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在電視劇中看到自己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熒屏導視】


《平凡的世界》這樣一部努力了卻依然不盡如人意的電視劇,為什么依然會贏得上下兩代人的關注和熱議?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除了人們對于好的藝術品的懷念與期盼的因素之外,在我看來,是人們會在電視劇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


重新審視小說
有浪漫色彩的現實主義


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心情很復雜。對比路遙的小說,兩種文本的交錯中間,夾雜著近三十年世態人心以及文學藝術觀念的變化,讓一部電視劇成為了一面多棱鏡,呈現出超出電視劇自身的多重鏡像。這些鏡像中,既有三十年前也有三十年后的我們自己。應該說,這是這部電視劇意外的也是最大的收獲。


三十年后,重新審視小說,其最大的特點,是以樸素而執著、堅定而厚實的寫實筆墨,刻畫了一個動蕩變革的時代中,處于農村最底層普通人在這樣時代中的顛簸、磨難、掙扎,迷茫中的無奈、不甘和期望。堅實的生活和對現實奮爭的追求發乎于心的真誠,是其最重要的兩翼,方才使這部小說在三十年后沒有成為一支標本,而還能夠在我們的頭頂飛翔。同時,小說氣魄很大,夢想構造那個時代以農村為軸心而輻射開來的全景世界。其小說名《平凡的世界》中的世界,不僅是平凡的連綴,而是平凡通達并占領的天地。


但是,在塑造人物的寫作法則上,這部小說并非人們所稱贊的那樣,是經典的現實主義,而因其理想的振翅,有浪漫的色彩。正因為并非地道的現實主義,小說中的兩位主要人物少平和少安,明顯可以看到柳青和俄蘇文學的影子,理想化的色彩涂抹在蒼涼的黃土高原上。特別是少平,有著濃重的保爾·柯察金的性格發展邏輯,而與他相連的曉霞則是冬妮婭的變體,后面處處指導少平闖世界的高瞻遠矚,則有幾分《青春之歌》里林道靜的引路人林紅等人的姿態。他們所共有的概念化傾向是極其明顯的。


電視劇翻拍
不是從原著和人物出發


現在,再來看電視劇,便會容易看明白其長處與短處,也可以看出編導者良苦用心和當代影視難以逾越的短板。


客觀講,電視劇以樸實的敘事策略和演員盡職的表演,忠誠完成并盡可能挖掘了上述小說中生活和理想兩大長處。但是,卻沒有完成路遙對世界宏大敘事和占領的夢想。這一點的責任,不能完全怪電視劇的編導,因為在小說中也沒有能夠完成路遙原本對世界之夢的實現。他實在去世得過早。


更重要的是,電視劇對小說塑造人物方面的弱處,沒有警覺的節制、修正和彌補,相反進行了放大,沿著這樣的軌道,極其舒服地滑向更遠。還是說少平與少安,概念化得到進一步的彰顯。如果說少平懷揣一本書闖蕩世界的夢,多少還有那個時代的影子,但是,小說中的少平并不只是一個唱勵志歌的游吟詩人,讓少平和曉霞大段背誦納吉賓小說原有的情節中故意渲染,添加下雨的戲劇情境,則更像學生拙劣的舞臺劇。


升為主角的少安,則集萬千苦難與傳統品德于一身,有些像是以前《金光大道》里的“高大全”了。將本是福堂炸山造平原學大寨的左的舉動,移花接木到少安身上;讓本不在現場的少安出現在搶水豁壩的危急時刻,并以極端戲劇性的場面強化在少安身上;都可以看出編導者不僅認同小說的弱處,還覺得不過癮,方才如此不惜畫蛇添足也要拼命加戲于一人身上。


盡管比肆意編織情節的《紅高粱》的改編要好得多,但是,這些編戲的策略,已經成為如今電視劇難以根治的病根。不是從原著出發,更不是從人物出發,而只是從吸引觀眾眼球出發。


兩代人熱議
看到我們和我們的文學


好的影視作品的改編,沒有不對原著不進行刪減和增添的,但是,那些刪減和增添,最見思想和藝術的雙重功力。坦率地講,迫于收視率的壓力,眼下對于經典改編的電視劇整體水平,不如以前的《四世同堂》《圍城》甚至《金粉世家》等電視劇。


這樣一部努力了卻依然不盡如人意的電視劇,為什么依然會贏得上下兩代人的關注和熱議?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除了人們對于好的藝術品的懷念與期盼的因素之外,在我看來,是人們會在電視劇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今天的年輕人,依然會在少平和少安的身上,看到因為種種夢想而離開家鄉闖蕩世界,和因為種種原因而堅守家鄉卻更加無奈的我們自己。而對于與路遙相仿年齡,經歷過他所書寫的那段歷史的我們這樣一代人而言,在這部電視劇中,不僅看到那個時候我們的自己,還看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文學:純真、質樸、幼稚,甚至虛妄,卻充滿真誠和理想。而這一切,在顏值增加的電視劇中,卻品質變形,甚至遠去。


□肖復興(作家)


新京報評論 2015-08-23 08:46:37

[新一篇] 徐慶全:華國鋒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舊一篇] 陳光標承認冰桶造假,慈善豈能靠表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