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院長李強:高考與中國社會階層流動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知名社會學家李強今年發表論文《中國中產社會形成的三條重要渠道》,文章指出,教育渠道是中國中產階層擴大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目前,中國大陸最主要的教育篩選機制就是高考。


高考今日結束。“觀察中國”特別選取文中相關論述千余字,或有助于讀者從中國社會階層流動的視角來理解高考。


來源:《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二期




文/李強


教育歷來是社會地位篩選的主要渠道,在中國更是如此。目前,中國大陸最主要的教育篩選機制就是高考。自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該機制成為社會地位流動的最為正規的渠道,獲得中產地位的很多體制機制都與這條主渠道接軌。


如考取公務員、律師、注冊會計等等,都有高等教育學習的要求。又如,戶籍制度與高考相配合,只要考上大城市的好大學,即使北京、上海這樣的戶籍控制極其嚴格的城市,也都可以轉戶口。


清華大學數據證明,迄今為止,中國農業戶籍轉為城鎮戶籍( 非農業戶籍) 的三種最主要的渠道是: 升學參軍的占 23.9%,家屬隨遷的占 22.6%,招工轉干的占14.9%,其他的渠道包括購置房產、征地拆遷、城市擴建、積分落戶、投資落戶等等,比例都很低。


所以,千千萬萬的家長們最為期盼的就是孩子能夠通過高考上好大學實現社會地位上升。




目前,中國大學生中,屬于農業戶籍子女的高達63.3%,他們畢業后,很多人實現了社會地位的轉變。高考、正規教育是實現中產的重要渠道。


但是,也應該看到,與同齡人口比,大學生人數比例還不高,所以,高等教育雖然是最得到社會認可的實現中產的渠道,但是,畢竟人數、比例比較有限。更何況大學生畢業后情況復雜,有些順利上升,另一些則還受到各種阻礙。


一些重點大學畢業生進入中產相對順利些,而大專生要想進入中產則困難重重。所謂重點大學,最主要是被稱作 985 和 211 的學校,但兩類合在一起,僅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的比例為 10.15% 。


比重點大學再擴大一個范圍是普通本科院校,這類普通本科( 包括上述重點大學)占全國在校大學生比例為 52.33%,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進入中產職業的比例高于下面的幾類高校。


如果再擴大一下,可以加上一些新辦的所謂“獨立學院”的本科學生 11.19%和所謂民辦本科的學生比例 2.77%。所有以上這些是所謂“本科生”,他們進入中產階層的比例會相對高一些。




但是,千萬不要忘記,目前高等教育中還有另一類學生,其中比例較高的是“高等職業學校”( 高職)在全國高校大學生中占比例為 23.25%,民辦大專占 6.86%,以及高等專科( 大專) 占 3.60%,這三類學生合在一起比例為 33.71%,即占到目前在校大學生的 1/3。這樣高比例的大學生,畢業后,進入中產還是有巨大障礙的。


這類大學生來自農村的比例甚高,畢業后,又往往受到戶籍歧視。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上升的渠道受到重重阻礙。本科生與大專生之間有明確的分界,很多人試圖通過“專升本”突破障礙。


從所學專業看,這些人更適合于在大城市找工作,但是,目前的戶籍制度對他們不利。


(鳳凰網新聞截圖)


這些農村來的大學生,往往是農民家庭幾乎付出全部積蓄才獲得了高校文憑,父母對他們期望值很高,回農村的可能性極低。他們是城市里具有強烈奮斗心、具有極大上升動力的群體。


由于受到種種的制度阻礙甚至排斥而難以進入中產,這對于他們本人及其家庭都打擊極大,這也很容易激化社會矛盾,我們必須予以重視。



觀察中國 2015-08-23 08:54:37

[新一篇] 【推薦】劉瑜:誰有特權上大學?

[舊一篇] 【史思】郝在今:共產黨的情報工作一直領先國民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