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堅決不肯生二胎?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國家已有條件的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了,于是總有人試探要不要生二胎,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持這種觀點的,多是老一輩人,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對孩子從來是粗暴放養,并且還洋洋得意:“我們那個時候,沒有……不……,什么也不管,孩子還不是照樣長大了?照樣成才了?”


對于這種說法,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對于這類固執又自負的人,你去跟他們說童年陰影,去說科學育兒,去說關注孩子的各種需求……簡直是對牛彈琴。他們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也不愿意理解。自以為是往往是這類人的通病。


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父母,許多不稱職的父母禍害了孩子的一生還不自知,那么多人都自卑、抑郁、缺愛、怕孤單、怕被拋棄,根源都來自童年時父母對孩子的種種傷害,所以說,孩子的成長從來都不是給一碗飯那么簡單。。



想想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前,哪一天不是蓬頭垢面去上班,筋疲力竭地回家,還要重新打起精神面對哭鬧的孩子?有哪個媽媽能不需要給孩子蓋被子、睡一個整晚的覺?哪一次孩子病了不緊張焦慮,徹夜看護?哪一次因為孩子生病而請假時,敢抬頭看老板的臉色?孩子小的時候,女性的事業發展基本上是處于停滯期,因為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上,出差、中長期培訓進修、甚至駐外工作,基本上在孩子三歲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多養一個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代價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這其中女性所付出的代價更是遠遠超過男性。只有聽說生了孩子做全職媽媽的,還很少聽說生了孩子有做全職爸爸的。


財力是很重要的一環,重要性甚至要壓倒養育所付出的時間及精力。生了孩子未必能養得起孩子。在北京,大部分孩子從出生起就要喝奶粉、用尿不濕,國產奶粉是萬萬不敢信任的,進口奶粉一罐平均200元,一個月4~5罐,連續吃三年多少錢?尿不濕連續使用至少兩年半要花掉多少錢?


別跟我說什么用尿布之類的,那不現實——我的孩子剛出生時,他外婆雄心勃勃剪掉了30多件純棉秋衣秋褲,剪出50多塊尿布,發誓決不使用外國人的東西,結果不出三天就投降了。(剛出生的孩子,隔十幾分鐘就要尿濕一次,50多塊尿布被外婆一天就用掉一半,第二天用掉另一半,到第三天時尿布告急:因為第一天晚上洗的還沒完全曬干。雄心勃勃的外婆就這樣被尿布打敗:她勞累至半夜洗了一個多小時的尿布,又燒了兩壺開水來燙,陽臺上晾得跟聯合國大會旗幟一樣,最后還沒完全干透,只好開了大功率的電暖氣烘烤,電表上的字兒走得飛快。)


除了奶粉尿不濕,再長大一點,要開始添加輔食了,要開始生病了——這又是一個煎熬的過程:從6個月起到上小學為止,孩子平均一年要生6-8次病,這還是正常的孩子,要是體弱多病的孩子,每個月都生病也完全有可能。生一次病去趟醫院,如果是吃藥,2~300元是需要的,輸液則7~800元一次還是少的,住院則至少2000元一次。我的孩子在上小學前,每年要生兩次大病,分別為3~4月和11~1月間,并且都嚴重到住院。因為扁桃腺化膿、高熱驚厥、肺炎、急性支氣管炎,這些病起病急、來勢洶洶,并且病程還長,通常4天以后才退燒,7天才能慢慢痊愈。這要多少錢?有完全不生病的孩子嗎?沒有。



孩子再長大一點,需要上幼兒園了,公立幼兒園要贊助費,并且出生起就要排隊。7年前,為了孩子能上附近的公立幼兒園,我和他爸爸每天兜里裝著6000塊錢贊助費去幼兒園碰運氣——最后居然運氣好見到園長,相談甚歡下,園長表示可以考慮——他爸爸當場掏出了裝了好幾天的贊助費……聽說現在那個幼兒園贊助費要2萬了。孩子得從幼兒園開始學才藝——于是各種興趣班又開始了,學英語的最佳年齡是3歲以上,學樂器的最佳年齡是5歲以上……要交很多很多錢,并且花很多很多時間陪他去上課。


幼升小又是一道難關,如果不想上住宅或戶口所在地劃片的學校,擇校就是個很大的難題:不但要交贊助費,還要考試——只有考上了才能獲得學校的一個通知憑條,拿著這個憑條再去教委繳費。很多人拿著錢都送不出去,因為找不到“關系”。在這一階段,我又幸運地憑著同學老公前同事的丈夫——的“關系”在目標學校報了名,并且孩子也幸運地考上了(不要跟我說考試是走過場,500多人參加考試,只錄取了76人,“慘烈”程度不比考大學低。)于是,我們簡直是歡天喜地地去教委交了三萬塊錢的贊助費,然后全家吃大餐慶祝(現在想來還覺得十分荒謬,什么時候交贊助費變得這么讓人高興了?)其他沒有考上的孩子,聽說有父母拼命發動親友找關系請吃送禮,最后多花了好幾萬的,有賣了房子重新買學區房的,不知道多花了幾十萬的……總之,在這個轉型期的社會,孩子的上學現狀就是這樣荒誕,聽起來簡直都不現實。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還只有十年,可是算起這些帳來,我已經覺得觸目驚心,不堪回首。如果要再生一個孩子,然后把從前受過的這些苦、用掉的這些時間、精力,花掉的這些錢,統統再來一遍,我——不——愿——意!


別跟我說再生一個是給大孩子作伴,你問過大孩子的想法嗎?再生一個孩子,家庭又沒有重大的經濟提升的話,勢必要拉低整體生活水平,原來生一個孩子能去巴厘島、馬爾代夫旅游的,有了兩個孩子,只能去北戴河、青島了。很多大孩子(尤其是女孩)根本不愿意再有一個孩子來分享父母的愛和關注。自己玩就不是玩么?獨處多舒服,可以胡思亂想,可以安安靜靜地欣賞這個世界,可以看書,做手工,為毛要有個人在耳邊聒噪才叫不孤單?非得跟別人一起玩才叫玩?很多身邊有兄弟姐妹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太容易學會與自己獨處,學不會內心安靜,也容易沒有自我。所以,一個人未必孤單,有兄弟姐妹也未必成長得就比獨生子女好。


再生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觀點是分担養老。首先,兩個孩子就都能成才么?不會有啃老的么?不成才的那個是不是要成為另一個的負担?那么這個成才的孩子不但要養父母,還要支持不成才的兄弟姐妹,公平嗎?


再有,養老怎么分担?養老最大的難題是精力,根本不是錢。是錢的話,養大另一個孩子,這錢用來養老足夠了。爸媽在誰家養老?要在一個孩子家里,生病住院了,另一個孩子能放下工作、老婆孩子都不管了,過來一起陪床照顧嗎?不能照顧,能分担錢吧?普通人家生的也就是普通人,能有多少錢,他/她自己也有房貸、車貸、有孩子要養呢、也有公婆/岳父母要照顧,拿的錢多了你看人家老婆/老公能不能同意!看看央視每天中午播的各類道德法庭之類的節目,兄弟爭產,兒女爭相推卸責任、誰都不肯贍養父母的,節目里多的是,人家孩子少嗎?五六個孩子都不養父母的都有,孩子多了有用嗎?


另外,還有一個十分“有力”的觀點,只生一個孩子,萬一孩子長大成人突然出現意外呢?中國可是有一千萬的失獨家庭。可是,怎么不這樣想一想呢,如果生了兩個,而孩子的父母出了意外怎么辦?如果生的第二個孩子身體上或智力上不健康怎么辦?我有個朋友的老婆生了第二胎,孩子兩歲的時候查出白血病,現在舉全家之力在治療,焦頭爛額、傾家蕩產。所以生兩個就保險之類的想法,其實并不可靠。


所以,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萬萬不敢再生一個孩子。


最后的最后,有人說我不愛孩子才會這樣寫。恰好相反,我非常非常愛孩子,愛他愛到肯為他付出一切,發誓要給他最好的。對于第二個孩子,我做不到把同樣的愛和關注平均分成兩份。人心都是有偏頗的,如果一個孩子優秀,另一個平庸,我難免會偏愛優秀的那個,一個孩子健康,一個孩子體弱,我難免會更關注那個體弱的,兩個孩子同樣健康同樣優秀,但也許我會內心偏向更聽話更乖的那個……總有一個會內心失落。這種感覺很微妙,不生長在多子女的家庭體會不出來。

本平臺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成長公社 2015-08-23 08:55:08

[新一篇] 中國文學知識,為孩子存下吧,很難找到的!

[舊一篇]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堅決不肯生二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