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巷張家的最后一個女孩,已然仙去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女孩,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葉圣陶

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張充和于2015年6月17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2歲。 

充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合肥四姐妹成為絕響。

張充和多部作品的出版方廣西師大理想國官方微博說:“一曲微茫,古色今香。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在朋友圈說:“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充和先生仙去。最愛先生小楷,一派清穆之氣。

老人家,一路走好。


張家四個姐妹和四連襟只剩周有光了

在得知張充和去世后,成都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張家舊事》的作者葉稚珊。

她多年前與張家來往密切,尤其是和老二張允和周有光夫婦來往較多,而她的公公婆婆又和沈從文關系不錯,加之她本身對張家很感興趣,所以20年前就寫了《張家舊事》。

如今,張家四姐妹都在天上團聚了,四個連襟還剩周有光一人了。”今天早上,她得知張充和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難過。

葉稚珊準備下午去周有光那邊看看,“他前些日子生病了身體狀況不好,大部分時候都在睡覺,也許家人還瞞著沒有告訴他,也許他已經知道了,不論如何我要去看看他。”

葉稚珊說,蘇州狹長的“九如巷”,上世紀七十年代,周有光、張允和夫婦,沈從文、張兆和夫婦帶著子女和張家的親友,幾次來這非復當年的九如巷張宅住過,到現在,能想象他們一起走在這窄巷的場景已經是奢侈了。

張充和是沈從文的妻妹,還是卞之琳筆下著名的《斷章》中,那個在橋上看風景的人,但她和張家其他姐妹一樣的低調。

葉稚珊提到一件事,十年前,張充和的書畫展在蘇州舉辦,有趣的是,九十高齡的她遭遇媒體記者追來采訪,記者張口就問:“張允和先生在嗎?”張充和從容地回答:“張允和已經去世了。”記者悻悻然地走了。為此,張充和頗為得意。

去世前昏睡了一年多 走得安詳

此外,著有《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的中國旅美作家蘇煒,與張充和來往密切,昨日,蘇煒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張充和去世前已經昏睡了一年多,老人是在安睡中離世,她本來就是一個無欲無求的人,所以走得平靜。

去年的夏天,是蘇煒最后一次見到張充和,當時她還算清醒,見到蘇煒就高興地去拿笛子吹,哼唱了兩句昆曲,如果要說她帶著遺憾,那就是還沒有唱夠昆曲吧。

提到張充和的往事,張充和也在成都居住過一段時間,1938年,她與弟弟宗和抵達成都,一日張充和到張大千先生家表演《思凡》。演畢,張大千即作畫兩幅,以為贈禮。

后來從成都到昆明,因為當時兆和與從文一家都在昆明,開始參與教科書的編纂,張充和編選散曲,沈從文編選小說,朱自清則編選散文。

抗戰中張充和在成都(張寰和提供)

在成都這段時間,才貌雙全的張充和,一批追求者。用情最專最深的當數詩人卞之琳。她和卞是朋友,但覺得其“不夠深沉”,故對其總是冷淡、疏遠。

2005年秋,充和的四弟宇和曾親口說:“當年在成都,四川大學的幾位熱心教授,給詩人幫腔,定期設宴,邀四姐出席。四姐討厭這些,一氣之下悄悄離家出走。一周后家人從報紙上才知道,原來她獨自一人上了青城山,后1947年,沈從文介紹張充和與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相識,次年,兩人結婚后雙雙赴美定居。

但張家姐弟對卞之琳都很尊重。2000年,詩人過世,張家自辦的小雜志《水》上,還專發悼念文字,稱他是張家所有人的朋友。

今年8月 張充和的書信集即將出版

寫張充和的作品不少,今年8月,張充和的作品也將出版,是她與弟弟的書信集《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談藝錄》‍。

《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談藝錄》,書名源自張充和女史題字“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幾乎全部信札都是首次發表,超過三十萬字,也有首次披露的配圖,姐姐充和、弟弟宗和在書信里提到過這個名字,頗有意義。

兩人從1949年通信,到1977年張宗和去世,近三十年時光紙上來往,姐弟倆始終沒能見過面,成為張充和心頭一大痛。后來,80年代去了貴州宗和居處,可想悲痛。

其中的很多史料,牽涉昆曲、史學、抗戰等,談到文化‍名人如沈從文、巴金、蕭珊等人,大為珍貴。

張宗和女兒說:“1985年四姑終于回國了,她在貴陽住了二十天,我記得是在貴陽過的年,她要看看她最愛的大弟生活過的地方,她要我帶著她走遍了父親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她常常夜不成寐,整晚整晚地翻看父親的日記、信件,就著昏暗的燈光抄錄父親的日記信件。深夜時我看見她撫著父親的骨灰盒獨自流淚,她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我的父親說啊。‍”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陳謀


家世


張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為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公數充和為最。弟弟們多是出自北大、清華的學者、藝術家。

愛情

她是與耶魯東亞系名教授傅漢斯(HansH.Frankel)結為夫婦。他們志趣相投,對中國詩詞、歷史都有濃厚興趣,且有造詣。漢思為德國出版的《世界歷史》一書撰寫中國中古史,還參加中國的《二十四史》的英譯工作。1980年沈從文訪美講學,就由漢思當翻譯,深受聽眾的歡迎。充和夫婦合作完成了《書譜》、《續書譜》的英譯本工作。

才學

對張充和的才學,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

沈尹默說她的書法是“明人學晉人字”;

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而這種氣質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少了。”

歐陽中石認為:“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范,格調極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姐妹


20世紀的中國,沒有任何親姐妹能像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姊妹一樣,近距離地接近中國的權力巔峰。同樣,恐怕也沒有任何同胞姐妹能如合肥張家四姐妹一樣,成為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歷久彌新的美談。

身為民國閨秀,合肥(后搬家到上海,又定居在蘇州)張家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分別于1907至1914年出生,見證了時代的巨變以及中國傳統仕宦階級進入現代后的改變。

張元和:精昆曲,嫁給名噪一時的昆曲名家顧傳玠;

張允和:擅詩書格律,嫁給語言學家周有光;

張兆和:大學英語系畢業,后成為名編輯,嫁給文學家沈從文;

張充和:才華最全,工詩詞、擅書法、會丹青、通音律,嫁給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

現在,傳奇落幕,成為絕響。

(綜合搜狐文化、澎湃等)




網載 2015-08-25 16:35:51

[新一篇] 徐斌的博客:改革正和革命賽跑

[舊一篇] 組圖:四川94歲抗戰老兵體內藏子彈 60年后才知情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