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象不到,英國中小學生的基礎課程中,竟有三門與藝術相關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英國是全球藝術活動最活躍、最富創意的國家之一。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英國著眼未來與全球化競爭環境,關注時代中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審視、挖掘創造力與新技術媒體的結合可能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對學生創新力、批判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培養高度重視。


正是因為充分意識到藝術教育與發展經濟、創意人才的關系,英倫政府由上自下推行的若干藝術教育與創造力培養的政策,在今天看來極具借鑒意義。


1、大中小學銜接有序的藝術教育體系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英國1至9年級的九門基礎課程中,竟有三門學科與藝術相關。


英國現行藝術教育課程標準以1999年頒布的新國家課程為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著不斷的變革、調整與實踐。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2014年出臺的《英國國家課程框架文件》(簡稱《框架文件》),明確了相當于中國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階段的學科設置,從小學至初中一以貫之的9門基礎課程分別是:藝術與設計、公民、計算、設計與技術、外語、地理、歷史、音樂和體育。
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藝術類課程占基礎課程總量的三分之一,除了與我國相似的音樂課外,英國沒有“美術課”的課程設置,取而代之的是《藝術與設計》和《設計與技術》課程。


其中,《藝術與設計》學科課程目標闡述道:“高質量的藝術設計反映和塑造著人類的歷史,幫助各民族進行財富積累和創新變革,是人類創造力最高形式的表現”。這門課程要求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的體驗與學習,創造工藝設計藝術作品,教學內容涉及繪畫、雕塑、平面設計、建筑、工藝、藝術史等多方面。


《設計與技術》課程則更強調實踐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主要指導學生就過去和現在的設計與技術及其對生活的影響進行批判性評價,并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科學、工程、計算機及藝術等知識設計和制作產品,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英國政府認為,高質量的《設計與技術》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創意,運用一定的實用技能,學習制作與設計高品質產品的原型,自信地參與日益技術化的世界,這對國家的文化、財富與繁榮都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在這樣的課程中,學校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與社區、企業、博物館、文化行業有效聯系與配合,將課堂從校內拓展到校外,讓學生在真正的動手實踐中接觸到繪圖、模板、切割、焊接、電路等各項實際生活中需要具備的技能,了解機械、紡織、建筑等多方面的基礎材料和審美特質,掌握通過計算機進行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學習領域涉及能源、農業、食品、建筑、園藝、時尚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框架文件》甚至將“烹飪與營養學”也作為獨立的一部分納入到了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與設計》課程中去,認為烹飪是人類發揮創造力的偉大體現之一,健康的飲食和烹飪技能能夠讓學生在當今及日后更好的生活。這也充分反映了教育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到了高中階段,藝術課程成為選修,除了基礎教育階段的三門必修課程外,藝術領域進一步擴展,《藝術》(包括藝術與設計、音樂、舞蹈、戲劇、新媒體藝術)與《設計與技術》;《人文》(包括地理和歷史);《現代外語》形成四大選修領域,學校必須向學生提供以上所涉領域中的至少一類課程,如果學生提出需求,學校則應該能提供這四大領域的任一門課程。



由于在英國基礎教育中,藝術課程與科學、數學、語言等共同歸類為基礎課程,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中小學藝術教育有序銜接,這便使得英國普通高校為學生開設的普通藝術類公共選修課程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規范專業課程的標準。


比如,牛津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音樂類公共藝術選修類課程便有數十門,細化到不同時期作品研究、音樂史論、分析與批評、舞臺管理、重奏實踐、世界音樂的各個族群等等。基于豐富、大量的人文藝術類課程,不同學院的學生可以學習相同或不同專業知識,同一學院的學生可以跨系選修不同系的專業課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科的交叉,而且更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在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方面形成優勢。


2、面向大中小學的博物館藝術教育平臺

當代的英國博物館將公共教育作為博物館最重要的職能之一,館內均設有專門的公共教育部門,為不同的中小學生群體提供豐富多彩的參觀和學習項目。


英國是最早建立博物館的國家之一,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早在1931年,英國教育委員會便發布了《博物館與學校:公共博物館與公共教育機構不斷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備忘錄》。該備忘錄展示了英國國內博物館教育的發展現狀,列舉了一些國內及國外的優秀案例。1988年,英國 “國家課程”明確指出,學校課程可與博物館教育相互連接。此后,博物館館方開始配合課程標準中《藝術與設計》學科的指標,針對不同學齡青少年分階段制定活動手冊,與學校緊密連接,提供詳實的參觀指南給師生使用。新世紀以來,英國大多數的國立、省立、私立博物館都紛紛設立了博物館教育部門,形成了博物館與當地教育局的常規、多樣的合作模式。


以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為例,這家以設計藝術著稱的博物館與英國中小學《藝術與設計》課程非常契合,其官方網站上設有專門的Learning(教育)板塊。板塊根據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不同階段進行縱向分類,每一階段均羅列出該階段學生在參觀前所需達到的知識儲備能力和技巧水平,并設置了學生回校后需要重點完成的作業及學習目標。不同的區域詳細對應著不同階段的展品、器具材料和參觀者不同年齡層次可以開展的活動范圍。



例如,在小學階段的“發現區域”(Discovery Areas),兒童可以在駐館藝術家的指導下把玩一些藝術復制品、試穿各種道具服裝,學習各種搭配的技巧并相互評論;到了中學階段,則在小學基礎上更加系統和專業,添加了更多的對藝術作品原作的欣賞、對畫作歷史背景的了解等,要求學生從互相交流和討論中獲得藝術與設計的靈感。


除去常規的參觀學習之外,V&A定期為中學團體舉辦特色時裝設計展、裝置藝術展等并請來藝術家指導學生的繪畫和設計練習,同時,還在館內開設了包括陶藝、視覺藝術、游戲設計等主題的工作室,供學生們免費參觀和參與制作。


3、國家層面的文化組織開拓藝術教育國際影響力


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孩子創造的能力,讓他們未來有能力發明新工作,因為未來的世界不需要“找工作”的人,需要“創造工作”的人。


在英國,由政府支持開展的一系列項目,行動、計劃,對英國創造性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平臺,將藝術家、企業與社會、學校聯動起來,形成互動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對創造力培養的意識。


由政府撥款的非營利性組織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主要致力于促進英國文化、教育、國際關系之拓展和交流,該協會承担著英國對外交流活動以及包括藝術在內的教育改革項目的開發和實施。英國文化協會目前于全球109個國家、兩百多座城市設有分部,7000多名員工,至今已成立81年,是根據英國皇家憲章建立的慈善機構,政府核心撥款占機構年度收入的25%,2014年英國政府撥款總額為7.81億英鎊。英國文化協會目前在北京、重慶、上海、廣州均設有分中心,今年是中英文化關系史上首個文化交流年,中英兩國也將互相舉辦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最高水平的活動。



英國還有專門致力于打開兒童和年輕人創造力之門的國際組織——英國創意文化與教育中心(CCE,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其現任執行長保羅·寇拉曾說,英國政府統計,現在還在中小學念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六成都還沒有“被發明”。現在成人們幫孩子準備的工作,等到其二十五歲時,該工作可能已經消失。他認為,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孩子創造的能力。讓他們未來有能力發明新工作,因為未來的世界不需要“找工作”的人,但需要“創造工作”的人。


英國最為成功的藝術教育創造力培育計劃,名叫創新伙伴關系項目(CP,Creative Partnerships)。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項目,成功將藝術、文化和創意方法帶入了課堂。該項目支持包括藝術家、表演者、建筑師、多媒體開發人員和科學家在內的創意專業人士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前者作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如想象力、好奇心、紀律與合作、韌性等能力培養的催化劑,見證了學校學生出勤率、成績、通識教育、家長參與等各方面帶來的有效改善。在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間,創新伙伴關系項目(CP)的8000多個子項目成功輻射到英格蘭2700所學校,并優先考慮教育弱勢社區,重點幫助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尋找改革的機遇,促進教育公平,讓100萬名以上的兒童和9萬名教師從中受益。


本文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轉載請注明《文匯教育(微信號wenhuieducation)》!


文匯教育 2015-08-23 08:50:37

[新一篇] “互聯網+”大熱,考大學有啥專業最推薦?

[舊一篇] 10歲挨了媽媽打,他哭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