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你好!我是丹媽

童書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兒童心理研究者




♪ ﹣丹媽語﹣ ♪

私人微信:jdths1


假期第二天,懶得出門,就把書柜里以前看的書都翻出來鞏固了一遍,今天分享的讀書筆記是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這本書我在父母書單中推薦過,書中介紹了很多孩子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幫助家長學會用心的觀察孩子。


比如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嬰幼兒喝了糖水后為什么拒絕再喝白開水?他為什么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么不斷扔掉手里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么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這一切的背后,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以前也分享過關于敏感期的文章——蒙特梭利:兒童的31個敏感期想要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家長的真的是要熟知這些敏感期啊!





* *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 * 兒童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到了6-12歲還會由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0歲--2歲半


* 視覺——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 口——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 聽覺——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 手——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 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致的東西感興趣。


*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 模仿——最早表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復進行,也模仿動作。


* 自我意識——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 玩水、玩沙——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


* 審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2歲半--3


* 建立概念——兒童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3歲--4歲



* 執拗——秩序敏感期后,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 壘高——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后推到,再重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


* 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并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


* 語言——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并重復或模仿他人的話。


* 詛咒——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 追求完美——從審美發展到了對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錯。執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手一起走來。


* 剪、貼、涂——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 藏、占有欲——開始強烈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物品的交換從此開始,拉開了人際關系的序幕。


* 邏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么”,打破砂鍋問到底。



4歲--5歲


o 婚姻——人際關系敏感期度過后才真正展開。最早要和父母結婚,之后會“愛上”一個伙伴。


* 出生——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處來?這是兒童安全感最早的來源。


* 情感——不僅開始表達感情,而且關注別人是否愛他。對父母的情緒反應非常敏感。


* 人際關系——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開始相互依戀。


* 審美——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對自己的衣著和服飾產生濃厚興趣。


* 數學概念——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興趣。只有三位一體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數的概念。


* 身份確認——開始崇拜某一偶像,積累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征。


* 性別——對性別以及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基本來自于觀察,如同認識眼、鼻、口一樣,態度很客觀。


* 繪畫、認字、音樂。




5歲--6歲


* 婚姻——5歲以后選擇伙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


* 書寫——對符號、書寫文字符號產生興趣。


* 數學邏輯——對數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產生興趣。


* 社會性興趣——開始積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合作意識。


* 動植物、實驗、收集——開始熱烈地吸收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



6歲以上


* 一些螺旋狀敏感期,伴隨著孩子一直成長到12歲。如:繪畫、音樂、語言、審美、對空間的認識、人際關系、秩序、獨立等等。


* 除此之外,孫瑞雪的教育團隊還發現,小學的孩子開始明顯表現出理財的興趣和深入思考問題的趨勢。





其他tips:


* 孩子吃的目的事認識味道,了解外在,建構則我,承認則僅僅把它理解為吃,并關注節約。當成人強制性地要求兒童節約時,兒童的內心就會不斷地掙扎。通過口認識世界,這個時期能持續到6-12歲,只不過嬰兒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這個特點成人容易看到。隨著其它敏感期的到來,通過口認識世界這一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線。



* 兒童對一些語言敏感是一種普遍現象。但與其說兒童是對丑的語言敏感,不如說成人自己對兒童的這類語言敏感。實際上,兒童對效果強的語言敏感。很多罵人的語言被兒童使用,就是因為成人反應特別強烈。如果成人沒有反應,兒童就不感興趣了,大家不妨一試。



* 八九個月的幼兒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受的活動,而是有著智性的目標。成人常常因為無知給兒童設置了很多障礙,剝奪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他認識世界的機會。



* 走的敏感期大概從7個月開始出現。起先孩子拒絕坐,不斷要媽媽拉著雙手跳,一段時間后,他開始走,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上樓梯、下樓梯都要自己來,不管需要多長時間,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走路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跨出了一大步。



* 音樂的敏感期同其他敏感期一樣,也呈現出螺旋狀發展過程。最早幼兒都喜歡節奏,2歲時就能把握好節奏;到了3、4歲,兒童對簡單而重復的旋律開始感興趣;5-6歲后,開始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并自發用動作表達旋律較為復雜的音樂;6-8歲時,兒童已經能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會為此而流淚,或是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 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于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但我們覺得,用“執拗”這一概念來得更準確一些。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底部。我們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切知道,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



* 要注意的是,幼兒對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達到執拗的程度,一開始他會不安、哭鬧,隨著自我的逐漸形成,他將這一秩序上升到意識層面,才開始變得執拗、不妥協。執拗的敏感期過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來。



* 到了5歲左右,兒童必然開始喜歡和他人分享物品,這是一種成長的規律,但在此之前,兒童的物品應歸他自己所有,不能強迫他放棄自己的東西。但我們的許多家庭、許多學校都強制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客人,這可能是我們民族的好傳統之一,但它不適用于5歲之前的孩子。



* 1歲時,嬰兒開始獨立行走。2歲時,嬰兒開始對他人說“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區分開來,這個“不”是人生中第一個獨立宣言。3歲-6歲期間,兒童逐漸形成了一個真實的、區別于他人的內在秩序,在意志、情感、思想上奠定了獨立的基礎。6歲-9歲期間,兒童建構了屬于自己的有關生活的常識和藝術的品質,開始把注意力從自我的建構拉向外面的世界。9歲-12歲期間,兒童開始有了有意識的學習心智,他的認知不再受環境的限制,而是能擴展到整個宇宙,此時兒童的道德感開始形成。



* 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動代替兒童的行動時,并不是在兒童的心理上幫助他,而是在兒童喜歡做的活動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兒童自由地行動,因此他本人成為兒童自然發展的最大障礙。



經典圖畫書 2015-08-23 08:50:11

[新一篇] 教育改革要順應學生的天性

[舊一篇] 一生只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的媽媽,觸動心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