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眼淚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在2014年秋天舉辦的多倫多電影節上,傳記片《萬物之理》(TheTheory of Everything)的放映令一位特殊觀眾當場潸然淚下。他就是該片男主角的原型、英國大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這部影片是根據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簡·霍金(Jane Hawking)的自傳體回憶錄《無疆之旅:我與史蒂芬的生活往事》(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改編而成的,以唯美的畫面講述了兩個人驚世駭俗的愛情傳奇。他們的婚姻從1965到1995,持續了整整三十年。這期間,霍金從一個患上盧伽雷氏癥(LouGehrig’s disease)而四肢逐漸失去知覺的大學生,變成了坐在輪椅上靠非凡的思想影響全世界的著名科學家。在《萬物之理》中成功地扮演了霍金的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因這部影片而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上世紀60年代初的霍金還是劍橋大學的本科生,他與藝術系的女生簡·外爾德(Jane Wilde)相識并相愛。當21歲的霍金被診斷為盧卡雷氏癥患者并且可能最多活兩年的時候,純潔善良的簡對他不離不棄,毅然于1965年與他結婚。這份真摯的愛情帶給霍金的不僅是生活下去的勇氣,還有投身科研的激情。婚后的頭十五年間,兩人先后生養了兩兒一女;而且霍金的事業也逐漸達到頂峰,發表了近60篇沖擊力很強的學術文章。愛情的神奇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縱觀霍金的科研生涯,迄今為止已發表140余篇論文,總引用率超過了35000次。1970到1985這十五年是他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總共發表了16篇單篇引用率 500次以上的論文;其中關于黑洞量子論的大作發表于1975年,如今已經被引用5300余次。毫無疑問,霍金不僅聰明過人,而且勤奮高產。1988年,46歲的霍金出版了《時間簡史》(ABrief History of Time)一書。這部短小精悍的科普巨著進一步成就了霍金的盛名,被翻譯成近40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成為大眾情人的霍金,也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和聚光燈下,一時風光無限。


2002年夏天,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被媒體譽為“當代愛因斯坦”的霍金應邀出席。會議之前,霍金與諾貝爾獎得主大衛·格羅斯(David Gross)、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和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等大科學家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園區,并利用特殊的語音合成器作了一場聽眾爆滿的科普報告。報告結束后,記者和粉絲們將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圍得水泄不通,卻把其他幾位身體健康的超級科學大腕撇在一邊。普羅大眾的獵奇心態,由此可見一斑。



與霍金的高產和高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的低產和低調。這位因提出“希格斯機制”并預言“希格斯粒子”而榮獲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科學家,一生只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其中9篇由自己單獨完成,1篇與他人合作,論文的總引用率接近9000次。從1964年算起,希格斯的科研巔峰只持續了三年,之后他的絕大部分工作時間用于教書,而且不帶研究生。自知遠離了科研第一線,生性淡定的希格斯很少在學術界拋頭露面。盡管如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粒子還是給包括霍金在內的不少同行帶來了羨慕嫉妒恨。霍金一直不相信希格斯機制,并多次在公開場合嘲弄希格斯粒子的存在,這顯然令希格斯本人感到不快。2012年7月,大型強子對撞機終于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剎那間把83歲高齡的希格斯推向全世界媒體的焦點,也讓70歲的霍金從此啞口無言。


盡管影片《萬物之理》重現了霍金與簡之間的美好愛情,但是他們的婚姻卻于1995年解體。事實上,在兩人的婚姻生活中后期,簡與管風琴演奏師強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發展出羅曼蒂克的情誼,而霍金本人與長期照顧自己的護士伊蓮·梅森(Elaine Mason)也關系曖昧。伊蓮個性強悍,她極力守護自己與霍金的親密關系,這使得簡和其他看護人員憤懣不已卻無可奈何。1995年春天,霍金與簡正式分手,并在四個月后迎娶了伊蓮。但是霍金的第二場婚姻僅維持了11年,期間也是風波與傳言不斷。2006年夏天,離開伊蓮的霍金與簡冰釋前嫌,重享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電影《萬物之理》結束之后,觀眾席上的霍金不禁流下一行英雄淚。他的一生如此傳奇,沒有人能夠復制。



本文已正式發表在《科學世界》2015年第5期。


來源:科學網邢志忠博客


中科院物理所 2015-08-23 08:50:34

[新一篇] 蘋果官方工具:可監測App Store應用頁數據

[舊一篇] 開創未來的關鍵:是什么造就了硅谷?(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