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課題研究與實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福州市中學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課題提出的背景
    要確定研究和實驗的課題,首先要了解當前中學生地理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實際需要,其次要了解國內外有哪些常見的地理學習方式,它們有什么優勢和不足之處。只有這樣,課題的提出才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實用性。
    審視我市幾年來中學生地理學習,存在問題頗多。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圍繞教師的教轉,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學生聽得多,獨立思考、自我表現機會少,興趣低;先教后學,教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多考多學,少考少學,不考不學;重解題技巧、書面測驗,輕口頭表達、實踐活動;重教學結論與學生的學會,輕學習過程與學生的會學;重個體學習與競爭,輕小組合作與競爭;課堂的討論學習,往往流于形式。這與課程改革目標以及面對未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等要求相去甚遠。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于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課程實施過程中,要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要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這些目標,關鍵之一是如何轉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
    縱觀古今中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如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被動式學習、個體學習;近年教改中出現的體驗式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發現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有的側重于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接受;有的側重于學習活動過程的體驗;有的側重于探討和把握獲得科學結果的方法和途徑;有的側重于發現問題、分析地理信息資料、解決地理問題。
    可見中學地理教學中,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所強調與運用的側重點不同,在一定條件下適用,在另一種條件下不一定適用。如何設計出既能吸取古今中外各種學習方式的優點,符合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又能體現地理學科特色;既能發揮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打好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于一體的地理學習方式,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課題——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課題。該課題于2001年9月提出,并在福州市六區、八縣(市)初中進行實驗,主要運用于福州鄉土地理學習,2002年9月該課題在福州市六區課改實驗學校七年級廣泛實驗。本文就該課題提出的背景、基本觀點與衡量標準、理論依據、課題研究目標、主要活動方式、操作程序及其典型實例、階段性成果、存在問題及今后改革方向等作階段性總結,以供各中學實施中參考、借鑒。
      二、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概念與內涵
      (一)概念
    自主學習: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能學、會學,具體教學程序為先學后教。
    合作學習: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在地理學科領域內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
      (二)基本觀點與衡量標準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張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衡量標準:看先學后教還是先教后學;看教與學各占用了多少時間;看教學內容是教師講的,還是學生自己學的;看教師的教法是否轉變為學生的學法;看學生學習熱情是否提高;看學生是否要學、能學、會學;看課堂教學的民主氣氛。
    2.學生學習的互動性:強調師生、生生互動,共同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求生存能力。
    衡量標準:看師生或生生是否雙向交流、溝通、啟發、補充;看小組成員之間是否積極的支持、配合,既分工,又合作;看課堂討論是否熱烈,有新的靈感、新發現。
    3.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和探究性:強調注重課堂內外學習、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有利于培養科學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衡量標準:看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活動(動腦思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講、動手操作);看學生是否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參觀、考察、調查、搜集整理相關信息等);看學生是否把學習的過程看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強調教師的主要作用在“導”上,通過導思(啟發、誘導思考)、導法(引導學法)、導趣(激發興趣),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衡量標準:看教師是否是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激發者,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學生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引導者;看教學的重心是否放在促進學生的學上。
      (三)理論依據
    1.符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現代教學論觀點。教學是一對辯證統一體,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學轉化為自身內在的東西,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保證。因此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一不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重視學生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口(回答)、動手(解答),強調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引導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和諧統一。
    2.符合教學啟發性原則。學源于思,動腦思考是發展創新能力的基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強調教師要善于創設有利于問題探究的情景,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創設獨立思維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充滿新意,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此,首先要設疑引思,因為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花。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辨疑解難,有所進取,有所創新。其次要以辯促思,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小組辯論,給學生自主權,自我表現機會,造成競爭氣氛,通過集思廣益,對問題深入研究,從而獲得新發現。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正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倡導的教學方法。
    3.符合“學會學習”的現代學習觀。二十一世紀將是百舸爭流,日新月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潮流中,誰能堅持創新,勇于創新,誰就能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隨著現代社會知識量和信息量的高速增長,要適應社會、求生存,僅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是永遠不夠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和體驗,強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強調學生把學習的過程看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有利于將來適應社會、求生存。
    4.符合學生獨立性漸增和個體差異性的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符合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依賴性漸弱、獨立性漸增,有著自主學習的自身內在需求的心理特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世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理解能力,大班的學習使教師無法兼顧到每個學生,而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之間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彌補了大斑學習的不足。
    5.體現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社會性、時代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地理學科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十分廣泛,它具有綜合性、社會性、時代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地理學科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結合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等日益突出的問題,結合本鄉本土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如本地人口問題、環境保護、工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交通、旅游、城鎮規劃等),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探究“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強化學生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情壯志。
      三、地理學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題研究目標
      (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題研究和實驗,改進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項十分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教師是否僅僅聽幾次專題講座、觀摩課或開幾次研討會就能解決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課堂教學過程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完整而復雜的體系,這個體系一般包括指導課堂教學的理論或思想,教育者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完成教學目標的步驟和過程、師生活動的方式、方法及相互作用、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等。其次,深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的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行為不易改變。因此,要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必要依據課題課程改革目標、要求與地理學科教學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觀點、操作程序,通過課題研究和實驗,構建行之有效的模式,去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當運用該模式進行一段教學后,就會逐漸形成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那時,又會突破模式,實現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構建各校共享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地理課程資源庫
    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的課程資源必不可少。組織中學地理教師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利用集體的力量(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員可共同參與)開發和提供充分的課程資源,由教研部門牽頭,建立各校共享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地理課程資源庫。
    1.構建資源共享的開放式地方和學校地理課程資源庫(市、縣、鄉地理及與課堂教學有關的)。
    2.建立地理參觀、考察、調查、探究基地。
    3.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協作單位(如省、市、縣水土保持辦,環境保護局等)。
    4.建立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交互式地理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資源庫。
      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活動方式、操作程序及其典型實例
      (一)課堂小組角色扮演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操作程序及其典型實例
    1.操作程序
    (1)課前準備:全班按不同角色劃分若干小組→小組內分工合作→搜集整理相關信息→準備節目。
    (2)課堂表演:教師導入→學生主持→不同角色的小組輪番表演→小組學生主持→小組學生分工合作表演。
    (3)學生討論:針對表演內容提出問題、展開辯論。
    (4)歸納總結:可由教師或學生完成。
      2.典型實例
    學校:福州則徐中學任課教師:陳邵榕 課題:不同的人種
      1.操作程序
    (1)課前準備:全班按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一些特殊人種不同角色劃分為四個小組;小組內學生分工合作,有的扮演主持人,有的介紹人種外表特征,有的介紹人種的分布,有的介紹人種的杰出或知名人物;搜集整理有關人種外表特征、杰出或知名人物資料、圖片,繪制人種分布圖,有的展示圖片等;準備節目。
    (2)課堂表演:首先教師導入,接著全班由學生主持,然后不同角色的小組輪番表演:有的扮演主持人,有的介紹人種外表特征,有的介紹人種的分布,有的介紹人種的杰出或知名人物,有的展示圖片、圖表等。
    (3)針對表演內容及黑人馬丁的講話錄像提出問題、展開辯論,如環境對人種影響,人種是否有優、劣等的區別?
    (4)歸納總結:可由教師或學生完成。
    點評:教師的語言不多,但在學生主持、表演下,課堂學習興致極高,討論氣氛十分濃厚。
      (二)課堂問題解決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操作程序及其典型實例
      1.操作程序
    (1)分若干小組:一般前后桌四人為一組。
    (2)分發工作紙:明確目的、議題。
    (3)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的讀書、看圖、動手操作、獨立思考。
    (4)小組討論:針對目的、議題,提出問題,就如何理解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展開辯論。
    (5)小組之間答辯:可師生、生生、小組之間質疑,答疑互動。
    (6)歸納總結:可由教師或學生完成。
      2.典型實例
    學校:福州二十五中學 任課教師:湯敏課題:降水的季節分配
    (1)分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
    (2)分發工作紙:①給出A、B、C、D四地(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②要求繪制A、B、C、D四地降水量柱狀圖(四人各繪制一個地方降水量柱狀圖);③思考A、B、C、D四地降水的季節分配規律。
    (3)學生的讀書、看圖,分工動手操作繪制A、B、C、D四地降水量柱狀圖,辨析其中一個地方降水季節分配規律。
    (4)小組討論:小組內討論、交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降水季節分配規律及四地的差異。
    (5)展示各組學生繪制的降水量柱狀圖,互相評價、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進行小組之間答辯,可師生、生生、小組之間質疑、答疑互動。
    (6)歸納總結:由學生完成。
    點評:先學后教,體驗學習過程。
      (三)課內外結合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操作程序及其典型實例(略)
      五、“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略)
      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題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福州76~80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陳20042004This poem was written by a terminally ill young girl in a New York hospital and was sent by a medical doctor,Dr.Dennis Shields.1.As/Since 2.because 3.for/because 4.because...because/5.Since/As/6.Because 7.because/for 8.Because 9.Since/As 10.for/because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成果,課題編號D/2001/01/023閻鳳橋劉Just Another Day
  by Charlotte"Charlie"Volnek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eps a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ode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full of human concern guided by "the human orientation though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the course especially concent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need, growth, value and personality of human.陳彬 福建福州教育學 作者: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福州76~80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陳20042004This poem was written by a terminally ill young girl in a New York hospital and was sent by a medical doctor,Dr.Dennis Shields.1.As/Since 2.because 3.for/because 4.because...because/5.Since/As/6.Because 7.because/for 8.Because 9.Since/As 10.for/because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成果,課題編號D/2001/01/023閻鳳橋

網載 2013-09-10 20:49:27

[新一篇]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新探

[舊一篇] 中學地理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