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口的陌生人 鳳凰好書榜·2014年秋季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文字之美,精神之淵——“鳳凰好書榜”作為鳳凰新媒體唯一一份圖書榜單,由鳳凰網讀書頻道傾心打造,多年來,品質一以貫之,于中國范圍內不斷出版的繁雜新書中,為全球華人讀者甄選更為可信、值得一讀的各類好書。



大門口的陌生人

魏斐德/新星出版社/2014-7


本書是一本研究清朝末年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學術著作。清代中國的主要“大門”是廣州,“陌生人”即外國人。顧名思義,《大門口的陌生人》是與外國人闖入廣州(中國大門)的歷史有關,是關于鴉片戰爭外國入侵中國的。但這本書主要不以此研究為主,而是以英國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為線索,研究這一歷史時期廣州和廣東省的社會動態,如官府、紳士、團練、農民等對外國的態度;各自的活動、相互間的關系以及變化,從而揭示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階段的某些動向。


魏斐德(19372006,美國著名中國研究專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美國“漢學三杰”之一,曾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國歷史家協會會長、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研究院院長、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除已發表的百余篇學術論文外,其著作還包括《洪業:清朝開國史》《間諜王:戴笠和中國特工》《中華帝國的衰亡》《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歹土:戰時恐怖活動與城市犯罪(19371941)》《紅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歷史與意志: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等。




慶祝無意義

米蘭·昆德拉/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7


六月的一個早晨,阿蘭走在巴黎一條街道上,看到很多穿著低腰褲、露臍裝的女人。看著她們裸露的肚臍,阿蘭既覺得迷人,又感到困惑,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乳房而是以女人的肚臍作為誘惑的中心,這意味著什么呢?


小說這樣開篇,一場嬉笑怒罵的喜劇由此上演,圍繞盧森堡公園這個舞臺中心,阿蘭、拉蒙、夏爾、凱列班四個好朋友輪番登場,順著他們的腳步、他們的生活故事、他們三三兩兩的談話,引出了巴黎街頭的花季少女,市民熱捧的夏加爾畫展,斯大林二十四只鷓鴣的玩笑,尿急的蘇維埃傀儡主席,自殺未遂卻殺人的母親,以及天堂紛紛墮落的天使……舞臺上演著一部熱鬧非凡的人間喜劇,幕后卻隱藏著作者冷靜洞察的智慧:生與死、嚴肅與荒誕、歷史與忘卻、現實與夢境,昆德拉讓我們在笑中漂浮,為世間的無意義狂歡。


米蘭·昆德拉,一九二九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父親是鋼琴家、音樂學院校長,昆德拉在童年時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一九六七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從此奠定在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一九七五年,昆德拉離開捷克,定居法國。昆德拉曾于一九七三年憑借《生活在別處》獲得美第奇外國文學獎,一九八五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二〇〇一年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紐約客
安·比蒂/譯林出版社/2014-9



《紐約客故事集》是安·比蒂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三十年間在《紐約客》上發表的短篇合集,本書為其中的第二冊,收錄了八十年代刊登的短篇。比蒂善于描畫美國一代都市人的情緒狀態與生活方式,擁有足夠的文學敏感來捕捉情感關系中那些微妙進退、力量消長。她被視為中產階級的精神路標,因為她在中產階級渙散混沌的時期中充當了一面鏡子,幫助一代人認識了自我。這對于美國中產階級的成長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安·比蒂,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與雷蒙德·卡佛齊名的“極簡主義”大師。《紐約客》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作品四次被收入歐·亨利短篇小說獎作品選集,并入選約翰·厄普代克編輯的《二十世紀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選》。比蒂善于描畫美國一代城市人的情緒狀態與生活方式,幫助中產階級認識了自我,對于他們的成長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乃至被視為其精神路標。




大河灣
V.S.奈保爾/南海出版公司/2014-8


殖民者走了。國家獨立了。薩林姆千里迢迢跑來到大河灣上的小鎮,在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和接觸到的每一顆塵埃上,都似乎散發著夢想和未來的芬芳。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朝這里奔來,都像那滿河的水葫蘆朝小鎮漫卷而來。水葫蘆開著紫色的花,默默無語。但眨眼之間,薩林姆發現繁榮里總透著無邊倉皇,無論他怎么掙扎,他永遠是一個兩手空空的異鄉人,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水葫蘆依舊在黑色的大河上默默無語。


V.S.奈保爾(1932—),英國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達島上一個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后遷居倫敦。50年代開始寫作,著有《米格爾街》、《斯通先生與騎士伙伴》、《自由國度》、《大河灣》、“印度三部曲”、《非洲的假面劇》等。20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給孩子的詩
北島/中信出版社/2014-8


北島親自甄別、挑選,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于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公布于世,“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實現詩人長久以來的宿愿。重繪新詩版圖,確立經典標準,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新詩“蒙學”的引路者,匯集新老名家的經典譯作,是范文,也是美文,集聚最偉大的文學靈魂,最精要的不朽文本,涵養心性,助育美感。作為開放性的經典詩歌選本,因編者的眼光與熱忱,品質的特出和優異,勢必在漢語世界產生廣泛、持久而巨大的影響。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8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領軍人物。曾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目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先后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并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梁漱溟日記

梁漱溟/世紀文景/2014-9


《梁漱溟日記》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現存全部日記(近80萬字)的匯編,并附數十張首次公開的珍貴私家歷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記日記的習慣,現存日記始于1932年,終于1981年,歷經“文革”抄家等磨難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鄉村建設,巡視抗戰敵后,調停國共兩黨爭端,上縉云山閉關修佛,解放后參觀城鄉新變與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協學習論辯,常年堅持著述修行等等,長達50年的行止經歷及感受心境,在日記中都有樸實的記錄。


梁漱溟,原名換鼎,字壽銘,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其后皆自學。中國現代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執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0-1937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1941年參與發起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尋真無悔

陳鐵健/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8



西路軍、瞿秋白研究第一人、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員陳鐵健先生精選文集。紅軍何以敗走蘇區?為什么說陳獨秀是中共第一位代人受過的替罪羊?什么說陳獨秀成為中共第一位代人受過的替罪羊,直到他百年之后仍然蒙羞?AB團肅反的“法理”依據與文化根源在哪里?1920年代的中國大革命何以失敗?何以說胡喬木是“亦官亦學”?……學者陳鐵健精選五十年來學術研究成果,探古發微,尋求歷史真相,成此巨冊。


陳鐵健,字石之,1934年生,浙江紹興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瞿秋白傳》、《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與黃道炫合著)、《綠竹水南集》、《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本,與李新合編)等。





六個字母的解法

劉禾/中信出版社/2014-7


故事從納博科夫開始,六個字母是人名NISBET,音譯為“奈思畢特”。他是納博科夫自傳中的化名人物,愛抽煙斗,向往俄國革命,跟流亡就讀劍橋大學的納博科夫,政治上激烈爭論,文學親密投緣。就此,劉禾開始尋找六個字母后的人與事:劍橋學子間激烈理念的沖突和思想的交鋒,充滿了火藥味,甚至于出現奧威爾“黑色筆記本”這樣嚴重的事件。劉禾抽絲剝繭般解開最終謎底,伴生的愉悅也豐富而微妙。隨著作者的表達變換,既像懸疑小說;又似親切的散文;或變為一出人類精神戲劇。從太平洋畔的灣區伯克利,到英倫三島上的牛津劍橋,文學的輕靈,史學的厚重,文本與理論,當下與過往,穿梭于著者的筆下,不期而遇,融洽無間,一卷在握,兼具感性的歡樂與知性的滿足。


劉禾,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09年起同時担任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美國威勒克文學理論書獎及列文(Harry Levin)文學史書獎的評委,其英文著作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產生廣泛的影響。





五四事件回憶

陳占彪/三聯書店/2014-5


陳占彪編著的《五四事件回憶(稀見資料)》基本內容有六部分:1.“和會秘辛”通過陸徵祥、顧維鈞、王正廷、伍朝樞、西園寺侯爵、重光葵等巴黎和會參與者,以及當初在法國發動同胞阻止中國代表團簽字的李宗侗的文章,讓讀者大致可以了解巴黎和會上中國所處的困境,是為北京學生五四游行的直接動因。2.“現場存真”是從當時的書信、日記、密電、呈文、報紙中將五四當時游行的現場呈現出來。3.“親歷者憶”收錄了日后臺灣地區“五四青年”的回憶,民國報刊中關于五四事件的敘述,這些親歷者的五四回憶,這也是本書最主要的內容。4.“日本五四”收錄了關于191957日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游行示威,以及被日本警察和民眾阻撓、毆打、鎮壓的記述,這個事件向為人忽略,但也是五四事件的一個向度。5.“五四演義”收錄了蔡東藩、薔薇園主、周瘦鵑、程生、汪靜之等人數篇關于五四事件的“文藝創作”。6.“告日人書”輯錄了當初各界人士,如北京學生、林長民、張繼、何天炯、戴季陶、李大釗等人,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勸說日本放棄侵略的“講理”之辭。


陳占彪,陜西韓城人,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任上海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當代文化研究、漢文化圈國家與中國關系研究。出版有專著:《五四知識分子的淑世意識》、《自由及其幻象:當代城市休閑消費的發生》;編著《清末民初萬國博覽會親歷記》等。





雖敗猶榮的先知

馮克利/華夏出版社/2014-7


在馮克利對當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閱讀中,既有對自由、民主、公正等思想體系的思考,也有對韋伯、阿克頓、阿隆、斯金納、哈耶克等當代西方思想家核心思想的梳理。作者以簡潔犀利的筆觸,梳理當代西方思想體系,引領讀者以歷史性、懷疑性和批判性的自覺思維,重新思考中國當代的政治熱點。


馮克利,祖籍山東青州,1955年生。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公認的著名翻譯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學術思想的傳播有突破性的杰出貢獻,在公共思想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史。代表作有文集《尤利西斯的自縛》(2004/2013)、譯著《民主新論》(2009)、《烏合之眾》(2004)、《論李維》(2007)、《憲政經濟學》(2004)、《鄧小平時代》(2013)等。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42:54

[新一篇] 約翰·列儂:如果我們一起做夢 紀念

[舊一篇] 理想詩歌的樣式:緩慢而深情流水之于圓石 鳳凰副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