺得我有自由平衡信、達、雅。人生事貴快意,何況譯詩?” 這樣堂而皇之的“添油加醋有理”論調,是否會成為他這一譯本出版后的爭議呢? 老規矩,書評君閉嘴,請大家自行賞讀: 英譯版: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鄭振鐸譯文: 世界對著它的愛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馮唐譯文: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 英譯版: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鄭振鐸譯文: 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漂泊者呀, 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馮唐譯文: 現世里孤孤單單的小混蛋吶 網友評論: @Tony-西部荒野拯救者人民軍之星:不認同這個翻譯和理解。vastness理解成那話兒并不好啊。。。 @王若涵nono:改寫的成分更多吧,雖然是同一個主題。泰戈爾發昏的崇高著,你慈悲的放蕩著,不錯,加油。 ▲馮唐微博截圖 馮唐:“鄭振鐸的舊譯總體偏太平實” 馮唐著手翻譯時,曾在微博里表示,“鄭振鐸的舊譯總體偏太平實,但是集子題目反而翻得飄,《Stray Birds》翻譯為《飛鳥集》。從英文字面和里面多數詩歌的指向,翻譯成《迷鳥集》或者《失鳥集》似乎更好,但是鄭譯集子題目似乎已經被熟知。” 微博網友@nkslion評論說:“‘飛’也很有意境的。飛不是個動詞,而是個狀態,比迷失表達的更多些”,@盧浮宮的皮魯小卡評論說,“‘失鳥集’讀快就變成‘屎尿急’了,‘迷鳥集’你自己覺得好不好聽?” 而后,馮唐找出了鄭譯版的一出謬誤,他在微博中指出:“在翻譯《飛鳥集》第二百一十九首的時候,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覺得鄭振鐸的翻譯出現了明顯問題。” 英譯版:Men are cruel, but Man is kind. 鄭振鐸譯文:獨夫們是兇暴的,但人民是善良的。 馮唐譯文:“庸眾是殘酷的,每個人是善良的。 而此條微博微博引發了許多網友的討論,更讓網友們腦洞大開,掀起了翻譯狂潮: @文冤閣大學士(大學英文系教授朱績崧):“拙譯:惡者雖眾,人性本善。用’眾’和’人’分別對應Men和Man。” @憂虞的小烏龜:“眾人之殘忍,不與獨夫之善相悖。” @張瀟McInerney:“譯得狠點:集匹夫之懦善,結眾人之兇殘。人性使然。” @阿歷克斯天然呆君:“一眾成魔,一魔成佛。” 當然,也不乏貶損者: @月在青天水在瓶:“一個『庸』字馮唐就給作為總體的人劃了一條金線,識見如此故而文字浮泛。“ @江烈農:“原文無“庸”、“每”義。“善良”非kind要義。”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翻譯成庸眾確實有點裝逼了。怎么,顯示逼格很高?” ▲馮唐 在其博文《二十七個剎那》的第九個剎那中,馮唐如此總結他對《飛鳥集》的翻譯,“翻譯完五十首之后,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適合翻譯《飛鳥集》。我的風格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相比之下,《飛鳥集》似乎太軟了,泰戈爾似乎太軟了,似乎由徐志摩、謝冰心、戴望舒、張恨水、汪國真、董橋等,‘碧桃滿樹、風日水濱’的前輩們來翻譯更合適。” “再翻譯一百首之后,我覺得我錯了,我還是適合翻譯《飛鳥集》的。第一,小溪和瀑布是不一樣的,池塘和大海是不一樣的,有些作者表面看著溫軟,實際上也是溫軟。有些作者表面看著溫軟,但是內心強大、金剛智慧,太極拳也能一招制敵。泰戈爾是后者。” 綜合整理:禽禽、小井
長如舌吻,小如詩行。
混到我的文字里
留下你們的印記吧
讓笑臉
常開不敗
如花 如她
而焦黃
草搖
草笑
草跑
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長如舌吻,小如詩行。
混到我的文字里
留下你們的印記吧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2:2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